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ASTER数据源的地表参数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天星  陈松林  马娅 《资源科学》2008,30(8):1275-1281
以ASTER为数据源,反演了研究区的地表温度(LST),并提取了NDVI、植被覆盖度、不透水面密度3个参数,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不同层次上分析了地表温度与其他3个参数的定量关系,以寻求其内在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对城市热岛的表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土地利用类型或整个研究区上地表温度与其他3个参数的关系异常复杂,很难用线性表达;而在1%的间隔尺度上平均温度与植被覆盖度、不透水面密度分别呈明显线性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在0.01间隔尺度上地表温度和NDVI关系仍较复杂,呈分段性变化;另外,植被覆盖度、不透水面密度对城市热岛的表征性和代表性要强于NDVI,利用二者研究城市热岛更为有效,更有利于城市热岛与下垫面参数内在作用机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分别选择NDVI和光谱混合分析植被组分(VF)作为城市植被覆盖度指示因子,研究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LST)的相关关系.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样本点,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研究了NDVI及VF与LST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VF与LST之间的相关性比NDVI与LST之间相关性更好.研究表明,在城市LST研究中VF可以作为表征植被性质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基于V-I-AP模型的兰州市不透水面与植被盖度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V-I-AP模型,以兰州市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亚像元分解,以获取不透水面比例及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植被覆盖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进行测度,为利用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定量评价河谷型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更精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景观分类相比,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提取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可以表征地表覆盖的生物物理组分构成特点;1999年—2006年,兰州市中心城区不透水面盖度和面积增加明显,而植被盖度则急剧降低,植被破碎程度减缓,植被分布聚集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多时相遥感影像福州市热场与土地覆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市化是全球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着区域气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本研究采用两个不同季相TM/ETM+影像分析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土地覆盖及其热场的时空分布。为了精确获取土地覆盖信息,采用高分辨率影像提取不透水面并获取不透水面面积百分比信息,计算各级不透水面百分比的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归一化建设用地指数的平均值。通过各级平均值定量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建设用地指数、不透水面百分比与地表温度的关系,并计算各级不透水面对区域地表温度的贡献。分析结果显示:归一化建设用地指数,不透水面百分比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指数分别>0.61和>0.67,明显高于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指数(<0.3);不同时相影像的相关性不同且夏季影像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春季影像。研究表明本方法能够定量分析城市土地覆盖与热场的时空分布与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本文立足于县域尺度,以黑龙江省虎林市为例,在GIS的支持下,以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选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演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虎林市全部土地利用类型总斑块个数增加,斑块密度变大.表明区域覆被物种的种类有所减少,地表植被类型有向个别物种集中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广西首府南宁市为研究区,选择2015年4月Landsat8 OLI/TIRS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为数据源,图像经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等预处理后采用辐射传导方程法反演地表温度,紧接着利用监督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分析南宁市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覆盖的关系等相关规律。结果表明:南宁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覆盖有显著关系,地表平均温度表现为裸地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水体,在城市建成区适当增加绿化和水体而积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乌审旗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数据集的8km的AVHRR NDVI(均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分别用年最大NDVI的平均值和年最大NDVI的斜率对1981年~2003年23年间的内蒙古乌审旗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降水量与年最大NDVI的年际变化以及分析降水量与年最大NDVI之间的相关系数研究了降水对乌审旗植被覆盖的影响;利用1986年,1994年的TM和2002年的ETM+数据分析了乌审旗植被的主要变化类型。结果表明,这23年间植被覆盖度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最大NDVI与前一年8月至当年7月的降水有最好的相关性,并且在地表覆盖为草地和灌木林地的地区,二者的相关性要高于地表覆盖为耕地和乔木林地的地区;植被覆盖度最低值分布在地表主要覆盖为沙地的乌审旗西北部,植被覆盖度最高值分布在地表覆盖为耕地的东南部;人类活动的积极影响使得植被覆盖度总的趋势是在增加的,但由于气候的干旱趋势使中部一些乡镇的植被覆盖度是在减少的,其余的地区都是在增大的,且变率很大。  相似文献   

