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翼 《四川教育》2006,(11):36-37
[编辑提示] 《囚歌》以及类似课文,在各种版本语文教材中都有一定的分量,它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但是,如何进行这类课文的教学,很多教师都感到迷惑。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年代久远,孩子的阅历,情感与文本有很大的距离;二是很容易上成历史课,思想品德课。我们在这里推荐两份教学预案,它们或多或少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品读”一案,确定以朗读练习为主线,通过朗读指导,和学生一起走近作者、走近诗歌,缩短时代距离;“运用”一案,确定的以资料查找为主线,通过资料的选择与应用,理解课文内容,融入诗歌情感。这两个方案,既能解决思想教育的问题,同时又不失课堂的语文味,因为朗读、信息搜集都是语文课的重要学习方法。当然,我们可以融合这两种预案,也可以创新更新的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现行的苏教版教材的每篇课文后习题第一题基本上就是“朗读课文”。教学参考用书中“课文教学要求”的第一条也基本上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重在读,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书声琅琅,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以多种教学辅助方式促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3.
“以读代讲”是通过老师的导读.使学生明文意、悟文理,并受到情感教育的一种教学结构。导读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再读课文,理解词意;三、精读课文,解决间题;四、品读课文,以声达情。朗读技巧的运用有利于促学,使学生快捷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4.
短章集粹     
导之得法学之有效○何丽华李霞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导”非常关键,只有导得得法,学生方能学得有效。实践证明,在抓主线、重表达、多朗读等几个环节巧于指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抓主线小学语文的每篇课文都有一条主线,引导学生抓住这条主线,归纳出中心问题,有益于学生自学思考、小组讨论等自主学习。中心问题可根据教学实际由教师提出或由学生自己概括。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直接出示法,二是间接出示法,三是问题概括法。如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先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并就…  相似文献   

5.
龙淼 《湖南教育》2002,(1):42-43
结合教材,以“读说”为主线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以“读说”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以“朗读”和“口头表达”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串起“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首先,教与学的过程都要围绕朗读和口头表达来设计和展开。如在教学《日月潭》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描写《日月潭》的美丽景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然后问学生:你喜欢日月潭吗?为什么?结合看图…  相似文献   

6.
朗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以朗读为主线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教师要注重朗读教学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朗读的欲望和兴趣;示范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用好教材,通过朗读、品味让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情感体验。通过搜集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语文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陶冶情操。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生字,理解“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探索精神。3.学生学会检索和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走近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课文中出…  相似文献   

8.
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下面以课文《闲情记趣》为例,初略谈一下文言文“三步教学法”。一、以奇导读,以读增趣初中生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不妨借助学生新奇感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化解疑难,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巧妙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研读课文教学中,具体做法是“三读”课文:第一、提出“200多年前的儿童其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这一问题,由此,学生开始一读课文(粗读、朗读),并顺利完成了“扫清字词障碍”、“揣摩朗读的语气、节奏、速度、停顿”两个任务。第二、提出“200多年前的小…  相似文献   

9.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第一、二册更是颇具特色地强化了朗读,从单元提示到课文的训练重点要求、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要求和练习,显然都是为了强化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些很值得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组课文是以“走近伟人”为主题编排的:一是五年级上册的“走近毛泽东”,二是六年级上册的“初识鲁迅”。编者选编这两组课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伟人的风采.感受伟人的情怀。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见课文,不见伟人”,往往选择“教课文”,而不是“教伟人”。  相似文献   

11.
《群鸟学艺》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群鸟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只有小燕子虚心学习,才把本领学到手的故事。课文集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可读性很强。教学中,可以以群鸟学艺过程为线索,围绕群鸟学艺的不同表现,紧扣重点词句进行品评性阅读,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讲、读、练紧密结合,使学生切实地受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 一、初读,提取学艺主线,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一开始,可扣紧“学艺”主线,从分析题眼入手:“群鸟学艺”中的“群鸟”指哪些鸟?“学艺”是什么意思?“群鸟学艺”又是什么意思?从题目看,课文将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让学生揣摩一番后说一说,然后带着提出来的问题自学课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我们在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都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读为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读 ,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朗读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 ,熏陶情感 ,积累语言词汇等。因此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根据这一精神 ,我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九义”教材第一册 )一课时 ,以读为主 ,以初读→再读→细读→品读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读书实践活动。一、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设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飞船是什么吗 ?(能在宇宙空间航行的飞行器。)坐在飞船里能看到些什么呢 ?可先采取自由读的形式 ,将课文读准字音 ,再通过小组之间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在此…  相似文献   

14.
“九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奉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九义”语文教材第一、二册更是颇具特色的强化了朗读,从单元提示到课文的训练重点要求、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要求和练习,显然都是为了强化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些很值得我们教师认真钻研。  相似文献   

15.
去年“江苏教育”第20期发表的王璜同志的“从‘小经理’的教学谈文艺性长课文的教法”一文中说:“有人说应该在高年级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这一点并没有说错。但是把默读放到课外,把朗读放在课内,特别是教师的范读,不但有利于我们目前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也可因儿童朗读能力的提高,缩短今后长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朗读要做到语调能够符合课文内容,能表达读者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正确态度。”这是教学大纲对我们所提出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一、讲解清楚,分析透彻,能使学生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好的朗读是以好的理解为基础的。”儿童对课文理解了,自然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在教学中应着重对教材进行分析,让儿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对难理解的词句,反复讲解;同时一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17.
“范读”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几乎都是听老师“范读”长大的。要是说教师的范读影响了我们大家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大家可能接受不了。在新课改的今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语文教师的范读,我们觉得将范读,尤其是将教师的“范读”前置确实弊端多多。教师范读似乎总留有对学生不放心的“教师主体”的影子。教师范读,学生只能模仿;教师范读里所流露出的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影响学生对课文其他角度的理解;用新课改理念来思索,它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而,要改变教师范读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位置,应将教师的“范读”放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之后。这时,教师的范读就变成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一个参照:朗读的参照,理解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一、“教——读”迁移。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是以读写能力的训练项目为主线编组的。在每一组课文中,又有讲读课文(一类课文)和阅读课文(二类课文)之分。讲读课文以教读为主,主要由教师讲清读写能力的训练点,是“举一”。阅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读写能力,是“反三”。通过两类课文,体现由“扶”到“放”,逐步落实读写能力训练项目,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我们设计了朗读教学的基本课型,试图采用以读带讲,读中讲,读中议,讲中练的教学方法,力求既传授朗读知识,又培养朗读能力,同时能体现文体的特点。现以《香山红叶》一课为例。一、通过确定朗读的基调,理解课文的宗旨。 1、提示:朗读的基调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体现。不同课文,由于作者感情的差异,形成了哀怨低回、深沉悲壮、欣喜愉悦、昂扬激越等不同的基本语调。因此,确定一篇课文的朗读基调,作者  相似文献   

20.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笔者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审美教学的一块极为重要的阵地。让我们走进书声琅琅的课堂,读出语文的美来吧!在朗读中增强语感,体悟文思,接受美的,陶。一、在朗读中感受美初中语文教材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能让你尽情享受。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究竟要引导学生去体会什么样的美,笔者认为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语言美汉语是一门极具节奏和音韵美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地体验到汉字铿锵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