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农业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第一产业,也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产业,对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状况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资源严重浪费、环境质量下降、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偏低等,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既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可使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对发展关中平原循环农业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其理论框架及支撑其理论体系的实践例证尚处于争鸣与建构中。陕西关中平原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区,过去几十年来已建立起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为特征的集约化农业生产,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作物秸秆大都不能以合理方式返还农田。本文基于对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紧紧围绕循环农业所倡导的“4R”原则,提出以田块尺度的秸秆还田为主要纽带,以期连通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链,建立关中平原地区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和体系,为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循环经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个原则,并以单项农产品生产层次的循环、农业生产部门内部层次的循环、农业生产部门间层次的循环、人与自然结合层次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等方式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王树锋 《今日科苑》2007,(24):180-181
生物质资源二次开发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随着人口急剧膨胀,消费需求与农业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生存面临危机。我国生物质资源存量丰富,如能开发利用一半就等于创建出年产5000万吨原油的大庆油田。实施生物质及其能量的产业化开发,创造农业再生资源,既能变废为宝以弥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物质需求缺口,又能从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成本效应等方面,发挥其特有的推动效应,全面推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传统的线性农业发展模式导致的资源匮乏和生态危机,指出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所谓循环生态农业,就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把传统农业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物质流动方式转化成为现代农业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  相似文献   

8.
推进循环农业科技进步,要抓住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加大科教创新力度;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循环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循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袁野 《科技风》2013,(15):197-198
农业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早在七十余年前,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就已开始探讨农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他从分析农业土地资源之特性入手,进一步阐述了民国时期我国在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保护农业土地资源的措施与对策。这一思想对今天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沈镭 《资源科学》2005,27(1):32-38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或"资源安全"问题,促使人们寻求资源集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本文旨从对资源循环特征的分析出发,探讨了资源循环利用与资源产品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资源流动、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发达国家政府实现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作者认为资源之所以能够循环利用是由资源产品链特性所决定的,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表现为循环经济活动过程,并通过闭环的资源流动来实现,任何资源都不会成为废物无限期地积累在环境中,而总是处于特定的和永久的循环中,它们的存在形式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3R"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理念是基于资源开发技术的创新,是资源利用方式的一种变革.资源循环利用在循环经济活动中具体体现为产业、区域和社会三个重要层面.作者还建议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体系,优惠的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经济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并以实际行动加入到资源循环利用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1.
徐卫涛  张俊飚  李树明  周万柳 《资源科学》2010,32(12):2407-2412
实现农业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循环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基于农户经济学的视角,以山东、山西、湖北三省的农户化肥投入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循环农业中的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只有"增量使用"和"减量使用"化肥两种选择下,大部分农户倾向于减量使用化肥;此外,农业生产决策者性别、家庭耕地面积、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政府技术支持力度等因素对农户的施肥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激励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减量使用生产资料,提出了重视对农业生产大户和妇女引导、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加强政府技术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三农”问题的解决,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其中蕴涵循环农业的发展。发展循环农业,必须从发展理念、建立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政府(政策)扶持、培动新型农民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物质(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流动的根本理论,对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指导作用。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大气温室效应的时空尺度较大,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值得关注和重视,以服务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总体战略。文章基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视角和农业碳达峰、碳中和释义,分析了农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从农业碳达峰面临挑战、农业碳中和面临挑战、农业碳中和潜力分析、农业碳中和误区及生物圈减排的重要性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农业碳达峰、农业碳中和与科技创新3个方面提出我国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三农"问题的解决,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其中蕴涵循环农业的发展。发展循环农业,必须从发展理念、建立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政府(政策)扶持、培训新型农民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钟春艳  周连第  郝利 《软科学》2012,(1):125-127
循环农业是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北京的循环农业发展由于受到生产小单元、农民认识不足、缺乏成熟技术、政策操作性不强等因素的制约而后劲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联系分散农户,起到宣传推广循环农业的理念和技术、解决循环农业产品的销售、保障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等作用。因此,需要制定有效对策,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推动北京循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最基本循环和微生物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当前农业和环境面临的难题,文章讨论了有机物质在植物、动物、土壤和微生物这4个系统中的运动,指出这些运动形成了两个稳定的基本循环,我们称之为自然界的最基本循环。近100多年来,人类忽视了微生物在有机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使微生物系统受到伤害,最基本循环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农业和环境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文章提出了恢复微生物系统和最基本循环的具体方案,希望通过发展微生物农业使中国农业走上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循环农业经济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全新的、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经济模式。它是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消耗、高利用、减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达到农村经济可  相似文献   

18.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进行再次,多次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分析了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云南省楚雄州如何将循环经济模式应用到具体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去,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敏晰  马宇  刘威  王亚杰  李新 《资源科学》2021,43(3):577-587
中国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探索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对资源生命周期内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耦合机理,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绿色发展指标构建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中国2007—2017年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①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先降低后增长,2015年受国内外政策、市场环境影响达到峰值,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政策作用效果显著,环境治理成效明显;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优化趋势不明显,分为2007—2010年的耦合改善阶段、2011—2014年的耦合降低和2015—2017年的耦合改善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循环利用中资源的高投入、废弃物的高排放以及低水平的资源循环。应从控制资源投入和废物排放量的层面完善资源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规范资源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中的流动,进一步采取协调两系统的措施强化两者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耕地和劳动力资源看中国农业技术构成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引言 我国的农业生产经历了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全民动员的历史时期(农业部科技教育司,1999).由于与农业生产资源的禀赋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这样的努力最后导致了农业生产的高产和高投入,农民不仅未能在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中受益,反而由于高投入所导致的高成本,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全国性的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农业机械化论"已被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