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打着“民生”旗号的电视新闻正在屏幕上走俏。“民”,百姓也,“生”,生计也。民生新闻的意义在于,它能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解决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从而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然而,随着各地电视新闻大战的升级,这种被称之为反映“民生”的都市电视新闻中的“暴力”行为已开始突显,在有的地方,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2.
姜冬梅  王威 《新闻传播》2006,(2):38-38,4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代表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百姓话语,“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民众、民心、民愿、民情、民趣”是这类新闻的基本内涵。它的大多数新闻是对百姓原生态的关注,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心,与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但这种界定不是说这类新闻就是简单的家长里短,平铺直叙。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理解的民生新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初河北电台经济频道顺应时代和市场的需求.开办了民生新闻节目《百姓30分》,在节目里有反映“百姓身边事,群众心里话”的“百姓新闻”,有快节奏服务生活的“民生资讯”.有解决消费投诉和生活烦恼的“热线反馈”,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百姓展开的。开播一年来,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的主要特征是民众视角、平民风格、关注底层民众;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关注民生状态;双向互动交流、党政工作的重点、社会的热点、百姓的呼声、媒体的责任,尽在其中。民生新闻的看点不仅仅只是社会上的一些奇闻异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反映民生疾苦;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将老百姓的想法及时地反映给各级政府部门;要及时协助政府部门平息百姓的各种情绪,以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如今,新闻行业对记者的要求不仅仅是用脚跑新闻,更需用思想跑新闻。如果记者没有思想,即使健步如飞,也是事倍功半。媒体的作用已在百姓心中形成,百姓认为,当一名正直和有良知的记者,就应对百姓反映的问题穷追不舍,解决不了问题,就不是好记者。  相似文献   

6.
我在这儿战战兢兢,因为我不能算这个领域的专家,我是一个学习者。我和《百姓30分》有合作的关系,主持《(百姓30分)的优势和广播民生新闻的发展》这样一个科研课题,我觉得是一个光荣。对于我来说,对于《百姓30分》来说,我们的研究过程有非常大的启发,希望我们的合作保持下去。关于《百姓30分》的个案研究,我们上一次在北京的研讨会的时候我已经做了一次报告了,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是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种。民本”取向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真正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以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内容上锁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和百姓的距离。电视民生新闻的这些基本理念正好融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言百姓事”、“说百姓话”,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成为百姓的“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对节目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民生新闻主持人对节目效果的直接影响,主要就表现在是否完全体现了"三贴近"的要求。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受到百姓的欢迎,就在于它"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人文关怀"。本文在分析完民生新闻栏目的特色后,提出了民生新闻主持人根据节目特点该如何定位、塑造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修琳  郭锐 《新闻传播》2007,(7):39-39,41
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作为一档深受百姓喜欢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它贴近百姓、关注民生的一贯风格已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而在《新闻夜航》众多的精彩报道中,现场报道无疑是点亮夜航的一颗“明”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愈加重视,惠民政策不断推出,服务职能不断完善,这些内容都是百姓热切期盼的。作为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理所应当地承担着重大政策宣讲、重大战略阐释、重大举措解读等新闻报道任务。由于民生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因而也增强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政府期待、有益公众、自身发展的“三方”共赢需求,促使媒体把加强和改进民生新闻报道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好,致力于服务大局,服务百姓,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在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余春玉 《新闻窗》2007,(4):67-68
民生新闻的内涵与发行量的内在联系 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新闻。但是,由于受传统新闻模式的制约,不少新闻还仅仅停留在“为了百姓”这个层面上,至于“百姓是否关心”却很少顾及,以至民生新闻一直停留在表面,没有引起百姓的共鸣。从2002年开始,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和一系列类似新闻节目的相继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竞争激烈化的时代,民生新闻快速崛起,成为电视新闻类节目的主力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群众生活"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的身边事为主要内容题材,通过专业的新闻采编,制作百姓喜欢的、有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电视新闻。而平民意识是民生新闻最大的亮点,所以广大民生新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平民意识,具体要注意突出平民特色、选择平民视角、体现平民意愿,切切实实做老百姓喜欢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邱江 《记者摇篮》2006,(5):40-40
时至今日,民生新闻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漩涡当中,栏目定位概念的炒作,全方位贴近百姓的报道模式,尽量平民化的主持人,可以说无所不尽其余的全面民生化。民生新闻的确火了,带来了收视率,拉动了发行量,但是民生新闻之后,我们又如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民生新闻鼎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如何为百姓提供更全面、更多样态的新闻节目?一、研究民生新闻的竞争力所在,挖掘新闻的竞争力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往往是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而民生新闻则抓住了新近发生事件的变化以及它对百姓的意义。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受到百姓的欢迎,就在…  相似文献   

14.
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孟建  刘华宾 《视听界》2004,(6):12-14
2003年7月28日18:30,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开播了60分钟直播类新闻资讯节目《第一时间》。该节目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反映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每天绘声绘色讲述寻常巷陌新闻,观众收视率、满意度自开播以来一路飙升,创下了地面频道非黄金时段新闻节目的收视奇迹,形成为一种新的引人注目的电视现象。据2004年6月6日至12日安徽电视台《每周收视动态报告》显示,《第一时间》在合肥地区的收视率已经达到了30.6%的新高,周平均收视率则达到26.86%,雄踞安徽台四套节目收视之最。这自然让我们联想到了2002年初开播的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湖南电视台的《都市一时间》、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以及其他电视媒体中迅速崛起的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15.
所谓民生财经电视节目.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评说老百姓关心的经济生活.播报平民百姓喜欢看、看得懂的财经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6.
丁理 《新闻采编》2007,(5):32-33
随着《南京零距离》“零距离”贴近民众的“民生新闻”的成功运作,全国范围内随即引发了“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节目。由此,运城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第一时间》栏目也应运而生。像其它台的民生节目一样,这是一档站在百姓立场、以平民视角来关注百姓生计的本土化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以及日常的七零八碎、家长里短等。节目中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让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增强其话语权,并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出媒体对百姓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三贴近”的新闻从业理念。  相似文献   

17.
齐兵 《新闻世界》2011,(4):32-33
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日渐成熟,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关注,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公众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在监督中彰显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民生情怀,要善于研判,准确把握,主动介入,积极搭建反映和引导热点难点问题的引领性平台;要关注百姓生存、百姓意识、百姓情怀,整合各方力量助推热点难点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徐兴海 《新闻窗》2005,(4):52-52
与以往的新闻样式不同,甚至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新闻有很大的区别,完全以广大的普通民众的关注为主要内容,以贴近、亲和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城市和地域为特征的新闻样式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一种新闻现象,人们把这种新闻样式叫民生新闻。于是,有人给民生新闻下了个定义:“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9.
黄健 《天津档案》2007,(8):11-11
近年来,民计民生这个话题不仅备受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百姓所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改善民计民生,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已成为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面对党的中心任务,天津市档案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失时机地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民生工程的各个角落,并在这些地方生根,焕发出生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红梅 《记者摇篮》2006,(5):8-10
“民生新闻”、“百姓新闻”,就是有关人民生计、市民生活、三贴近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