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科学教学中的“滑过”现象是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使许多具备探索价值的内容不经意间“滑过”,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无形中“流失”。滑过现象的发生不都是偶然现象,是教学观念与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的必然反映。为此.关注并反思这一现象的成因,对科学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波洛的“注意滑过”说认为:从A处到B处,驾车者常常因为车速过快而忽视了路旁还有一个C点(尽管C点有一条更好的路通向B),从A到B的路越顺畅,C点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注意的滑过现象。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如将实验过程设置得面面俱到,自然顺畅,学生无需多加思索,即可一蹴而就,或即便设置了“障碍”,但由于过程太快,没有留下跨越“障碍”的余地,致使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实验无意间“滑过”,使实验教学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庆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101-101,103
本文从教师面临的课堂情境入手分析了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滑过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滑过"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将教学过程设置自然顺畅,或者即便设置了“障碍”,但由于教学进度太快,没有留下跨越“障碍”的余地,就容易使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无意间“滑过”,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无形中“流失”,此现象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滑过”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种可称为“滑过”的现象不容忽视:教师倾力创设的活动情境,往往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潜在的激励功能,而是在不经意间“一滑而过”。可以说是“赢得了起点,却失去了终点,”实在令人可惜。关注并思考这一现象的成因,对物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滑过现象”源自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Edard.De.Bono)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往往会因为车速太快,忽略了途中更美丽的C地;由A到B的路越顺畅,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将教学过程设置自然顺畅 ,或者即便设置了“障碍” ,但由于教学进度太快 ,没有留下跨越“障碍”的余地 ,就容易使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无意间“滑过” ,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无形中“流失” ,此现象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滑过”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滑而 过     
邵文兵 《化学教与学》2014,(1):81-82,90
“滑过”不是纯粹偶然的,而是有着某种程度的必然性。文章从备课、课堂提问、学生实验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滑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为教师能有效避免“滑过”现象的产生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学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及其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探究教学中“滑过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重视不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够;弱化“非标准思路”的教学价值;不善于给出必要的引导性“提示语”.为此,要尊重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性”;先做后学,且慢“说破”;善待学生的“非标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将教学过程设置自然顺畅,或者即便设置了“障碍“,但由于教学进度太快,没有留下跨越“障碍“的余地,就容易使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无意间“滑过“,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无形中“流失“,此现象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滑过“现象.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学习因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这一教学形式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滑过现象,使得课堂教学有时并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下面以化学教学为例,就产生滑过现象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即使设计了问题,设置了"障碍",但由于教学进度快,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而对"意外问题"、"错误现象"视而不见,或者探究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就容易使许多具有探索性价值的资源无意间"滑过".  相似文献   

13.
探究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倾力创设问题情境,往往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激励功能,而是不经意间“一滑而过”,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将教学任务设置得面面俱到、自然顺畅,学生勿需费多少心力就可一蹴而就,使许多精彩的内容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稍纵即逝;或教师设置了"障碍",然而学生无法领会,有时教学进程过快,没有给学生留下跨越"障碍"的空间,致使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在不经意间滑过,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在无形中"流失",我们不妨称之为教学上的"滑过现象"。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因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这一教学形式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滑过现象,使得课堂教学有时并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下面就这一问题的出现及应对措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滑而过     
"滑过"不是纯粹偶然的,而是有着某种程度的必然性。文章从备课、课堂提问、学生实验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滑过"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为教师能有效避免"滑过"现象的产生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洪艳萍 《考试周刊》2014,(49):134-135
<正>"滑过现象"来源于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车速太快,而忽视了途中风景更美的C地,由A地到B地的路越顺畅,忽视C地的可能性就越大。"化学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将教学任务设置得面面俱到、顺顺畅畅,则学生无需花费多少心力,即可一蹴而就。这就容易使许多具备探索价值的内容不经意间"滑过",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无形中"流失"。我们不妨将其  相似文献   

18.
高水平数学认知任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有意无意地“一滑而过”。造成这种教学滑过现象的主要原因体现在:高水平认知参与的问题被简单化和常规化;教师忽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教师设置了不适当的认知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且持续地思考。因此,高水平数学认知任务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需要学生的认知努力和认知焦虑,同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适时提供教学“脚手架”。  相似文献   

19.
科学探究讲究“一寸宽,一尺深”的深入探究模式。但在平常教学中,特别是课堂的生成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总是在不经意中一滑而过,让很多听课的教师为之扼腕叹息。关注这一现象,分析其原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海教育》2007,(7):94-94
在人烟稀少的地球极地,时常会有璀璨壮丽、千变万化的美丽光带滑过夜空,出现在北极的,人们称它为“北极光”,出现在南极则被称这“南极光”。极光是怎么形成的?极光与太阳的关系:太阳是极光之源。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产生的强大而高速的带电微粒流,与地球周围稀薄空气分子碰撞时,就会产生发光现象。为什么多发生在南北两极?地球本身是个大磁石,地磁两极非常接近地理两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