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小妞电影"是好莱坞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新型类型片,中国内地的此类影片也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2011年的电影《失恋33天》开创了国产"小妞电影"的新局面,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更是以5.2亿票房成绩创造了国产"小妞电影"的最高潮,笔者认为,比较两部电影可以看到国产"小妞电影"从对好莱坞亦步亦趋的模仿到与现实生活接轨的蜕变,显示出影片创作团队对主流观众心理脉动的把握越来越精准到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外电影大片纷纷上映,小成本电影显得有些逊色,再加上其资金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限制了小成本电影的发展。但是小成本电影中也有成功的典型,从《失恋33天》的成功中可以看出,只要是小成本电影反映了其创作特征,以市场为主导,以广大观众的需求为基础,就能取得成功,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之友》2013,(11):4-9
票房高达4.53亿的《小时代》不仅开创了“粉丝电影”新类型,更是因此引起了诸多社会话题。一边是《小时代》粉丝们的疯狂热捧,另一边是以周黎明为首的影评人对该片的指责批评,双方言辞激烈,探讨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本身。  相似文献   

4.
"小妞电影"(chick flick)是兴起于美国好莱坞的一种类型电影。国产"小妞电影"以2009年《非常完美》拉开帷幕,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产电影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用女性主义理论来研究国产"小妞电影",从"她经济""她凝视""她讲述""她顺从"四方面探究,国产"小妞电影"仍存在模仿好莱坞"小妞电影"的痕迹,在电影中构建和谐共处的男女两性关系以及融合本土文化特质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音乐世界》2013,(12):8-8
最强阵容 电影《小时代》自从选角以来就备受网友的关注,除了赞叹道具场景高端奢华使得电影品质上乘以外,每个演员也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议论,用“史上最养眼”来形容《小时代》的演员阵容再合适不过。导演郭敬明就表示:“基于对原著小说的了解以及演员们的全情投入,使得剧组从开拍以来,工作进行的都很顺利,这是所有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夏,有两部国产"青春派"电影赢得了黄金票房,也引发了热议。一部是《致青春》,它让"70后""80后"深深地感叹了一把;另一部则是《小时代》,从票房来看,它确实在更年轻一代的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共鸣。相比之下,观众对于《小时代》的好恶更加趋向两级化,网络上一度出现了各执一端的口水战。"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小时代"——《小时代》的宣传语这样写道,这句在狄更斯名言后面加条"尾巴"的"宣言",让年轻如大家的许许多多"90后"感觉亲切,并由此打心底认为《小时代》说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新潮流新时代。然而,也有质疑者在发问,这部搬出N多名牌、设置N多奢华排场、让角色追求N多富贵之梦的电影中,所反映的"我们"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能代表"90后"等新生代中的多数吗?电影呈现的"小时代",又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相似文献   

7.
朴信惠     
余莹 《音乐世界》2010,(9):50-53
朴信惠在短暂的休息期后,又投入到新电影《Cyrano Agency》的拍摄,这个90后的小女生算得上是稚气来脱,成熟未满,如此忙碌的演艺活动让人看到无限的希望。也难免有些担心年轻的朴信惠能不能承担压力。送走了高美男的时代,她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天空,开始了新的快乐人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描述现代上海生活的电影《小时代》6月底上映当天就登上新闻头条,击败好莱坞大片《超人:钢铁之躯》跃居国内票房榜首,并创下中文2D电影上映首日的票房纪录。影片讲述了四名女大学生的感情生活和职场抱负,但电影的主题是关于在一名帅哥所在的公司中工作的女性向往奢侈的生活。尽管电影主角是女性角色,但《小时代》  相似文献   

