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蕾 《青年记者》2007,(14):137-138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变电视信号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的方式,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它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周扬 《声屏世界》2006,(1):24-26
2001年2月,新加坡在1500辆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设备,为150万人次的乘客提供移动电视服务,成为亚洲第一个开通移动电视的城市:2003年1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正式开播。上海成为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开动移动电视的城市;2003年10月1日,长沙移动电视信号测试成功:10月18日,为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量身打造的电视专题节目——《五城资讯》正式播出。长沙移动电视成为全国第一个播出自办节目的移动电视公司:2004年5月28日,作为”科技奥运”和“数字北京”一部分的移动电视在北京公交车上试播成功:……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数字移动电视是国际公认的新兴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电视节目。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处于移动状态、时速120公里以下的交通工具上,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和清晰,使观众可以在移动状态中轻而易举地收看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4.
移动电视频道亦要重视节目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电视媒体是一种新兴的电视传媒载体,它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的播放与接收,能保证在时速不超过120公里的移动交通工具中稳定地接收电视信号,且清晰度高,音响效果好。是一种新型的、时尚的可安装于公交、地铁、出租车上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电视产品,因而,人们可以在任何可安装接收装置的交通工具上和地点进行接收。  相似文献   

5.
数字移动电视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的。观众可以在其有效覆盖范围内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公交车、出租车、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移动电视画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数字移动电视的瓶颈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形象地称数字移动电视为“电视长了脚,跟着乘客跑”。其最大特点就是支持便携接收和移动接收,在传输电视信号上具有高画质、高音质、多频道、高性能等独特优势,可以有效控制信号衰减、重影、画面失真等问题。目前数字移动电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车载数字移动电视。主要安装在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磁悬  相似文献   

7.
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数字移动电视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电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收看电视节目的。目前移动电视已开始在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办公大楼等领域相继得到应用。目前.也有人把手机电视称之为移动电视。“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是移动电视最生动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张倩 《新闻爱好者》2007,(10):53-53
数字移动电视是一种新锐的电子媒体,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电视节目。它的最大特点是支持便携接收和移动接收,在传输电视信号上具有高画质、高音质、多频道、高性能等独特优势,使观众能随时随地方便地收看电视节目,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  相似文献   

9.
张蕾 《青年记者》2007,(14):137-138
公交车载移动电视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变电视信号固定接收的方式为移动接收的方式,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公交车载移动电视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它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电子出版》2005,(9):75-79
移动电视(TV-on-mobile)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法进行数字节目的播放与接收的一种现代化系统。移动电视系统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商务车、私家车、轻轨、地铁、火车、轮渡、机场及各种种类流动人群集中的移动载体上广泛使用,为受众群体提供精彩实时的资讯类节目。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技术,移动电视技术受到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移动电视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数字移动电视是采用了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的,观众可以在数字移动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内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公交车、出租车、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轻而易举地收看到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数字移动电视当然也能在非移动的情况下接收。①移动电视首先在新加坡出现,2001年2月,新加坡开始在1500辆公交车上安装移动电视设备,为150万人次的乘客提供移动电视服务。②2002年国内首套公交数字移动电视系统在上海正式投入商业使用,此后湖南、北京、河南、南京、广东、湖北、辽宁、…  相似文献   

12.
台湾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侯兴祖来到大陆做电视购物广告,短短时间内,在大陆电视购物行业中激起千层浪,被网友们封为“史上最牛广告人”,形成了独特的“侯总现象”。它给中国大陆的电视购物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余得通 《视听界》2009,(4):52-55
本文所说的手机电视,主要指由广电主导的以手持终端为接收对象的数字多媒体广播。这是一项曾经万众期待、今天依然被业内看好的产业,一个想象中的“大蛋糕”,一片传统电视之外的新媒体“蓝海”。然而在经历了3年多的起起伏伏之后,至今仍然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手机电视产业今天为何如此“落魄”,几乎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是把它丢弃,还是改变“烹制”的方法,使它变成美味的“盛宴”?如何让参与各方共享“盛宴”?  相似文献   

14.
万喃喃 《今传媒》2007,(3):54-55
2002年8月,上海东方明珠和文广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创建了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有限公司,率先在中国推出了户外数字移动电视这一全新的媒体.东方明珠移动电视采用世界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传输,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持移动接收.  相似文献   

15.
于鹏 《声屏世界》2003,(12):15-16
历经十几年跌宕起伏的入世历程,“国际化”俨然成为一种行业标准;2003年被广电总局宣布为“网络数字发展年”,力求广电行业发展与国际接轨。一时间,广电业内都在传递着同样的信息“DigitalTV”。由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与北京广播学院联合出品的业内第一份《中国数字电视报告》为数字电视的“吉庆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数字电视是一个从节目摄制、编辑、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完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它的图像清晰度是现有电视的两倍,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模拟电视的5倍。数字电视被认为是21世纪前景最广阔的产业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16.
余婷 《新闻实践》2007,(6):63-64
手机等随身移动设备的出现,为报纸提供了一个全时陪伴读者的媒介渠道。美国甘尼特集团移动战略和运营部主任Matt Jones说:“手机并不局限于提供铃声下载和短信服务。它还是报纸向‘动众’全时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广告的绝佳平台”。所谓“动众”,即移动中的受众,他们可以通过使用随身数字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接收媒介信息。  相似文献   

17.
移动电视是近年内我国新出现的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它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电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人们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汽车、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如固定电视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移动电视节目目前主要以新闻、资讯以及娱乐节目为主,通过早、中、晚的各个时段滚动播出。  相似文献   

18.
数字移动电视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受电视节目,它可以广泛使用于移动状态、时速120KM以下的交通工具上。通常,移动数字电视指的是通过地面无线传输方式实现的移动接收数字电视。数字地面电视广播(DTTB,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袁玲 《新闻前哨》2003,(5):30-31
“脱口秀”即“TALKSHOW”。它一出现在屏幕上,似乎就走了一条背离电视规律的道路,因为电视习惯以声画见长,“脱口秀”恰恰不能发挥画面的特点。但是“脱口秀”谈话节目又是所有电视节目特色的大汇集:有新闻的真实、电视剧的矛盾冲突以及情感命运,有文艺节目的娱乐、政论专题片的恩辨等等。 比如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在整体语言风格上讲究幽默风趣,现场强调观众的参与,重视个体的心理感受和社会定位,谈话视角追求平民化。但是它对镜头、音乐、解说的讲究远远比不上专题、纪录片,全片除了“TALKING”还是“TALKING”。因此一期好的谈话节目除去选题、嘉宾等多种元素外,我们更多地会把目光集中在“统领”全片、控制全场、走上串下的主持人身上:他时而是语言  相似文献   

20.
移动电视是指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电视节目的新型的城市区域性媒介,最早于2001年诞生在新加坡,2002年开始在中国上海出现,随后风靡全国很多城市。移动电视的技术特征,决定了它必然成为商品、服务的区域性广告发布媒介。本文拟对其广告发展的优势和局限性做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