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志雷 《考试周刊》2011,(57):170-17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能把学生的学习重点从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从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素出发,谈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刘顺宜 《考试周刊》2011,(8):173-175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求:必须将学习重心从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将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获取转化,即通常所说的探究教学法。然而许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感到深不可测,无所适从。究竟什么是探究教学法?应当怎样开展探究式教学法?作者对此谈谈自己在开展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写道:“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认真开展好探究式教学,特别是物理规律的探究式教学,确实能将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过去的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相似文献   

4.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就是旨在将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这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也就是将填鸭式教学模式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转变。“探究式”教学,符合物理学科特点,因物理中的概念、规律是借助于实验得到的,只有通过  相似文献   

5.
王雯雯 《考试周刊》2011,(47):174-174
"探究式"课堂教学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1]。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程序。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6.
黄平 《中学理科》2007,(11):26-27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科学性极强的物理学科的教学,更是离不开探究.《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首次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与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列在内容标准中,旨在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亲自得出结论,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使他们亲身参与并体验知识.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笔者结合对新课程教学视导和思考,就与科学探究相伴而生的探究式教学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人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对于探究实验的教学,是新课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热点,本人结合新课改要求和所带班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在谈谈个人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吴雷 《考试周刊》2014,(98):138-138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要求我们积极地改革,传统物理教学理念需要进行积极的转变,以探究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高中物理不仅应当注重传授科学知识,还应当将终身学习重视起来。探究式的物理学习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接受知识转变,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意识离不开探究式物理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将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获取转化。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开展好实验探究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张宝珍 《考试周刊》2011,(71):195-196
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意义、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为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物理教师应认真研究新教材与旧教材,以掌握新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新特点,从而更好地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本人认真研究了新课标与人教版(下同)物理新教材后,初步了解到它与旧教材的几个较大的区别。一、新教材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所谓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旨在将学习的重点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的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学科教育理念、适应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向主动探求知识的地位转化 ,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 ,我校对“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整合”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探索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其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过程 ,将从课堂学到的知识同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张南成 《中学理科》2006,(10):36-37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科学探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式教学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善于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创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探究式教学应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将合作学习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学生单一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合作学习既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吕彦 《考试周刊》2014,(33):108-108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合作学习列为内容标准,主要目的是将学习重心从过去强调学生单一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合作学习既是教学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作者就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模式,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新数学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课程标准》将合作学习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学生单一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一、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理论依据;二、合作学习的意义;三、合作学习在《新目标英语》(Goforit)教学中的运用;四、合作学习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侯朝铭 《师道》2009,(9):31-32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既是学生一种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引入教学,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同时提出,将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并列纳入内容标准,并指出“科学探究”不仅仅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初中物理课程的一项具体内容和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