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根据《淮安府志》记载,吴承恩只是文章《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根据刘知几《史通》,可知吴承思所著杂剧数种并不是小说;根据吴承恩《禹鼎志序》,可知所他喜爱的只是文言志怪短篇,而不是长篇小说;从方言角度来说,《西游记》所使用的方言并不仅仅限于吴承思的家乡。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一说,虽由来已久,但这是错误的。明代刊本的《西游记》有“华阳洞天主人校”的三个本子,均未注明作者姓名。《淮安府志》中可以见到吴承恩著述《西游记》之名,但仅仅记载着“西游记”三个字,关于内容,版本等一概缺漏。到了近代,人们只知道《西游记》小说的清刊本,有些学者们便含糊地认定清刊繁本为吴承恩本,使人们陷入了一种《西游记》小说本来就署有吴承恩姓名的错觉之中。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成书以来,版本纷繁,其作者扑朔迷离,鲁迅、胡适先生根据淮安府志提供的线索及淮安方言推断《西游记》的作者为淮安人昊承恩.根据这一论断,近二、三十年来发掘了许多与吴承恩有关联的资料,但这些资料仍显不足,疑点仍然很多.文章就方志、石刻、语言、民间传说等方面资料,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应当是生活在云台山区的明代长春庵真人邱楚基,而元代的长春真人邱处机乃属以讹传讹,其主要原因是《西游记》的产生过程属历史事实、民间传说及再加工再创作的糅合,因此,就决定了它的作者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为使吴承恩做《西游记》的作,便不顾事实将其“杂记”认定为白话小说;沈承庆先生要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小说的作,则将其“杂记”认定为游记。二人都有失偏颇,而吴承恩的“杂记”实是志怪传奇,与白话小说和游记无关。  相似文献   

5.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在引述大量有关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并可在陕新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6.
徐亮 《英语广场》2023,(2):37-41
J. K.罗琳在其小说《哈利·波特》中创造了很多神奇的魔咒,而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也包含了不少具有奇思妙想的法术。本文通过分析魔咒的构词法来为法术的英译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谈起明朝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很多人并不陌生;但要论起元代邱处机所作的《西游记》,知晓者就不多了。三部书,一部地理书,一部平话,一部小说。然而,就是这三部书,在历史上曾被混为一谈,闹得纷纷扬扬。  相似文献   

8.
徐青 《考试周刊》2014,(97):17-18
<正>一、知人论世:作者的经历吴承恩(1500-1582),汉族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少年时代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社会地位的低下和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  相似文献   

9.
古传《西游记》是金真教龙门派开创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完全否定《西》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在引述大量有关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之作,并在陕西开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0.
章回小说《西游记》疑非吴承恩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定吴承恩是章回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的唯一根据是明天启《淮安府志》的著录。但明清两代的地方志书目都不收录任何章回小说,故吴氏的《西游记》不会是章回小说。略后于吴氏的《千顷堂书目》已明白无误地判定它只是一篇记游性质的文言笔记。  相似文献   

11.
三国对峙之世,各家之间互争正统地位,政权源自曹魏的西晋统治者一方面需要肯定曹魏政权的正统性.以此来证明自身的正统地位;但另一方面,在西晋完成全国统一后,蜀、吴势力的影响消磨殆尽。而曹魏在当时的社会上仍残存有巨大影响力,司马氏统治者需要在舆论上为魏晋禅代进行合理的解释。陈寿《三国志》一书的编纂受此影响,其书虽侧重于赞扬曹魏的功业但贬低曹魏帝王的品德以及家族出身,以此来显示司马氏代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在台州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临海,一个是临海县,一个是临海郡,均为三国时孙吴设立。至隋郡县合并后,合为一个临海,唐时数次合分,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问。其实,孙吴临海和唐以后的临海不是同一个县,吴临海县就是唐永宁县,即黄岩县。  相似文献   

13.
隋末唐初时存在文帝被弑的说法,并且被唐太宗等最高统治者认可。李唐统治者虽承认隋文帝系被杀,却未对相关人物作出惩罚,而对江都弑逆事件的参与者作出了除名流放、禁锢子孙的处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与隋代两次宫廷政变特点及唐初政治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14.
汉代的亭与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界对汉代的亭、邮的认识存在分歧,笔者根据近年一些新资料认为:(1)汉代的亭并不隶属于乡,其性质是禁盗贼,和掌管民政的乡里不同,和乡是平行关系;(2)邮在西汉时是地方上的文书传送体系中的一种机构,东汉人以为西汉时邮被置取代是没有根据的;(3)汉代的驿,主要指传递文书,信件的驿马,驿成为驿站当在汉以后。  相似文献   

15.
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奴婢杂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简中有关奴婢的简牍显示,资产不丰的“民户”和身份地位类同官府依附民的“师佐”往往拥有奴婢,说明吴国畜奴之风甚盛。官奴婢用于屯田,证明吴国的奴婢是从事生产的。更重要的是“户下奴”、“户下婢”之类名称,证实此时奴婢已载入户籍,其源头应在西汉。  相似文献   

16.
“务头”是古代戏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疑难问题,明清以来说法不一。“务头”情况很复杂,它不具有单一性特点,也并非所有元曲曲调都讲务头。务头首先与曲辞四声声调中上声字、去声字及阳平声字的使用关系密切;其次。从曲调声腔上看,多在揭起其音或宛转其调处。务头在曲调中的位置并不固定,或句首、或句中、或句末。其表现形式有词语型、对句型及单句型等多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范文澜最重要的学术交往 ,有黄侃、萧一山、吴玉章等。其师黄侃在学识渊博和治学严谨两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他 ,但范文澜重师承又不拘泥。萧一山提倡学术经世致用 ,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萧、范二人在抗战时期密切交往 ,成为近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范文澜所持“西周封建说”的观点直接受到吴玉章的影响 ,建国后吴、范一同担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 ,共同领导史学界 ,二人在治史的基本方法和树立严肃学风等问题上甚为契合。研究范文澜的学术交往 ,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评价他的学术思想和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对于《西游记》的作者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我们对《西游记》所见方言词语统计归纳之后,调查了江苏省的56个方言点,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认为作者是江苏淮安人。通过分析江淮官话特征词,认为江淮官话有"南染吴越"特色,个别吴语语法上的特点,则可能因语言系统之外的原因而掺入。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是人创作与民间艺相结合的结晶,在取得非凡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浅陋廖误,缺漏衍生之处,为作品之美中不足,吴承恩之后,对《西游记》的艺术修补仍在进行,而在明清两代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中,汪Zhan漪笺评本《西游证道书》艺术修补的成就最为突出,它虽是一部节本,但由于其高度的艺术独特性,居然实际上决定了清代《西游记》本发展的主潮流。  相似文献   

20.
说吴文英词     
吴文英是南宋词坛一位多产的词人。在我国词史上,吴文英引起过不少争论,他的词一向被认为隐晦堆垛,另外一些人却对他极其推崇。客观地说,吴文英的词善用典故,体物入微,遣词清丽,实为难得。文章分析吴文英赠尹梅津词,总结梦窗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