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动物的情绪不同,人的情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具有社会的内容和社会的意义。摄影报道也是表现思想感情的,新闻人物照片是拍给人看的,首先就要使人感动,要能打动人的心灵,使读者与照片中的人物同喜怒、共哀乐,这些都离不开情。新闻照片的情感力量既体现在瞬间反映出的新闻现场的事实,也体现在照片背后摄影记者思想观念、思想倾向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10日,一组记者抓拍骑车人雨中摔跤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关于记者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的议论.本文从新闻伦理学的角度运用著名的波特图式探析拍摄这组照片的记者的行为与新闻伦理道德间的冲突,阐述新闻伦理原则是体现现代人的人道进步和人文关怀的重要尺度等观点.  相似文献   

3.
李明文 《当代传播》2007,(4):109-110
情感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富有情感的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提升传播质量.新闻的情感主要是通过新闻语言的运用而体现出来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锤炼感情色彩词语、直抒胸臆、借景言情等表达手段,使新闻报道具有感情色彩.但是,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也要注意合理运用情感因素,防范情感偏差.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主题,也是播音创作中的灵魂。电视播音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和直观的屏幕情感来体现对新闻类节目的内容用有声语言和特定稿件所赋予的情感因素进行再创作.准确鲜明地将新闻类节目的情感因素传达给电视观众.使观众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新闻照片是运用造型艺术表现社会生活内容,是使版面富有特色的“形象新闻”。它具有现实美和艺术美两重特性。它与文字新闻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优美的版面空间。没有图片的版面就像没有花木的花园,缺乏生气。因此“图文并茂,两翼齐飞”一直是新闻界的共识和目标。 不过仔细地翻阅一些报纸特别是党报照片,也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是:1.对照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照片不该发表的发了,该发的没发。一些版面应用大照片发显著位置,反而尺寸放小发表在报纸边角了。2.照片  相似文献   

6.
一、新闻媒体人应具有的高级情感 (一)新闻媒体人高级情感的主要方面 "高级情感"是前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斯基提出的概念,他认为这是只有人能体验到的情感①.这种情感,指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同自身需要相联系的复杂情感,它相异于高级动物也有的喜、怒、哀、乐、愤、惧等基本情绪、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是新闻媒体人素质中高级情感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的过程不仅是社会信息的传递过程,同时也总是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传受双方在围绕新闻报道进行信息的认知、交流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传递。共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发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使情感互动与信息认知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统一体。实践证明,新闻不是无情物,饱含着真挚深邃情感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够给人以更加强烈的感染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也开始重视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和体现,但是许多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和体现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误区。鉴于此,针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进一步缓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有情,有爱,就有好照片。 情感是新闻摄影的催化剂,是"酶"。没有了这个"酶",照片就无"情"无"味",就无法打动自己,更无法打动读者。 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怎样拍出来的?用相机拍,用脑子拍,更是用"情感"在拍!用相机拍照的人是浅层次的,有了头脑,如果没有情感投入,那么拍出来的东西也不会长久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社会已经步入读图时代,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和手机的不断冲击,使人们更加喜欢接受简单明了的图片新闻方式,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改进报纸,重视对图片采用量和特殊效果的处理,使照片真正成为报纸版面上的亮点,起到照片带动版面的作用。图片聚集着一个版面的"精气神",可以在第一时间里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撞击。由于图片的存在张扬了版面的个性,丰富、立体、细腻地表现出新闻的真实、生动和细节,起到了文字所不能企及的作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诞生之初,人们对其要求是简单的纪实性、新闻性,对艺术美感要求极低.现代社会,广大读者艺术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对新闻照片中的美学要求也越发强烈,读者希望看到生动感人,视觉冲击感强,寓意深刻过目不忘的新闻照片.从照片中不仅体现新闻事实,又能得到美的启迪和熏陶.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文社科情感转向理论范式以及新媒体网络运行逻辑,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暖”新闻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新闻传播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人学”转向和新闻“温度”与“品质”,是具有中国话语特点的建设性新闻观。宏观来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统领,其本身就为新闻传播工作指向了人。中观层面的新闻观应该怎样体现人?怎样为人的精神服务?这取决于新闻文本的价值观,它不同于新闻价值,它是用于判断和左右新闻价值的更为隐秘和更具决定作用的悬置的价值观在文本中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念内嵌于新闻文本中,并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和建构整个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个新的焦点开始备受媒体的关注.人们对“新闻”有了新的认识,关注我们身边的事,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民生色彩,让老百姓从电视上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新闻的情感价值、娱乐价值和实用价值成为民生新闻新的看点.而这样的新闻文体也对播音主持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生新闻的节目主持就更需要具备亲和力,与观众交流,从中体现对受众的人文关怀与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是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重点体现在对员工的继续教育与激励方面.要重视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多激励少惩罚,多表扬少批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每个人的价值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体现作者高超的摄影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一般初学者,拍片只注意事件的复制,而忽略事件的社会原因以及事件包含的思想内容。新闻摄影使用的是纪实的方式,是纪实摄影揉入作者内心的观看方式:如《法制日报》等登载的孟大庆的照片《床头庭审》,就是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和巧妙的构图,成为思想内容和表现力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的范例。中国摄影协会副主席邓维说:信息量越充足,越不露痕迹的照片越讲究,表现力越活。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由于照片独具匠心的情感意味,…  相似文献   

