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奕  张晴 《新闻界》2012,(9):3-5
从2006年"彭宇案"到2011年"小悦悦事件",媒体对相关事件的跟风式报道使原发事实被夸大、扭曲,并逐步形成"偏离放大螺旋"效应,由此造成大规模的"社会恐慌"。本文围绕此效应,研究其产生、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其负面影响,并从媒体组织和个体等角度来探讨相应的规避措施,以期为新闻报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悦悦事件"中媒体的作为 2011年10月21日凌晨,广州佛山被碾女童小悦悦经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冷漠"的世界,无情车轮碾碎了小悦悦的生命,无良传播碾碎了传媒的良心. 事发后,相关报道评论铺天盖地,甚至"小悦悦"一词竞入选了不知何方人士评出的网络最热词汇.无论平面媒体还是电视、网络,小悦悦的名字被不断提起,标题无非是辱骂国民道德教育缺失,或是要求建立法律机制保护见义勇为等.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铁道报》编辑部,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每一期报纸要做到版版有言论。这里指的“言论”,就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文章的总称,它和新闻报道、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是报纸上两种主要的文字体裁。新闻报道是主体,新闻评论就是旗帜,是灵魂。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新闻评论主要是发议论,讲道理。新闻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体现编辑部或作者的思想观点,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评论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问题和事件的分析论证,直接表明  相似文献   

4.
王媛 《新闻知识》2012,(12):25-27
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极化个案时有发生,但主要出现在网络领域,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中同样出现了群体极化现象,但其主要诱因是传统媒体报道的失衡。本文梳理了"小悦悦事件"的经过及事件中媒体报道失衡的表现,从媒体的逐利冲动和报道策略两个方面分析了这起报道失衡的原因,提出回归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是避免类似状况出现,实现正确引导舆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社会转型的加快,由于群体利益的冲突等负面社会新闻报道的比例近年来不断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负面社会新闻报道中,富士康跳楼事件、南平弑童案以及彭宇案等因媒体行为失范,造成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而在近期震动全国的"小悦悦事件"中,一些媒体在报道中表现出的"泛道德化",也值得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被视为报纸的旗帜,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国内许多媒体不仅将评论版设置在重要位置,还广开言路,以较高的稿酬向时评写作高手约稿.但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多数新闻评论建立在国内外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甚至是网络信息的基础上,一旦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是虚假的,新闻评论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反而会陷入以讹传讹的尴尬境地.因此,无论是向媒体供稿的新闻评论作者,还是处理新闻评论稿件的编辑,都要严格做好把关工作,对新闻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再核实,防止虚假信息借助评论扩散.  相似文献   

7.
所谓"实",即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新闻事件贴近生活、符合实际;报道内容鲜活、实用;新闻语言生动、平实。笔者做党报新闻编辑多年,特别是近年来,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新闻稿件鲜活、贴近生活实际、有用的少;数字化、模式化、官样化甚至空而高调的应景之作有增多趋势。这不仅无助于提高报纸的吸引力、引导力,而且使报纸与受众的认知偏离、与受众的需求脱节.使新闻报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我们的报纸缺乏可读性、缺乏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姜艳 《新闻传播》2018,(15):72-73
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热词群和热词串是固定的词组。其中,热词群是围绕重大新闻事件而产生的词组,而热词串则是由一个行业的热词进化而来的词组。在报纸新闻标题的拟定过程中通过融入这两种词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闻标题拟定手法的创新发展,从而提升报纸新闻标题的吸引力,实现新闻的传播价值。文本主要研究报纸新闻标题中的"热词群"和"热词串"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对新闻报道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处于海量信息世界中,信息选择更多依赖新闻标题进行,读题时代应运而生。本文从制作技法、价值取向等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的创新与转型。一、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的创新路径标题是新闻的缩影、事实的精髓。"它是新闻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是吸引和引导读者的重  相似文献   

