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近读张玉春先生《史记版本研究》,发现其引用《玉海》一则材料时,没有正确理解所引内容.误以为材料中的“七史”包括《史记》在内,实则是指“嘉祐七史”。众所周知,“嘉祐七史”指《宋书》一百卷、《南齐书》五十九卷、《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魏书》一百一十四卷、《后周书》五十卷、《北齐书》五十卷.与《史记》毫无瓜葛。由此可见.引用古籍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2.
符均 《华夏文化》2002,(4):20-22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编纂的大型通史——《通志》,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在中国文化界影响巨大,后人将其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全称为“三通”。古代学者曾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之说,可见“三通”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文学总集,以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为代表,它们堪称明代文学总集的集大成之作。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一方面延续了明初以来“文章以体制为先”及“条分缕析”的辨体观;另一方面,他则以实际的选文辨体操作反驳了吴讷、徐师曾等人崇古抑今的观点,让辨体观具有折衷主义的色彩。这是一条更为复杂与综合的文体学术路径:借辨体之精细指向“体以济史”,以选文之荟萃指向“文以济史”,最终以“经史互济”的方式使《文章辨体汇选》达到致用的目的。“经史互济”的选本批评观最终呈现为“尊经重史”的治学态度,实现了重义理与重文学的统一,从而呈现出独属于晚明文人的“文体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4.
刘向在校书过程中涉及对《国语》《左传》《战国策》《韩诗外传》等语类文献的整理,这种整理不但为编撰《说苑》《新序》提供题材储备,也使其熟悉语类文体的规谏意义与编撰方法。刘向通过"采传记行事"的方式将秘府相关资料进行甄别处理,在语类文献传统之下按照"类"的思路对它们进行分类,将其纳入二十个主题之下;并对那些章句杂乱的篇目进行清理,又造作新事来加以补充、完善。《说苑》每篇总论与其下编撰的资料存在一种阐释关系,属于经说体;而在每一篇内部,《说苑》存在对话体、记行体、格言体这些次生文体,《新序》则主要是对话体。整体上,《说苑》《新序》在"语"这一体式下蕴藏多样化的文体样态,既体现刘向对此前语类文体的综合和发展,同时也反映刘向积极借助这些文体来实现其"以著述当谏书"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襄王云雨辨     
吴宗海 《寻根》2006,(4):108-108
自从宋玉《高唐赋》面世后,“巫山神女”、“云雨”、“阳台”等词,常见于古诗词曲,小说中更多。例如李白《清平调三章》之二:“云雨巫山枉断肠”、李商隐《无题》:“神女生涯元是梦”等。但关于这场男女欢会的男主角,有人却说是楚襄王,如李白《襄阳歌》:“襄王云雨今安在?”还有多人,暂不举。  相似文献   

6.
李金坤 《寻根》2002,(5):53-57
据初步统计,《诗经》中直接写到的“马”字,《风》诗有18次,《雅》诗有18次,《颂》诗有12次,总计48次。至于带有“马”字偏旁部首而分别表示马之性别、年龄、大小、优劣、颜色等有关的专有名词,那就更多了。《诗经》中对马的种类、马的装束、马的本领、马的作用(尤其是军事作用)等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本就此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7.
一、释“后羿” 王“后”:甲骨文中有“后”字,作“ ”等形,刘兴隆曰:“象妇女产子之形,为毓、育之初文,典籍作后。”(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981页)“后”又假有“後”的意思,放在祖先的名字之前,指后来的祖先,区别于“高祖”。《说文解字》云:“后,继体君也。”段玉裁曰:“《释诂》、《...  相似文献   

