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床前明月光”的“床”老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从月光、夜霜到举头,写活了游子的孤寂与凄凉,说透了思乡的情怀,可谓千古一绝。这五言绝句,诵来朗朗上口,在我国,大凡识字儿童都会背诵。只是,对这...  相似文献   

2.
“下榻”与新闻很有缘分,在报端常见:某某贵宾下榻某某宾馆。其意表达的庄重而文雅,大概非“下榻”无以替代。实在应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语言文字财富。“下榻”二字,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已很少使用。是典型的书面语,古人很早就为我们创造出来了。如果追根朔源,得先说“榻”字。汉代以前,人们席地而坐。因为还没出现专门的坐具,不论什么贵宾,主人皆与之席地相向而坐。大约在汉代出现了“榻”这种家具。《释名卷六》上说:“长狭而卑曰榻,言其体榻然近地也。”今天从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墓葬壁画上,都可见到“榻”;晋代名画…  相似文献   

3.
关于李白的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经久不衰、较有影响。把这些传说、故事的来龙去脉理出头绪来,应当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一、天才与勤奋李白的才能从何而来?一说是“天生的”: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李阳冰《草堂集序》)李阳冰在李白“疾亟”之时写的这篇序,材料的来源当然与李白有关。而且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李白的话,也只有李白自己说了别人才知道。不过,此说也不完全是李白的“一家之言”,“世称”云云就是明证。李白(对酒忆贺监)诗曰:“风流资季真”,“呼我滴油八…  相似文献   

4.
西山一带自明朝中叶便传闻有安葬建文帝朱允炆的所谓“天下大师墓”一说,如《长安客话》中曾引用了明代学者王在晋的观点:“建文墓在西山。闻嘉靖十五年九月,圣驾尝幸此。”又如,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景泰陵)又北二里,一丘一碑,碑曰天下大师之墓。仁和郎瑛曰:建文君墓也。通纪称建文自滇还京,迎入南内,号曰老佛,卒葬西山。”再如,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写道:“建文帝葬处,距景帝陵不远,石碑题曰:‘天下大法师之墓’。”其后诸多北京志书中也沿袭此说,似乎是言之凿凿、铸成铁案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5.
冰野 《兰台内外》2007,(1):64-64
“市”最初叫作“市井”,是买卖货物的场所。《国语》有“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之说。《汉书》有“商相与语财利干市井”句子。那么。为什么叫作“市井”呢?据《管子》云:“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当然,古籍中关于“市井”的释义还有很多,如《汉书》颜注说:“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风俗通》所收俗说:“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较为后人认同的是《春秋井田记》说:“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同财货。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也。”  相似文献   

6.
我之读“红楼梦”秦建平我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说:《红楼梦》不可不读。三读之后,心中感觉平平,似乎也没有怎么理解此中微言大义。但旁观其它评论家的论断,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两个:一曰《红楼梦》乃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二曰各人从各自的角度、立场出...  相似文献   

7.
李昌文 《青年记者》2009,(23):72-73
广播评论《“田”字新解》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荣誉之前,沉静反思,这篇评论若说有一二可取之处,恐怕就是在一个“新”字上。从写作技巧到文章立意,精雕细琢,深挖细磨,“新解”解出了一点新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蛇”的传说,现辑录于此,以飧读者。 [人蛇]清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九引《蛇谱》:“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入足入手,长三尺。人生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而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巨蛇]《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里。蛇居此山,饮食沧海。” [长蛇]《山海经·北山经》:“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 豪,其音如鼓柝。…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浪漫主义的诗风豪放飘逸。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诗人“伤感”的一面,秋天,霜露,成了李白抒写悲感的物象。在四季中,秋天被文人赋予的感情色彩至为浓烈,屈原《湘夫人》、宋玉《九辩》,都以有悲秋描写而著名,至宋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天作了总结和概括。文人的作品反映出季节与人情绪的对应关系,成为一种审美定势,人对自然的敏感,说明人的审美取向、心情哀乐,这是早为人看破的道理。尽管在人和景的对应中也发生过一些例外,如情与景的错置现象,见乐景而增悲,见哀景而转乐,《诗经》有云:“昔…  相似文献   

