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小说《搜索》语境差现象主要体现在上下文、内容与形式、空间等方面,以及作品人物之间,作品人物与读者语境之间。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小说的语境差现象进行解读,并发现其中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接受美学理论去分析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美国悲剧》,探讨文本如何召唤读者进行创造性的"填补"和想象性的"连接",实现期待视阈,揭示悲剧幕后的语境,使文本得以具体化,从而实现文本向作品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关艳霞 《天中学刊》2004,19(4):74-75
小说评点在读者阅读、作品接受中所表现出的价值主要有三方面:评点家通过点明书中的“智慧”来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实现读者对作品的充分理解;读者在小说评点家的指导下,在阅读过程中摆脱了“知闲事”、“广见闻”的阅读心理,阅读层次由“猎奇”,上升为审美;在提高读者的艺木感悟力的同时丰富读者的阅读经验,使其在以后阅读同一部作品或者其他作品时都能以自己的思维去阅读。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语境下,作家越来越多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文本的意义也越来越依靠文本与读者动态交流过程来呈现.论文以卡尔维诺叙事作品为例,主要通过聚焦于卡尔维诺小说叙事人称,分析第一人称"我"视角越界,作为超越体验的创造者等等身份,进而揭开叙事作品中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迷团;展示后现代语境下文本的虚幻本质与表达欲望;并从叙述个性化、强化艺术感染力,叙述功能的自我完善等方面来探索第一人称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7.
修辞活动是表达与接受的统一。修辞信息的表达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同样 ,在修辞信息的接受过程中 ,语境也起着极其重要的解释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语境的这种解释功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修辞信息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文本共同作用的结果。陈应松的神农架小说在当今文坛引起了很大震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了期待视野,而这正是神农架小说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逯艳 《考试周刊》2014,(34):31-31
《青春万岁》和《恋爱的季节》是王蒙的两部长篇小说,也是受众接受度和认知度相当高的两部作品,虽然两个文本间隔四十多年,但是作为"青春体"小说创作的典范,对当代语境下的年轻读者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启示意义。文章从小说创作的文本层面和当下语境受众群体两个维度对两部作品进行解读,揭示这两部时隔四十年之久的作品在当下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和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维·苏·奈保尔(V.S.Naipaul)出生在中美洲特立尼达,是一位英国移民作家。他一生致力于创作,其中他的作品《米格尔街》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部小说的语言,既幽默诙谐,又辛辣讽刺。这部小说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修辞学的魅力。此论文从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以及语言语境对修辞的影响入手,对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进行研究,并揣摩他的语言特色,体会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对当时社会丑陋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魔幻现实主义从1979年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后,它就一直成为了中国文学家和批评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反映了中国作家和理论家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根据其需要所采取的策略与接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公示语具有警示、告知及宣传三种功能。海峡西岸经济区出现了许多新的英汉双语公示语。但其英译立足于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英文译文存在许多问题。以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公示语的英文译文首先要以是否达到预期交际目的为中心,要符合原文本的预期目的,在此基础上译者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特征、表达习惯及约定俗成的规范表达.便于译文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不仅来自于作家、作品本身的文化创造过程,也生成于读者、批评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文化阐释行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D&#183;H&#183;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文化意义蕴含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并深化于作品的文学接受过程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作品在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误读、审美接受、文化阐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升华的嬗变过程。其中性爱主题研究、原型批评、生态批评从不同层面说明了文学批评过程中的文化阐释行为。  相似文献   

14.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先生的代表作品,小说从一位普通人的视角描述了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学分支——"抗日"文学,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93年葛浩文的英译本出版并取得成功,更是将该作的影响力扩展到了西方国家,成功奠定了莫言获得西方读者认可的基础。经研究发现,葛译本并非一成不变的翻译原作,而是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将针对译本中的改写现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术界主要看重的是金圣叹通过小说评点所构筑的文学创作理论,而实了上金圣叹小说戏曲接受理论也很有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和一,金圣叹采和随文批评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批评对象独到而8深刻的理解,这对读者的文学阅读和文学接受活动起来了一种导向的作用;第二,金圣叹对读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受条件和接受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强调;第三,金叹还依据他自己的理解对作为接受对象的原作品进行了删节和改动,从而使他自己成为《水浒传》和《西厢记》新文本的名副其实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同时也使他的接受批评实践由文学接受领域延伸到了文学创作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21世纪初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产生的三次热门效应,说明文学作品是一个不断被读者理解、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其主要原因在于: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作品本身具有不断被发掘的“潜藏意义”,以及文学史观念和传播方式等社会接受的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从佛学角度分析读者对《红楼梦》的解读和接受方式,大体可归纳为三种。因为解读和接受方式不同,所观照到的景象不同,读者从中接受的思想内容也不同,读者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理论的"期待视野"理论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特征的需要,是翻译美学的需要.接受美学应用于模糊翻译中应注意培养英汉语言美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前期的中国文坛上,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的小说创作在青年读者中引起了一股“郁达夫热”。本文试图返回历史语境,以“郁达夫现象”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为支点,来审视五四退潮期在青年一代身上所出现的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欲望与道德的矛盾以及他们颓废的反抗方式等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