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桂林老师“先学后教”是“老”教材,“新”教法的大胆尝试。新在哪儿?新在“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新在“读、议、问、导、练”五个环节聚焦学生的“学”,符合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课标”确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放手让学生走出本,走进生活,去主动地学习、探究、体验。但是,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走出本,他们能走多远?走进生活不会蒙头转向吗?课程改革既然是一场“校园革命”,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斟酌再三,我决定以人教皈语第八册《鲸》这篇说明的教学,来尝试一下“放手”的滋味。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说课”、“唱课”、“讨论课”、“辩论课”、“表演课”、“多媒体教学”等等课堂形式异彩纷呈。于是课堂上多了“欢歌笑语”,有了掌声喝彩.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习情趣,实践了寓教于乐,很值得肯定。但是,若教师只借“标”新务虚.不仅走向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反面.而且与新课标之“实”相左,  相似文献   

4.
一、人人喊打的“满堂灌” 据介绍,新制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以学生学习表现为主的指标首次列入了评价体系中,并占了评价指标一半以上的份额。课堂气氛指标包括课堂气氛宽松度和课堂气氛融洽度两部分。学生人格是否受到尊重,学生讨论、答问、质疑是否得到鼓励,学习进度是否张弛有度。师生交流是否平等都进了评价细则。教学评价方案共设定了14个可操作的评价要点。分为A、B、C、D四个评价等级对教师进行评价。据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说,新方案是配合新课程改革推出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5.
《云南教育》2005,(20):41-41
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法、新评价,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小学教育改革,把教师推到“风口浪尖”。面对“二次创业”挑战,许多中小学校长表示,以前形象地说: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桶水”。现在,“一桶水”不够了,教师要成为“抽水机”,源源不断地吸收补充新知识、更新观念、增长技能,才能应对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6.
“导”中有“放”“放”中有“导”□兰化三校栾翠萍“导”即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去学更多的知识的过程。为什么要“导”呢?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要把知识真正学到手,还离不开教师的“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的“引”与“探”一、引导学生探求结论的准备知识。一个新的结论是在旧的结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凭借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和内在联系,以已有的结论为起点,以旧带新,以旧促新。引导学生复习学习新结论所具备的主要旧知识。二、引导学生探求结论的形成过程。要...  相似文献   

8.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世界由此发生了重大改变。教育世界的主人是每一位学生。新课程倡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作为无涯学海的引路者,或许正因为您一次小小的“新大陆”的教学创新,学生的学习生涯又多了一盏明灯,前行的路更亮。2005年《今日教育》推出“教学新大陆 ” 栏目,欢迎广大教师来稿诉说教学中的新招妙法,或是新法则的发明,或是新方法的应用,也可以是新教具的开发,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现身说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一个学生,能写出一篇作文并不难,能写好一篇作文却并不容易。所谓“好”,其中一个要求就是“新”,所谓“新”,包括题目新、选材新、语言新、立意新等。今天我们只谈选材新。“没啥写,不会写”,当学生作文迈过这个门槛之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把文章写新”。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但  相似文献   

10.
蒋铭国 《江西教育》2023,(15):20-21
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飞速更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智慧作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数字产业化的具体体现。“智慧作业”通过互联网、基于大数据、应用新技术打造教育新生态,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说“智慧作业”是基于“赣教云”平台,指向学生发展的新样态,那么“名师课堂”则是指向教师成长的时空对话。教师成长、学生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两条腿”,数字经济背景下“赣教云”平台能够为教育充分赋能。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总结出一条重要的规律:“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学习负担重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教材没有学好,罪过的根源要在教学过程本身去找。”练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授课练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巩固和再学习。精心设计新授课的练习,使学生把当堂所学知识当堂“消化”,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新授课练习的设计,应做到如下三条:一、铺垫练习,导向明确所谓铺垫练习,就是针对本节新授课所学的新知识而编拟的复习题。学生通过练习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最近发展区”,以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备课…  相似文献   

12.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一句,道出了朱自清先生对春天万般喜爱的个中原委——因为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而我,虽亦如先生一样爱恋着生机盎然、万象更新的春天,但我更爱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写出的一篇篇“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的绝妙章。“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是我对学生作的最高评价,也是笔多年来作教学孜孜以求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俗话说:“哪片林里没有棵弯弯树?”一个班级自然有后进生。而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应放在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本人认为,做好后进生的工作要做到“五多”、“三少”、“二不”。一、“五多”“五多”即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多观察学生,多找学生谈心,多找学生的闪光点.(一)多了解学生。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就应充了解学生,对后进生则主要了解其落后的原因。了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师可通过学生了解其以往在校表现,可通过家长了解其在家表现,可通过任课教师了解其课堂听课情况……,然后汇总分析,找出其…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中的比较,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既相同又不同”的作文进行对比领会,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新视点、新构思、新手法、新语言,开拓新的作文教学领域。在教学中,对于怎样循序渐进地在不同的阶段对比不同的作文,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探索如下:“夯实基础”阶段作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关键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好评价作文的尺度,学会比较。这是作文比较教学的第一步。在此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优劣”作文比较,即选用好、中、差三类作文各一篇,在选材、立意、结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新起点;新《课标》,新要求;新课堂,新挑战。新课改之后,高中语文课的结构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项大的形式,而选修课本身又包括三个内容(以湖北省高中语文选修课为例):“选修IA”“选修IB”“选修IC”。“选修IA”是全省指定的统一选修模块;“选修IB”是全省指定的供学生选择修习的模块,学生可...  相似文献   

16.
高校“新”“型”学生党组织建设是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其中,“新”指的是新媒体环境,“型”指的是学习型党组织,高校学生党员是党的未来,建设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新媒体给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习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状发展进行了解读,并探索了“新”“型”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惠球 《河南教育》2005,(11):18-19
所谓“新三好”,即学生在校做“合格+特长”的好学生;在家做“勤俭+孝敬”的好孩子;在社会做“公德+责任”的好公民。“新三好”不同于老三好,两者的区别在于:“新三好”面向全体学生,数量上没有严格的指标限制,人人都可能经过努力达到评价标准,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积极性;老三好主要面向少数尖子学生,有严格的指标限制,对中、  相似文献   

18.
“探究”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教育的人本思想。“探究”要求课程学习要由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演示型教学向自主型教学和实践型教学转化,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研究中获得知识,使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应试”的教学压力,已使学生养成了接受式的被动学习习惯,形成了知识学习寻找惟一性结论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9.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和“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人格已经人为折损了。翻阅作文,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一致的“精神套路”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一味宣扬“立意要新”的衡量标准。 在作文教学中“立意要高”这…  相似文献   

20.
“以旧引新”是教师授课时的常用方法,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和深受欢迎的方法。防止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干扰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