8.
自从卫星遥感技术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热岛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反演了自贡市2000年和2009年城区地表温度的基础上,提取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Fv)和不透水面(ISA)。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自贡市的不透水面对城区的地表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关系。时间上两大因素所起的作用也有差别,2009年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起的升温作用较2000年更大,2009年植被覆盖度对地表温度产生的降温作用更小。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贡市还需加大城市绿化才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单窗算法反演研究区域的地表温度,在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特征、发展和演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城市热岛的分布与城区扩展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cGIS的金沙江流域中段植被指数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指数是描述地表植被覆盖程度的重要参数。以金沙江流域中段为研究区域,选取NDVI为植被指数,以2006年的TM数据为遥感数据源,使用ERDAS软件从遥感影像中提取NDVI,并使用Ar-cGIS对NDVI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拔、坡度、降水、温度等地学因子,分别与NDVI进行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DVI在研究区内从西向东、从北向南有递减的趋势,并且与海拔总体上具有正相关性,即随着海拔的增加NDVI有上升的趋势,而与坡度,温度和降水量总体上不具有相关性,但在局部范围内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海拔、坡度是影响人类活动分布的主要因素,也即说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是影响区域内植被指数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有利于管理部门掌握区域内的植被分布状况,及影响植被分布的原因,为增强流域内的植被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陆面过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陆面过程研究与模式的改进都取得了新进展。文章以VIC-3L模式为代表,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在陆面过程、陆面过程参数化、水文与气候模式的耦合、植物动力学和遥感技术在陆面过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和动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分辨卫星影像的城市用地不透水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不透水地面是城市地区的特征,它与总用地的比值~不透水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生态指数常出现于城市水文、城市水质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植被制图等研究中。本文借助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首次在我国城市中心城区尺度上探索土地利用的不透水性。基于对南京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中555个有效用地斑块样本的不透水率数据的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透水率在统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设用地中绿地的不透水率最低(0%~30%),市政设施用地的不透水率最高(80%~100%),居住与道路广场用地的不透水率接近,而工业用地的不透水率相对较低(40%~75%),平均城市建设用地不透水率约69%。该结果填补我国城市用地不透水率研究的空白,为城市水文模拟研究提供下垫面参数,并可望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  相似文献   

13.
陈湘楠  耿莉 《大众科技》2021,23(4):29-32
随着我国空间规划的开展,需要能够掌握城市各地块的人类聚居和工业发展等指数,其中城市地表温度是衡量城市各地人类居住和发展状况一个有效的参考.传统的手段统计分析地表低温宏观性差,且时效性不佳,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分析城市地表气温方法.研究以典型的南方城市——南宁市为例,利用Landsat8的多波段卫星遥感数据,通过热红外辐射到同温黑体辐射定标,快速分析城市地表温度差异,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城市地表温度分布图.该研究成果对于未来南宁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建设等领域,都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地表温度反演及城市热岛强度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柏延  任志远  李瑞宗  王昀琛 《资源科学》2014,36(12):2631-2636
本文基于单窗算法,选取1992年、2000年、2006年、2013年四期LandsatTM/ETM影像及西安市、西安市周边各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作为研究数据,对西安市地表温度反演及城市热岛强度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二环与三环之间区域的地表温度升高较快,城市中心地表温度的变化程度低于二环与三环之间的区域,这与西安市城市规划布局和实际情况相一致,热岛区的面积年平均增加速率为0.83%;21992-2013年西安城区气温平均升高约1.3℃左右,西安郊区气温平均升高约0.1℃左右,说明热岛效应对西安市的整体气温的升高贡献率比较大。就热岛强度总体而言,西安市热岛强度仍呈现上升趋势,期间1996-2001年西安市城市热岛强度呈下降趋势,2008-2011年西安市城市热岛强度呈持续上升趋势,2002-2007年西安市城市热岛强度有增有减,变化规律不明显;3城市热岛比较高的区域逐渐向周围城市扩展,城市中心温度的变化速率比周围略低;4中温、高温、次高温的热岛面积百分比是先增大后减少,次低温及低温的热岛面积百分比是先减少后增大。  相似文献   