9.
孙犁的《山地回忆》,主要记叙了“一双袜子”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给“我”做了一双袜子的“小妞”.作者通过“我”与小妞的“河边偶遇”,写出了小妞跟“我”的“吵”、小妞向“我”的“笑”、小妞对“我”的“问”.就在这吵、笑、问中,奠定了小妞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基础,用笔极为巧妙.一、妙在“吵”出了小妞独特个性小妞的出场是跟“我”吵出来的.她和“我”一见面就吵,细嚼这段“吵文”真是妙趣横生.作者叙述“我”和小妞在河边初遇说:“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真是未见其人,先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黑马”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频出,创造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黑马”电影以青春主题、本土特色、喜剧风格、导演资浅、挖掘新人、投资小等特征,创造了电影票房奇迹,并从大制作、高投资的大片占主导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厮杀出一片天地,让业界和媒体都惊呼中国电影的“黑马”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1.
从2012年年底至2013年上半年,国内电影市场走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制作”、“名导演”、“巨投资”、“星演员”的电影阵容作品见少,且口碑平平。相对而言的这几部“小成本”、“新导演”的作品则更为出彩。如,2012年底上档的由徐铮执导的《人再囿途之泰固》就开了头彩,成就了低成本赢得高票房的神话。紧随其后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两部作品更是这一神话的续写。本文拟重点对这三部作品进行分析,探讨新电影时期电影中社会意识杂糅的电影表达,小成本电影在逐渐摈弃单一题材的类型化进程中,对社会复杂现象和广大受众的普遍心理归属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叶锋 《文教资料》2013,(29):107-109
近年。华语市场不断涌现出一批无论是在商业票房还是艺术价值上都有所建树的电影作品。这类作品囚其投资小、宣传少、制作阵容不为观众熟知等方面特点而区别于国产商业大片,却在面世后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故被称之为华语“黑马电影”。面对“黑马电影”强劲的市场冲击力,中国电影在反思国产大片的种种不足的同时,也应深入探析“黑马电影”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即从电影叙事的角度,对华语“黑马电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电影《孔雀》、《青红》在国际上得到了肯定。也吸引了国内的大批观众,其艺术上的成功之处。重要原因和特点是二部电影中浓厚的怀旧情节,怀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念情。  相似文献   

14.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杰出代言人.他与好莱坞关系密切,其作品也一再被好莱坞改编.《本杰明?巴顿奇事》是菲茨杰拉德创作的关于人生幻灭的短篇小说.2008年,好莱坞导演大卫?芬奇将其改编成电影.影片不仅在情节上大加改动,在主题的诉诸上也将原作中爱的幻灭与人生的虚无转化为爱的永恒和人生意义的追寻.电影改编的主题变奏既有时代原因,也是好莱坞电影创作主流叙事原则使然.同时,这种“变奏”也是作为个人精神体验的文学与作为大众文化媒介的电影之间的差异所造成.《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文本改编,成为精英文化(严肃文学)被大众文化(影视作品)利用与改造的突出样例.  相似文献   

15.
“诗散电影”是兼具了“诗电影”和“散电影”的某些美学特征的一种崭新的电影样式。它具有开放性的叙事姿态和主题表达,自由松散的结构方式以及由隐喻、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段营构的诗性的美学特征。中国电影《周渔的火车》、《巫山云雨》、《西施眼》和外国电影《恋恋三季》、《青木瓜香》是“诗散电影”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成名之后,韩寒与郭敬明这两位同样生活在上海,却并不熟识的80后常常被人们拿来作比较。与郭敬明导演的被90后奉为“青春圣经”的《小时代》相比,韩寒首次执导的青春公路片《后会无期》显得文艺且小众,在票房掘金能力上显然难以与《小时代》媲美。虽然如此,但这也正是韩寒最擅长许最想拍摄的那种电影。看好莱坞电影长大的韩寒懂得守住批判与叙事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
张艺谋电影历来备受争议,特别是《英雄》、《十面埋伏》放映后,一边是评论界、媒体的口诛笔伐,一边是观众涌入影院,票房收入高扬。究其原因是由于视觉文化语境中文化精英的失语——影评人面对“叙事电影”到“景观电影”的变迁,无法解读“电视人”“跟着感觉走”的视觉消费。从而导致一边是大众的视觉狂欢,一边是文化精英对电影的叙事解读的固守所引发的社会失序。  相似文献   

18.
《泰囧》票房创下我国国产商业电影新纪录,成为投资小收益高的电影运作典范。《泰囧》引发的蝴蝶效应及其运营成功的经验,对中国商业电影,特别是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电影曲折发展百余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小成本电影都欲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情”字上,无论是从最初的“矫情”到时代大情,还是之后所浮现出来的温馨之情的“情”变历程都会成为近lO年中国电影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见证。  相似文献   

20.
上映之前,关于《小时代》的讨论已经甚嚣尘上,可以想见影片的爆棚热度。比起年轻观众群的期待、百度指数的破表,更有趣的其实是电影业界的态度对《小时代》可能的现象级亮相,充满了期待和抵触、艳羡和不解、愤怒和悲伤的复杂矛盾情绪。我没有细读《小时代》的书,是不适合来详细评价作品的。但电影《小时代》会火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