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舆论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不应仅仅看成是新闻工作者个人或者是新闻单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舆论?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是利益相同、认识相近的相当数量的人的议论或意见。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道义的、精神的力量。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社会的监督。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与考虑,就是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依法对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批评,其重点对象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的监督和新闻舆论的引导是舆论流向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后者,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虽然流向不同,但这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新闻媒介所承担的职责.何谓新闻舆论的监督,李瑞环同志下了一个科学的、全面的定义:“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罗先安 《新闻知识》2003,(12):26-27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难以有效开展,存在诸多困难。当前媒体要有效实施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党赋予媒体的重要职责 什么是舆论监督?李瑞环说:“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的监督和新闻舆论的引导是舆论流向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主要是自下而上的;后者,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虽然流向不同,但这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新闻媒介所承担的职责。何谓新闻舆论的监督,李瑞环同志下了一个科学的、全面的定义:“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这里阐明了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新闻舆论的监督的实质:是人民政权主持下自觉地检查、揭露、批评违背人民利益的一切不良倾向,是人  相似文献   

7.
我们认为,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必须注意它的党性,建设性和合法性,舆论监督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所谓它的党性,就是必须找一个立足点.“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而不是凌驾于党和政府之上,也不是站在党和政府对立面,进行所谓的“监督”.凡是政府应当做、已答应做并已做到的事情,应及时予以报道,这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党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的情况进行监督。它包含批评报道和相关评论,意见。舆论监督既是党和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更是人民群众借助新闻媒介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 关于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行了不懈探索,其思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希望人民日报社在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同时,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都是党和政府必须时刻重视和考虑的内容,通过新闻报道把这些反映出来,形成舆论,也就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包括批评报道,但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批评报道,它在我国已成为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克服消极思想侵袭,保持健康肌体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传播媒体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机构别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与监督。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功能多样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民主的理念,是言论自由的表现.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将国家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党和政府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从事国家管理的公民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它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力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 ,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这次会议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 ,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 ,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反对官僚主义 ,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指出 :“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它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人民群众中去 ,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 ,又要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反映出来 ,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2.
莫以“无冕之王”自居──谈舆论监督中的媒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属于广义的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 然而,毋庸讳言,现在,有少数新闻工作者却借用手中的权力,打着新闻舆论监督的旗号,为自己、为小团体谋私利,或者借用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其它方面的目的,给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造成不良影响,以至于人民群众对某些以“无冕之王”自居的记者很是反感和不满,对某些媒体上刊登的“批评报道”也不屑一顾。综合起来看,目前不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有以下几种现象: 以舆论监…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安徽省长最近指出,各级政府首先要转变观念,以高度的自觉性,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的观念。新闻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通过新闻监督,可以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发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促进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其实,省长的讲话几乎是人人知晓的大道理,但站在各级媒体的角度,却依然能感觉到不小的振奋。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时下的媒体尤其是地方新闻媒体如何发挥舆论监督功能,还依然停留在仰仗“领导表态”的阶段。首先,新闻媒体开展监督,假若没有…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社会大众通过新闻媒体同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相斗争的一种手段。它实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党报权威地位的重要基础。通过舆论监督政府及全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传媒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有人称舆论监督是当今我国社会生活中除党务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之外的第四种监督。  相似文献   

16.
新闻舆论监督实际上是人民群众借助于新闻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行为进行的民主监督。它通过媒体特有的公开性,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行业不正之风和其他事实进行报道,从而起到揭露鞭挞丑恶和弘扬正气的目的。它是完善我国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工作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然而,毋庸讳言,现在,有少数新闻工作者借用手中的权利,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为自己、为小团体谋私利,或者借助舆论监督达到其他方面的目的,给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沟通的一座连心桥;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新闻和舆论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新闻要关注舆论,传播舆论;另一方面,舆论要借助新闻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相似文献   

19.
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时代赋予党报工作者的职责。就党报的新闻舆论监督而言,其实质,就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载体对社会进行监督;同时也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党和政府工作予以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借助于这一形式,大到可揭露党内及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小到可批评社会上一些不道德的人和事。报纸的舆论监督,几乎可作用于宏观社会控制和微观社会管理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鲁兰洲 《新闻实践》2005,(12):16-1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事务的监督。这种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