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过程不但是科学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不但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教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学研究方法、思维方式、教育观念等都受到科学发展的影响,很多教育理论将科学理论作为其论证的依据,甚至直接借用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如后现代课程观中的非线性、自组织、不确定性、生成性等都来自科学理论。通过分析科学史上的案例,可以对科学教育的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面对新课程,教师可以从科学史中得到很多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不仅是一门通过实践经验得来的艺术……而且是一门科学。”“它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试图站在自然科学的立场上研究教育现象。”“实验教育学与19世纪末冯特大力推动的实验心理学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验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着教育科学的“天平”出现,它同样可以用客观、规范的方法来“权衡”教育科学,揭示教育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自主性的问题上,默顿科学社会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双重的补充作用:(1)默顿科学社会学着力阐发和强调科学的自主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生产是科学发展根本动力的观点。是一种有益的补充;(2)默顿科学社会学强调科学体制方面的自主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科学知识方面的自立性的观点,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强调科学的自主性对于当前中国科技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关于默顿科学社会学科学自主性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科学主义对教育学的影响可以形象地用三镜隐喻来表示:一是望远镜,即研究者将教育现象客观化,站在教育现象之外来观察;二是三棱镜,即将教育现象分解成一个一个片段来观察;三是漏光镜,即将教育现象先作一定的过滤和转换再来观察。现代系统科学对科学主义超越是从三镜隐喻入手的,在本体论上,以建立在个体适应性和系统整体涌现性基础上的复杂性为本体;在认识论上,抛弃绝对真理观,主张视界交融;在方法论上,以总体生成论来超越还原论,并形成了创造教育科学理论的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学是国际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历次科学教育改革中诞生与发展的、具有交叉性质的一门教育科学。科学教育改革与科学教育研究密不可分。科学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撑;反过来,科学教育研究则需要科学教育改革的推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科学教育改革亟须科学教育研究的学术支撑,尽快形成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建制,把科学教育学增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大学建立更多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全国性的科学教育学会,创办科学教育研究期刊。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科学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等是复杂性科学方法论的具体特征.复杂性科学在对还原论进行批判和超越、对整体论进行追求和超越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特有的方法论--融贯论.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在什么意义上不是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不可避免地与科学纠葛在一起,而从科学的划界、教育学与科学在某些研究基础上的不同表现,说明教育学和科学是对世界的不同的解释域,教育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科学化。探讨“教育学在什么意义上不是科学”,旨在表明教育学汲取的是科学精神,而不是“科学主义”,进而期待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作为科学的教育学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8.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稳定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科学知识,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运用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课课有收获”的情绪体验。通过多年的科学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学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已经开始踏上了建设和发展的征程,但是科学教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离我们还很远。当前,我们应从以下三个主题重视科学教育学科建设:需要确认科学教育的学科身份,努力获得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科学教育学科身份的承认,同时也要让科学教育者自身对身份形成认同感;需要实践取向的科学教育学术研究,尤其要加强实证的经验性的科学教育研究;需要从不同层面着手科学教育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的具体层面上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PISA 2025科学测试发布了《PISA 2024:科学的战略愿景和方向》(以下简称《科学战略愿景》),建议PISA 2025科学框架在科学知识维度引入“社会环境系统和可持续性”“科学知识的发展及其误用”“信息科学”三个新的科学知识领域,在科学能力维度新增“将科学知识用于决策和行动”“使用概率思维”两项新的科学能力,对“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证据”两项科学能力进行扩展,新增“科学身份认同”维度。《科学战略愿景》对未来的科学教育的启示为:科学教育目标强调知识、技能与身份认同并重,科学教学方式注重联系交叉、应用实践和科学参与,科学教育评价用更全面的评估促进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