10.
《三湘都市报》2006年3月10日A10版《传奇天门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鬼谷子还在天门山创立了闻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并著有武林秘笈《天门三十六量天尺》。”连小学生也会发现,句中的“笈”应是”籍”。  相似文献   

11.
在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谈“每况愈下”这个成语。作者说,这用错了,应该是“每下愈况”,语出《庄子》。我觉得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成语的字义的变化和我们对这种变化应该采取的态度。“每下愈况”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篇《知北游》。现在把有关的一段抄在下面: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相似文献   

12.
《出版视野》2009,(6):45-46
据我国西汉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记载,“诞”是一种小兽的名字。这种小兽也称“讹兽”.生活在西南的边远地区。它的身形就像兔子,却长着一张人的面孔,而且居然能像人一样说话。但它所说的话都是些不实之词,它说往东就是往西:它说是好的,  相似文献   

13.
电视台的播音员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现在报告晚间新闻”。我认为这是不妥的。《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是一次新闻节目。所谓“午间”、“晚间”只不过是发布新闻的时间,并不是节目中播报的新闻发生在午间或晚间;因此,我们只能说“现在报告新闻”而不能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实际上《午间新闻》的全称应是《午间新闻节目》,为方便和精练省略了“节目”二字。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节目”显然搭配不当,因为在广播电视中只能说“播送……节  相似文献   

14.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15.
王裕临 《新闻爱好者》2008,(12):136-13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然而,他的体育思想和强身实践却被世人知之甚少。 一、孔子的体育实践观 先秦时期,一般情况下,对“士”的要求是文武双全,那时的士人也的确多是能文能武。孔子也不例外,孔子是一位身材高大、勇猛有力的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古代的尺比现在的尺要短,周尺的一尺为现在公制19.91厘米,这样计算,孔子的身高约在1.80米以上。  相似文献   

16.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17.
说“论赞”     
“论赞”,是中国历代书籍和文章中的一种定型化的文字体式。包括史书中的论赞以及这种论赞的衍生物——其他作品继承和仿照史书的论赞体所作的论赞。 史书中的论赞,指史书纪传篇之末所附的评语。其名目很多,《左传》称“君子曰”、“君子谓”或“孔子曰”;《史记》称“太史公曰”;《汉书》、《后汉书》。《明史》等皆称“赞曰”;汉荀悦《前汉纪》《宋史》、《清史稿》等皆称“论曰”;《三国志》称“评曰”;常璩《华阳国志》称“撰曰”;《旧唐书》称“史臣曰”;《资治通鉴》称“臣光曰”。其他还有称为“议”“诠”“序”  相似文献   

18.
“傅”,是形声字,从人, 声。《说文》:“相也”“相”即“帮”的意思,可见“傅”也就是“辅”。由“辅”又引申出“导”义,有“太傅”“少傅”“师傅”“一傅众咻”等词语。此外,古文里“傅”与“附”通用,“傅”还有“附着”的意义,构成的词语有“傅着”“傅彩”“傅粉施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等。“傅”又是姓氏用字,姓Fu的大多数是写作傅,也有极个别的写作“付”,明代有个人叫“付吉”,官至监察御史。 “付”,是个会意字,从人,从寸。从“寸”的字,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所以“付”就是以手持物对人。《说文》的…  相似文献   

19.
年轻时虽读过几年英文,未曾过关,只能说是个外文盲或半文盲,生平又没有出过国,对美国月亮是否比中国的好,也茫无所知,也只能说是个国情盲。这两盲合在一起,眼前似漆黑一团。因此,要我到美国考察,就自我解嘲曰:那是“盲人摸象”。象如墙,如扇,如柱,如棍,……究竟怎样,说不清楚。但毕竟是花了美元,又亲临其境,用《实践论》的有名例子来作比,是亲口尝  相似文献   

20.
古代有一种用来测量日影、校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叫"土圭"。一看这个名称,好多人认为是用泥土制成的。连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也说:"测日影长最初当然是用当时的尺,但由于尺的大小随官方规定和地方习惯而有不同,因此特制了一种可称之为‘表影择板’的标准玉板,也就是土圭。《周礼·考工记》中提到过土圭。用赤土制的实物现在还存于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