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现象"是一个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暂时性的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成长也是一种认知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例子也客观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暂时性的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成长也是一种认知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高原现象"例子也客观存在着.  相似文献   

3.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 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 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甚至下降的现象。处在"高原 期"中的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前进动力不足,甚至出现 个性萎缩、职业倦怠,工作和自身发展很难再上一个新 台阶。笔者认为,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强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同样,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高原现象”,及时分析教师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克服的对策,增强教师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实现其专业的持续发展。一、正视教师成长过程中“高原现象”的成因教师成长过程中“高…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社会认可度不高,高职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更易受自身能力水平、个性特征、价值观差异、工作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职业高原"现象.高职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个体成因类型可归纳为压力型、瓶颈型、安逸型和边缘型.要突破"职业高原"期,高职教师丛须学会化解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强化自身,提高对职业和自我的认同感,并不断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6.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所谓教师的"高原现象",概指教师在教师生涯中达到一定的发展高度后,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徘徊瞻顾的困惑期和停滞不前的无为少为状态.教师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趋势,相对于其前期发展,无疑是走上了一条窄径,其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于是乎,便截留了诸多的人生发展契机,也改变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高原现象"入手,深入挖掘这一现象的根源,提出创建和谐的学术环境、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改革教师培训模式等一系列措施,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8.
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时期,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本文分析了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同时针对高原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的放矢,探讨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因为教师是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执行者,是推进教育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推动力,教改的深入靠教师,质量的提升靠教师,学校发展力的提升也靠教师。因此加强教师管理就成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然而教师管理往往出现"高原现象",特别是办学条件受到较多制约的普通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10.
实验与研究发现,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着"高原现象",主要是因职业倦怠而在能力、体力和精力上不能满足外界的要求,无法应对环境的压力而产生的体能和心理的疲惫。处在"高原期"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好像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极大地影响教师专业化成长。"高原期"教师除了自己积极调整个人情绪,还可以通过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关注工作的兴奋点,刺激自己的精神,唤起自己的情趣和热情,努力克服"高原现象"带来的挫折感、自卑感,学校领导更要认真分析本校教师"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充分认识到"高原现象"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从而多渠道为"高原期"教师充氧,使其尽快  相似文献   

11.
李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2,(16):121-122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当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时会伴随着出现"职业高原"现象。本文对小学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持续的职业压力;繁重的工作压力;教师发展动机不强;学校内部普遍缺乏公平竞争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我校位于北京远郊的密云县山区。近年来,随着教育均衡化的推进,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是教师专业发展也出现了"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心理学阐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中出现的,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它主要表现为教师职业承诺动摇、职业情感萎缩、职业角色模糊等。其产生根源可归因于职业生涯进步机会的缺失、巨大职业压力的持续作用、社会比较的不协调应答和个体因素等。解决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应从教师、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尤其如此,但是随着"一费制"的实施,随着学校奖金的减少,随着受社会上兼职现象的影响,原本竞争力就不强的教师出现了不愿再竞争的心理,不但阻碍了教师的发展,更是阻碍了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应该想方设法激发教师的内在竞争意识,培养教师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其重心转向学校自主推进的变革,课程实施趋近常态化的变革性教学实践.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向变革性实践主体,"经验定势"和"理论固化"高原现象成为学校和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内在变革的视角看,能否规避或逾越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取决于专业发展主观倾向、创新型教学环境、成长空间延展等几个方面相互作用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论高考复习后期"高原现象"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所称的"高原现象"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竭尽全力而又提高很少的一个水平相对稳定的阶段.高原现象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乒乓球练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有进步,练习者非常刻苦却收效甚微,有时甚至有退步的感觉,这就是乒乓球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7.
"高原现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同阶段时有出现,但在成熟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尤为常见。而在教师专业化的大背景下,成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本文借助案例阐明成熟期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为了尽快遏制这种现象,<规定>不得不以法规的形式赋予班主任以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不过其方式必须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原现象"的概念,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会产生"高原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克服、缩短高原期,以便更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男教师出现高原现象的比例高于女教师;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出现高原现象的教师比例有显著增加的趋势;随着职称的晋升,教师的高原现象也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学校教育管理实践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