16.
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社会新闻的正确价值取向至少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入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它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媒体彰显人文关怀精神指明了道路.因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7.
张晴晓 《新闻窗》2005,(4):37-38
一张好新闻照片的标准是什么?中国新闻摄影界比较公认的提法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一任会长蒋齐生在1985年提出的“新、真、活、情、意”的标准。《华盛顿邮报》评判新闻图片分五个档次:即“信息含量、形象价值、情感因素、亲切感、观点性”也被国内一些媒体图片编辑认可。这两种标准有一个共同点:新闻照片应该具有情感的感染力,也就是说,要想让照片打动读者,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就必须具有“情感力量”,以情动人!1993年我在《中国青年报》学习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就是拍摄《我要读书》(大眼睛姑娘)的作者解海龙,这位著名的摄影家给我的教益颇深:“要定格最佳的一瞬间,只有用真情触动快门,自己才会先被感动,拍出来的画面才有情感力量,才能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记者从事职业行为时,经常会遇到新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冲突。这既事关记者的角色定位,也关系到新闻的价值取向问题。笔者以三起相关事件为例,经过分析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记者首先是社会人,应该先尽社会责任。但在不少情况下,社会责任与新闻责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经过妥善处理,能得到既尽社会责任又尽新闻责任的完美结局。一、案例案例一:苦等一小时,候拍“坑”人照片。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市区道路上的多  相似文献   

19.
点评人寄语:嘉兴不大,也很温和,就像这温情细腻的江南。这里没有了撕心裂肺,有的只是默默无语……什么是生活?看了这些照片,我似乎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又是摄影?摄影就是记录,记录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和百姓,通过他们,讲述变革时代中人的故事,这才是新闻摄影的根本所在,也是摄影记者的责任。我觉得,新闻摄影就是要关注人,关注老百姓,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摄影作品就是要讲述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只有在情感上真正和老百姓融为一体,通过镜头讲述的故事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摄影记者只有在拍摄时有足够的情感投入,才能把照片的  相似文献   

20.
受照片启发的版式设计在"9·11"新闻摄影作品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画面不是飞机即将撞击大楼,也不是双塔起火燃烧,而是慌不择路的逃生者纷纷跳楼的场景.荷赛获奖作品中就有两幅作品记录了这惨烈的瞬间.第45届荷赛现场新闻类单幅三等奖获奖作品中,那位跳楼者让人难以忘却.这幅由美联社摄影记者RichardDrew拍摄的照片,当时的报纸头版未见使用,相信不是编辑没有拿到照片,而是这照片本身太过刺激,编辑不忍心使用.作为报纸如果使用这幅照片会对受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形成心理冲击、甚至伤害到他们的心理健康.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考虑,报纸头版不适合使用这样的照片.但它的确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于是,它在专业人士的圈子内获了奖.这也是大众媒体和顶级赛事在照片选择标准上的冲突与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