10.
毛竹菊 《视听》2016,(1):102-10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探求中国报纸是如何报道"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研究发现:在头版文图表现方面,中国都市报和党报对于巴黎恐袭事件报道的处理方式呈现差异,都市报头版对巴黎恐袭事件的报道,以图片版面多于新闻报道版面的形式为主,党报则以纯文字为主;在新闻内容方面,中国报纸对巴黎恐袭的报道在报道来源上趋同,但在新闻标题和图片运用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避免同质化,尤其是都市报的表现各有千秋。此外,本文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总结了中国报纸头版报道巴黎恐袭事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文风亟待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敦安 《传媒》2000,(1):19-19,21
改革开放以来,报纸的新闻评论文风虽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与广大读者的要求相比,与不断深入的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报纸只有在不断推进全方位改革的同时,深化新闻评论文风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引导舆论的重任,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目前而言,新闻评论文风有七个方面问题,亟待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 一、脱离新闻,不讲时效。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的报道,评论则是及时对报道的重要事实或有新闻价值的当前重大问题、事件的评价和议论。但目前我们报纸中的许多新闻,却没有以新闻报道为依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作为报纸宣传的基本手段之一,理应与新闻报道互相配合,比翼双飞,甚至还起到对新闻报道的“点睛”,为市民代言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报社的新闻评论却普遍呈现弱化之势:一是报纸对新闻评论重视不够,新闻评论作者少,写的少,也不注重组织人写;二是评论稿件数量小,有些报纸整版不见一篇新闻评论;三是评论稿件质量差,内容空泛,文风呆板,读者不愿看。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面对公共意识空前提高的大众,新媒体为他们构建了一个表达观点、宣泄情绪的传播平台。但信息传播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情绪表达失控等问题。浩如烟海的信息如果不能经过理性沉淀,势必影响事实的真实与客观。本文重提"小悦悦事件",从新闻报道、舆论导向和新闻传播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新闻传播行为的理性维度。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是新闻工作中常用的术语之一。它是对新闻中陈述的事实或思想内容的生动而扼要的概括,是表明新闻要着重说明的问题。 新闻标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标题包括报刊上发表的所有新闻与文章的标题,诸如消息、通讯、新闻评述、调查报告、公告新闻、读者来信、新闻评论等文章的题目。狭义的新闻标题则是专指新闻这类文章的题目,诸如报纸消息、通讯、读者  相似文献   

15.
周婷 《青年记者》2014,(1):35-36
假新闻指违背真实的新闻。①假新闻年年有,并不断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有些假新闻,通篇看好像是符合客观事实的,然而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这种看似真实的新闻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并非因为事实造假,而是因为新闻中部分新闻要素失实或被遮蔽了。表现形式2011年对于"小悦悦事件"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公众对这件事情的思考被媒体报道引向一个极端:认为18个路人冷漠无情,见死不救,有网友甚至对肇事司机和18个路人进行"人肉搜  相似文献   

16.
周晖 《新闻知识》2012,(6):53-55
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社会矛盾加剧乃至分化,对新闻媒体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凝聚社会共识、引导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在当下重提雷锋精神的宣传活动中,对媒体如何发挥凝聚共识这一功能的研究和探讨,尤为必要。本文运用美国传播学家多温·卡特赖特(D·Cartw right)的说服理论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的认知失调论,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两份报纸对"小悦悦"事件的报道,提出新闻媒体对道德危机事件报道的特点、存在的不足,并从传播学角度提出了应该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回顾"小悦悦"事件,从传播学角度审视了事件的始末,分别从群体传播和媒介控制两个层面,利用相关原理对路人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解析,最后探讨了该事件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报纸的可读性决定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新闻报道的可读性,首先是通过新闻标题的可读性实现的。对于新闻标题的功能和作用,人们有多种说法,但不外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提示”、“强化”和“引导”,是  相似文献   

19.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有人曾提出,新闻标题是“向读者‘出卖’报纸内容的重要一环”。街头报摊上琳琅满目的报纸,头条和报眼位置的新闻,其标题大都以鲜明的新闻事实而醒目夺人。把人们最欲知的最新的事实报道,放在头条和报眼位置,把最能吸引读者的新闻事实做到标题上,以此扩大市场销售,已成为报业的一种趋势,其中体现了实体新闻与实题新闻的鲜明特征与发展趋势。●实体新闻与实题新闻,体现了新闻特性的本质要求,两者有其内在联系,其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报道是这种事实的公正、客观的报道。实体新闻与实题新闻,体现了新…  相似文献   

20.
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能否为受众所选择和接受,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新闻标题的好坏。而在新媒体迅速崛起、"读题"时代迅速到来的今天,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传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如何提高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水平,就成了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新闻标题制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