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出现的排斥心理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排斥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形式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容陈旧,脱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相对呆板、单调。防止教育对象产生排斥心理的有效对策是: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二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三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感染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借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思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与创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平等互动、团体疏导、网络疏导、换位疏导等心理疏导模式,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仅丰富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模式,而且有助于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有助于了解高职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活动规律,而且使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大学生心理,心理教育与咨询是高校育人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心理疏导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手段。高校应利用心理疏导来积极创造条件,拓展教育思路和方法,为大学生理顺情绪、梳理心中矛盾,让大学生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鸿鹤之志,做一个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志青年。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仍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心理疏导的内容不饱满、方法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深入理解,更新思想观念,注重实践,与时俱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其本质就是被教育者政治思想与心理素质相融合以形成政治品质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则是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是接受主体在环境作用的影响下,在自身需要的驱动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理解、解释、整合、内化及外化践行等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称。本文在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与接受心理的基础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特征,并试图进一步探索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6.
心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生共存。新时代,面对青年学生更为开放、复杂、多元的心理发展倾向,高校心理教育呈现出人本性、实践性、差异性、现实性、发展性等丰富特征。按照为青年全面发展增力、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互补、对接立德树人目标的逻辑必然走势,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繁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优化综合心理教育的实施路径,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当前心理教育容易出现的误区,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心理教育等同于矫治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将心理教育混同于思想教育.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防止心理教育的目标窄化、确立心理教育相对独立的地位问题.反思这两方面问题,它警醒我们在心理教育实践探索中要注意,加强心理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全面的心理教育服务体系的建立,注重心理教育内外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为切入点,提出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力图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职高专教育新模式下的学生思想多样,需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对更有效地制订、实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现状及UPI问卷调查、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原则以及接受心理基本特征的描述,找到它们结合的基本环节,在对结合点的深入探讨中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期望、情感需求和价值诉求,从内外两个层面建构出基于接受心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优化模式,促进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心理学知识与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阐述心理效应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以便有效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较多地注重了政治、思想、品德等教育,却很少有人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通过对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体院学生存在的心理不健康因素,为体育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团体心理辅导现今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介绍了近几年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在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领域的开展情况,分析了团体心理辅导在以上这些领域的效果。最后,总结出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仍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不仅有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还有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它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畴,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科学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的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在不同的学习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对不同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和把握是做好学生心理教育的前提 ,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心理症状主要源于日常生活琐屑,包括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同学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以及自我表现认同感和自尊等方面的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及时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开展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心理疏导,可以明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经济意义上的贫困转换到可行能力的贫困视角上,经济贫困的关键原因不在于收入低下,从本质上探索是由于可行能力的缺失。而能力贫困理论深化了高校贫困生的内涵。基于此,各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资助工作时应转换传统的管理教育方式,积极创新和改革管理教育方法。并且从学生的精神、心理层面上去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学生也能够转变思维模式,从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解决贫困问题,使贫困生实现心理脱贫、能力脱贫,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提升;使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简述了能力贫困理论现实内涵,剖析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高校学生心理形成的动机,在此基础上从思想解困、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高校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1995年到2009年14年间北京市崇文区共有15类人群(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社区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公务员等)5万多人次接受了心理调适教育,有5000多人次接受了小团体及个别心理辅导。心理调适教育推动了地区成人教育工作创新,解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心理调适教育的成果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刘淇书记等三位市委常委分两次对心理调适教育作出重要批示,北京市召开了“北京市心理调适教育崇文现场会”,推广崇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多问题,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缺失,解决的对策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突出,荣格的思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心理类型理论中的两种态度(内外向)和四种功能(感觉、思维、情感、直觉)。此外,本文试将这些分析心理学的思想推广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