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 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人将弃之,令吾子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今圣人之赐,可无祭乎?”(选自《说苑·贵德》)  相似文献   

2.
《论语》记录了孔子有关论仁、论学、论政等谈论,不但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而且其高度的语言艺术也值得我们借鉴。一、简炼,富于哲理。这是《论语》的最大特色。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直者。”樊迟退,见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  相似文献   

3.
读罢“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写的《师说》,获益匪浅。但对“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说,我却颇不以为然。试问,圣人高于众人,这到底是客观的事实,还是韩愈老夫子的谬见?这实在是很值得一议的。  相似文献   

4.
一、孔子 :确立完美人格的德育目标孔子重视人的道德要求 ,认为人要通过不断修养以达到“仁”的境界。“仁”是生命之根本 ,没有道德之仁心就不成其为人 ,所以人人都需通过修养去实现“仁”。孔子对学生的理想人格的要求是使其成为仁人君子 ,并为学生设立了一个终极目标 :成为圣人。圣人是具有崇高德行又能对百姓有恩惠的人。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但现实当中很难有人达到 ,就连孔子也说 :“若圣与仁 ,则吾岂敢 ?”孔子也不轻许人以圣。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  相似文献   

5.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7.
《礼记·檀弓》有“既得合葬章”文如下: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①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论语辩柳宗元或问曰:“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信乎?”曰(A):“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何哉?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  相似文献   

9.
不教而诛     
“不教而诛”这一掌故,出于《论语·尧曰》: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人之吝,谓之有司。”孔夫子曾说过:“尊五美,屏四恶。”——尊崇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政。他的学生子张(姓颛孙),不明白“五美”是哪五种,“四恶”又是哪四种,所以请孔子解释。孔子先  相似文献   

10.
《礼记·檀弓下》记载了一个故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扶着车前横木)而听之,使子贡(孔子弟子)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很像有深重的忧伤)者。”而曰:“然。昔者吾舅(公公)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记住)之,苛政猛于虎也。”这可能是孔子在出游途中所经历的真实一幕。这位住在泰山旁边的乡村妇女,公公、丈夫和儿子三代都死于虎口,但是她却不愿意离开这里,因为住在这里可以逃避苛暴之政。孔子听完这个故事,告诫弟子要记住“苛政猛于虎”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根据.但记录者不是一个人,记录也不系统.有的篇章比较长.内容较详尽.几乎可以作为小说来读;有的短得无头无尾.甚至不能成句.限于古时的书写条件.遣词造句尽量从简,又没有标点之法,因而有些章句读起来就令人费解了.《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由于句读的不同,导致对孔子思想的铨释不同.本文拟对这一个问题作一些讨论.传统的句读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朱熹《四书集註》)按照其字面来理解,意思是很明显的.于是,批孔者抓住这两句话,认为是孔子专制思想的典型表现.指责孔子主张推行愚民政策.大加挞伐.尊孔者或避而不谈.或惋惜地称之为孔子思想中的自我矛盾,或是保守思想的表现.孔子的原意是不是这样的呢?宋儒早有看法.朱熹引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见同上)认为孔子原意并不是不使  相似文献   

12.
两千多年来,孔老二这个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一直被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吹捧为“圣人”,并被抬到吓人的高度。什么叫“圣人”?“于事无不通谓之圣”(《书·洪范·孔传》)。这样的“圣人”完全是反动统治者为了欺骗和愚弄人民而制造出来的。毛主席说:“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且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孔老二既不参加生产实践,又反对劳动人民变革现实的阶级斗争,他怎么能有什么真正的知识呢?有一天,孔子的学生樊迟请教孔子学习种庄稼的事,孔子恶狠狠地说:我不会,你去问老农。樊迟又问如何种蔬菜,孔子仍然回答:我不会,你去问菜农。(《论语·子路篇》)看!寥寥数语,揭穿了孔子“事无不通”的假面具。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孔子“不但没有  相似文献   

13.
请看一则选自《说苑·说丛篇》中的材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枭,猫头鹰.“子将安之?”即“你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4.
文言趣读     
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方法)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没过多少时间),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道也。”农夫曰:“非耕之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据《浑然子》改写)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问说》一文有这样的话:“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注释如下:“《史记·淮阴侯列传》:‘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圣人,或指孔子。”接下来,注释又引《论语·微子》介绍这一典故,兹录如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相似文献   

16.
点击脑细胞     
(一)孔子拜师一日,孔子到野外散步,正怡然自得时,一个农夫走了过来,见孔子便说:“听说夫子是大学问家,我有一字请教。”孔子答道:“但问无妨。”那个农夫往路边的井边一站,把扁担往井口一搁,说:“请问这是什么字?”孔子看了一眼,说:“此乃乐在其中之‘中’!”农夫听了,说道:“人人都说你什么字都认识,原来是徒有虚名。这哪里是‘中’字,你见物不见‘人’连人都忘记了,还认什么字!”提起扁担拂袖而去。那农夫走后,孔子才省悟过来,觉得农夫是他的一字之师。孔子望着农夫的背影谢道:“学生不敬,受教了。”那么,请你猜猜农夫给孔子出的字谜的谜…  相似文献   

17.
笑话十则     
《好同学》2005,(11)
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你俩听懂了吗?”  相似文献   

18.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札记·檀弓下第四》) [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相似文献   

19.
《论语·八脩》:“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孔子与子夏的对白颇为后人疑议。究其原因,乃在于其有多重阐释,实为解释学之经典范例,试刍议之,以为引玉之砖,引为学者们所注意。子夏被孔子认为是弟子中可以与之“言诗”的,孔门四科中,子夏被列为“文学”之属。《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氏彝尊《文水县十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相似文献   

20.
谭虎 《家庭教育》2014,(6):46-46
据《论语子路·第十三》记载: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意思是:樊迟问怎样才算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端正规矩,办事认真谨慎,待人忠厚诚恳。即使到了夷狄之地(泛指我国边远地区)那样险恶的环境中,也不能轻易背弃。”在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以“恭”“敬”“忠”三个道德目标为基本内涵,反映了儒家对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基本态度与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