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人类艺术话语系统中,鹰/蛇是一对深蕴着人类感情意识的特殊符号,其凝定经历了数千年,表现为以下形态,作为部族符号的图腾→作为现象符号的神话主角→作为文学符号的鹰蛇喻象和投射了鹰蛇之灵的人,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脱离自然、又融合于自然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人类世表征人类活动已经成为改变自然的地质学力量。人类世的典型特征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征用造成的自然熵增加速。人类世是技术世,也是教育世。人类中心主义的教育模式以人类例外的利益和福祉为目标,开发、训练人类利用自然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加速了人类世的扩张。后人类的赛博格性在本体论上指称人与动物、人与机器、人与物质界限融合后的生命存在性状,突破了人类独立于世界的例外优越论,提出了培育新型主体性的教育新开端。现代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当下人的功能化,如果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赛博格教育可能沿着功能化路线,通过技术把赛博格增强为功能化的工具存在,其后果是赛博格生命与世界的双重熵化。人类如何通过未来的赛博格教育创造负熵,如何通过赛博格教育开启逆人类世,如何建立教育新范式、新起点,是未来教育学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按照生态学观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生物环境内部、文化环境内部、生物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和谐的关系之上,发展应当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园林是最佳人居环境.园林是文理交融的综合学科.园林却不是自有人类就有的.人类初始,居于自然之中而并未脱离自然.随社会进步,人因兴建城镇与建筑而脱离了自然,却又需求自然的时候就逐渐产生了园林.城市是人聚居借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园林设计师要介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和园林均需强调中国特色和综合性.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而万变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生态美学应运而生。生态美学在包括艺术研究在内的以人文科学作为主要研究范畴,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是艺术本体研究领域中关注度最高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主要提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力主"异化的扬弃",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维持人类生态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审美意识领域中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安德烈·高兹融合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高兹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内在联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谈不到创新。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因为创造了生产工具才使人类脱离动物界;因为创造了语言文字才使人类脱离原始人的蒙昧状态逐渐发展成为有高度智慧的现代人。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创新。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生态化及其特征所谓生态化是指把生态学的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企业生态化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价值取向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领域是有别于自然规律的自由王国,其特征是世界性、未来前瞻性和开放性。因此,历史哲学断不是如同中国文化那样停留在自然状态,而是进入历史和自由的视野。自由的历史领域以人为本,而在必然的自然领域,人却是手段。自然和历史,民族和世界,既往和未来,封闭和开放,必然和自由,它们都是两个分离的领域。自然界没有历史和自由。历史中也没有必然。历史同自然脱离,形成逐渐向上却充满艰辛的道路。民族的概念从属于自然,而不从属于历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自然的;越是历史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必然王国中,人臣服于自然;在自由王国中,人创造…  相似文献   

10.
深层生态文明教育是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范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选择。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是浅层化的,本质上是一种浅层生态学指引下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浅层生态文明教育。在深度反思浅层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上,再以深层生态学为思想基础,以实现人和社会的生态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生态公民为目标进行深层生态文明教育,同时立足“自然—人类—社会”系统,倡导践行人与人多元共存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及人与社会绿色共享的发展共同体理念引领深层生态实践,实现全机构推进、全领域拓展、全过程贯通的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人从来也没有能力脱离或征服自然而存在,人认识自身如同认识自然一样没有止境。人类初现的智慧充分体现在与自然抗衡求得生存,但到国家形成之后的人类后智慧,则更多关注人与人、国与国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文艺的生态学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文学首先是人学,它应当为人的生态本性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而存在,建立起真正的人文关怀精神,这应该作为文艺生态学的终极目标。成都大学文艺学教授曾永成先生的专著《文艺的绿色之思》正是以此为宗旨,从人类生态学和美感的自然生成这个独特的视角,系统地论述了文艺的本色、文艺的生成与发展,还原了文艺理论应有的终极关怀精神,从而给传统僵化的文艺理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得文学艺术和文学理论重新回到艺术的本体和人类生命的本体。  相似文献   

13.
经济生态学和它的研究焦点黄小勤经济生态学是根据生态学原理,以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不仅研究其一般生态学问题,特别着重研究其经济内容的生态学。它起源于实践,今天的发展同样负有认识自然,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学问题和发展一国一地的经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语言生态学研究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生态学是语言学领域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分支,是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学科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语言生态学是将语言学与社会自然学科结合形成边缘学科或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结果,是语言学理论和应用价值的不断完善,是全球化形势下人类与自然新型关系和人类语言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语言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将对保护语言多样化、持续性发展及社会和谐将有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的主要功能和性质不仅在于从环境存在的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将这种审视扩展到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它所涉及的更多地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哲学思考。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生态理念也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社会及文化上的差异性,这一点需在今后的生态研究中加以重视,此外,在与其他批评流派的融合中,生态学批评也呈现出了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在与文学理论、美学、语言学、少数族裔文学等其他学科的结合中,生态学批评本身的理论机理也是值得进一步挖掘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人类发展问题是人对自身的自觉性体认。若不促进人的中心发展,人的多层面目标便无法实现,更不能摆脱现实与未来的自然和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危机和困扰。人类要摆脱危机和困扰,趋利避害,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客观外界的挑战,建立对未来世界的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理解视角为解读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提供一种新的阅读路径,也为当代生态危机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如何和谐共处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正是人类对物质财富和利益的盲目追求,才导致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最终失去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生态女性主义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意指女性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和相互融合。福斯特的《印度之行》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揭示了女性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分离,而后达到一种人、自然和文化和谐相处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成长,本质上就是向环境学习。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既不可能脱离环境的教育,也不可能脱离教育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要真正了解和认识环境并以此形成对生活环境的正确态度,就必须开始了解人类在环境中所遭遇的问题,甚至危机,从而学习如何去爱惜和保护我们赖以成长的环境。 一、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当人类一步步征服自然,逐渐成为自然界的统治力量的时候,人类也逐渐发现了当前的各种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