8.
“雅学”考     
“雅学”.是训诂学的一个分支.是小学家中常用的一个词。然而,一般辞书均不把它作为一个“词条”收入.即使像《辞海》、《辞源》之类的大型工具书,也难觅其踪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汉语大词典》才予收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雅学”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9.
近来,许多观众纷纷反映.打开电视机到处都是飞檐走壁的剑客侠女.这边是《碧血剑》、《神雕侠侣》、那边是《一代侠女》、《义薄云天》、一部接一部的武侠剧占领了荧屏的黄金时段。荧幕下,又有《射雕英雄传》等多部“金庸剧”拍摄正酣。与此同时.梁羽生的武侠名著《白发魔女》古龙的《楚留香》、《武林外史》也相继被搬上荧屏.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也“重出江湖”再拍电视版的《少林武王》。一时间.荧屏上下“江湖”泛滥.“武侠热全面升温。  相似文献   

10.
李骏虎 《东方文化》2000,(5):119-119,41
书店的古籍类架子上赫然摆着新版的《金瓶梅》,硬精装本上下两册,都跟新版《新华词典》一样厚重而气派。我目测了一下书的厚度,估计可能是原本,便拿下来翻了翻,并选了有代表性的一个章节读了读,结果上气不接下气,许多情节不知从何发展而来,看了看注解,都是“上删×字”、“下删×字”,明白了还是洁本,就放回了架子上。我知道某些古籍出洁本是替读着想,但我还是不想买“截”了的本子,觉得重新编辑过的古籍不能叫做古籍。再就是我认为《金瓶梅》写的是“食色性也”的“性”,把“性”都删去后,里面连“食”的内容也没有,当然引不起饮食男女如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12.
<正>The Siku Quanshu, literarily translated as the Complete Library in Four Divisions, is the largest collection of books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robably the mos...  相似文献   

13.
范毓周 《寻根》2007,(1):4-6
竹林七贤是魏晋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在当时以及后世的思想界具有极大的影响,故其生平活动和思想倾向为历代学者所关注,研究著述已有很多。本文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就其中几个需要澄清的问题略述己见,以就教于海内外学术同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胡旭 《寻根》2007,(1):15-24
一 “竹林七贤”这一名称的出现,有一个过程。从现存材料看来,是先有“七贤”名称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东晋孙盛《魏氏春秋》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卢盛江 《寻根》2007,(1):25-31
玄学影响中国文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影响中国文人的处世态度、生活情趣、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到文学。从魏晋士风可以看到,玄学思潮振荡之时,士人性格确实有很多新的特点,主要有任诞率真、以入俗为超俗、淡泊宦情、追求高雅超逸风度几种类型。在玄学对士人心态的影响中,竹林七贤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晋书》卷四十九阮籍等传末史臣叙论说:“嵇、阮竹林之会,刘、毕芳樽之友,驰骋庄门,排登李室……至于嵇康遗巨源之书,阮氏创先生之传,军谘散发,吏部盗樽,岂以世疾名流,兹焉自垢?”这是说,任情任诞之风的兴起,嵇、阮领其先。嵇康其实不同于后…  相似文献   

16.
王保成 《寻根》2007,(1):7-14
在河南西北部,有一个名叫修武的千年古县。修武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孕育产生了“竹林七贤”这个独特的贤哲群体。  相似文献   

17.
程峰  张全顺  李敬平 《寻根》2009,(2):23-32
向秀(227~272年),字子期,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竹林七贤”之一。《晋书·向秀传》记载,向秀为河内怀人,即今天的武陟县人,其故里为武陟县西尚村。学术界对此并没有异议。为了解竹林七贤游历地的基本情况,我们于2007年对西尚村及其周边村镇进行了多次调查,收集到一些传说、故事,察看了一些碑刻,凭吊了向秀墓。现予以简单的介绍,以期为学术界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以便推动竹林七贤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8.
魏景初三年(239年),明帝曹叡临死前诏命8岁的齐王曹芳继位,而以曹爽与司马懿夹辅幼王,从而导致曹魏政权的急骤衰落.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从而独揽大权.建安时代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正始时代;"建安烈士"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正始名士与竹林名士.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