15.
黄丽明  陈健飞 《资源科学》2014,36(7):1347-1355
从降低城市化过程中因建设用地扩展所致生态不利影响出发,本文以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为基础,选取已有建设用地作为扩展源,构建地形、地质、生态脆弱性和可达性四个阻力因子体系。在生成的MCR面上,划分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并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提取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生态隔离带和生态关键点,为城镇生态建设规划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决策支持。主要结果包括:应用本文方法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面、线、点综合特征,比仅进行扩展面评价分析的常规方法更为全面,且更具可操作性;划分出建设用地适宜扩展区、较适宜扩展区、限制扩展区、禁止扩展区和生态恢复区,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设用地在适宜扩展区和较适宜扩展区内,由扩展路径引导优化开发,可避免盲目地"摊大饼式"蔓延;生态隔离带打破现有建设区"连片"扩展格局;生态关键点和高值点的识别,有利于研究区生态环境保育。  相似文献   

16.
利用Landsat/TM热红外数据进行陆面温度反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梨平  周斌 《科技通报》2007,23(3):326-331
对于只有一个热红外波段的遥感数据(Landsat/TM),目前有三种算法可以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别是:大气校正法、Jimnez-Mun%oz等人的单通道算法和覃志豪等人的单窗算法。这三种算法都要在地表发射率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在没有电探空数据和发射率未知的情况下,大气校正法比较困难实施。所以本文在发射率未知的情况下只比较后两种方法,并采用MODIS LST/LSE产品对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植被覆盖度法估计地表比辐射率,估计结果与MODIS陆面发射率产品相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平均误差在0.004,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试验中选取了2×2像元大小的MODIS LST均质检验区。对两算法反演的Landsat/TM LST结果进行了比较,并与MODIS LST建立了线性纠正方程。所建立的纠正方程表明发射率未知的情况下Jimnéez-Munoz算法优于覃志豪等人的单窗算法。  相似文献   

17.
平原河网地区水质与土地利用格局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张殷俊  陈爽  彭立华 《资源科学》2009,31(12):2150-2156
通过划分不同类型和尺度的作用区,利用吴江市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29个水质监测点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数据,分析不同作用区内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对水质有重要影响。城市建设用地与溶解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园林地同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在所有尺度带状作用区和部分尺度的圆形作用区上存在显著负相关;耕地同溶解氧在圆形和带状部分尺度作用区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对吴江市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有负面影响,而耕地和园林地则会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多用地类型与水质的偏相关分析证实了不同用地类型的尺度效应,近距离分布的耕地有利于水质改善,而城镇建设用地对水质影响在较大尺度上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空间开发与水环境保护协调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重大工程扰动地表稳定性与恢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丘类型以纵向沙垄为主。沙垄垄间和坡中下部沙面较为稳定,仅在沙垄顶部存在10m~40m宽度不等的流动带,风沙活动规律独特。近年来在沙漠腹地修筑的公路、引水渠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不可避免地造成沙垄切割和保护层破坏,所引发的工程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大量实地观测的基础上,研究重大工程扰动地表后的沙面非稳定性问题、主要工程沙害及植被恢复建设等,以期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工程安全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辐射传导方程的三峡库区腹地地表温度的遥感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andsat-5 TM影像,采用辐射传导方程对三峡库区腹地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在辐射传导方程中,对于地表比辐射率的估算,考虑到库区腹地复杂的地形和地表覆被类型的多样性,采用结合地形、水、建筑和自然表面等因素作用的经验公式进行。结果表明:①地表温度随海拔的升高呈降低趋势,其空间展布与山脉走向一致;②不同的地表覆被格局下,近地面水热交换差异较大,地表温度作为其中重要的参数也展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呈现建筑>自然表面>水体的基本格局。在相同海拔高度下,地表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地表覆被的类型及其转换;③同一覆被类型间在不同海拔下的地表温度间的变化幅度因覆被类型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但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具有显著的垂直变化规律;④验证点反演出的地表温度均是介于最低与最高气温之间的,与植被覆盖度较高区域的地表温度和气温间的关系非常接近。奉节和万县的地表温度反演值均显著高于相应站点同日平均气温,尤其是万县站高出值达7.46 ℃,主要源于站点位于城区内部,地表覆被中建筑所占比重较大,使得反演值明显高于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的遥感反演值符合地表水热关系和垂直温度梯度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