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注重教育的公民属性是德国与法国教育的共同特点。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均在完成这一目标。社会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公民重要的教育场所。通过这个“社会大课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活动,其中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能力,规则意识、责任能力,成就感和受挫能力,职业兴趣和择业能力等,都会有极大的提升。“大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旰飞 《学科教育》2013,(6):52-57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公民教育体系要根据公民教育的特点,渗透“生活教育”理念,通过改进“学校教育生活”和开展“社区服务学习”等教育途径,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品德、增进公民技能,培养大学生的合格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促使学习者公民性的成长与成熟是学校公民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公民观的历史形态有德性至上论、民众身份论与自我建构论,三者对公民性的基本理解迥异.公民性是潜藏在人的“公民”称谓背后的一般元素与根本特性,德性、群性与智性是它的基本构成.“三维”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人性塑造、群性养成与共同体生活智慧培养,做人教育、规则教育与做事教育构成了这一公民教育形态的三个立足点.  相似文献   

5.
《江苏教育研究》2009,(6):F0003-F0003
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地处曼妙多姿的太湖之滨,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实验小学。学校秉持“探寻健康完整的和谐教育,培育知书明理的现代公民”的教育思想,把“学校有活力、教师有实力、学生有潜力”作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自身办学品牌,努力创建“自主教育”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7.
公共生活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和公共伦理的基础,使得学校公民教育能够在具有公共性的生活实践和伦理氛围中形成和发展。以公共生活为根基,学校公民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公民德性品质、公民民主品质、公民理性品质和公民行动品质。学校公民教育有必要建构一种以公共生活为核心的学校生活实践体系,包括协商对话、社团自治以...  相似文献   

8.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主义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迁,它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关注公民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并基于社会变迁的现实和发展趋向,本文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实施学校公民教育应当注重:建构以“个人-社会-国家”为轴心的教育目标模式,确定适合儿童发展各阶段的教育重点,设置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课程体系,营造公民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的政治——文化范式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教育与国家政治契合一直是西方社会的传统,公民教育实质就是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从政治-文化角度探讨公民教育就应充分认识到公民文化对公民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在我国践行公民教育,政府应从集权过渡到放权,学校应从“政治”教育过渡到公民教育,公民则应从义务本位过渡到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0.
1979至2010年间,我国以“学校公民教育”为题的专题研究论文,从总体情况来看,数量在逐渐增多,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不但涉及到我国内地学校公民教育,也涉及到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学校公民教育.但相对于公民教育整体研究日趋繁荣的现状而言,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滞后,研究规模太小,本土研究匮乏,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公民及公民教育之所以成为社会和理论关注的焦点,正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发展对参与这些发展的实践主体——公民的素质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这就是要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公民教育要特别突出权利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学校中建设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汪文凭 《文教资料》2014,(28):146-147
职业学校不仅承担着培养合格劳动者的职责,还有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责任。职业学校的学生是青少年中比较重要的群体,是职场一线实用技术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毕业后就直接成为社会一员。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公民.既能帮助其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又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途径很多,本文就“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人们在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愈加感到高素质公民的重要性。如何在我国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根据公民教育发展规律,借鉴各国公民教育最新成果,树立公民教育理念;确立公民教育内容;拓展公民教育平台,创新公民教育方式;构建现代公民教育新体系,是公民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公民身份都是源于西方的历史性概念.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臣民”、“国民”和“人民”是公民身份的异化表现,都忽略了公民“个体自身”的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公民”的身份诉求显得愈加重要.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当下中国应倡导公民即“个体公民”,公民教育即“个体公民教育”.个体公民教育应以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优先下的权责统一为核心,以底线伦理为取向.它的内容大概包括主体教育、权利教育、责任教育、协商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校公民教育的主体是包括学生、教师以及行政服务人员在内的学校共同体,即"学校公民",此三者共同构成了公民教育的实施主体、目标主体以及服务主体。学校公民的主体特性是主体性与公共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校公民与学校自身的共同发展。学校要在明确公民教育主体以及学校公民主体特性的基础上,从理念、制度以及物质三个层面入手,促进学校公民教育的主体养成。  相似文献   

16.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十分成熟的现代化公民社会.这些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具体做法主要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公民教育与宗教活动相结合;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西方国家培养公民意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然而,我国对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的启示:我国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涵摄;培育公民意识的核心理念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艳 《历史教学问题》2004,(4):99-99,92
培养健全公民是各国教育的核心问题,2 0 0 1年7月颁布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公民基本素质的要求”。1 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2 0 0 2年2月,“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启动,全国各地学校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我做合格小公民”的主题活动。学校作为制度化的公共教育机构是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作为内涵丰富的人文科学,对实施公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西方国家向来都把历史作为实施公…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在国外大学教育中由来已久,而我国公民教育仅在九年义务制教育当中有所涉猎,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关于这方面的教育几乎还是空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法治化的不断完善,社会需要能够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有自觉认识的公民。现代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力的高素质的公民,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甸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深切呼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以来,“公民教育”的话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本文仅从中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这一线索出发,探寻当今我国提出“公民教育”的深刻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同时,作者还希望辨明:通过“公民教育”培养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进而建设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是当今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公民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公民素质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却日益突出。为了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作为公民教育主战场的学校公民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学校公民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小学作为公民素质塑造的起始阶段,肩负着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