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2004年7月8~9日青海省东北部出现的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特点及物理量特征,表明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大降水落区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从而为预报区域性大降水天气过程积累了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侯文菊 《青海科技》2009,16(4):27-28
2008年10月26日下午~28日上午果洛州全州发生大~暴雪天气过程。本文从该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的演变、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T213数值预报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以后的短期降雪天气预报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81~2008年夏季(5~10月)青海省电力辖区八大走廊16个气象站的雷暴天气资料,分析了青海省电力辖区八大走廊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造成雷暴天气的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为提高电力辖区雷电预报准确率,从天气学、统计学和能量天气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建立了青海省电力辖区雷暴天气动态分析和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4.
2008年7月29-31日,青海省东部出现了一次大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等几方面对这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大雨形成的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29-31日,青海省东部出现了一次大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等几方面对这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大雨形成的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寒潮天气的气候特征、分型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1980~2000年共21年的冬半年青海省寒潮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青海省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冷空气活动路径和气候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建立寒潮天气档案,总结出预报青海省寒潮天气的天气学和动力学的预报指标;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法建立客观、定量的寒潮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气温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淑侠 《青海科技》2009,16(3):46-48
本文利用T213数值预报模式的基本要素预报场和物理量诊断场资料,以及相应时段内青海省51个测站的气温资料,采用多因子线性回归MOS统计方法,开展了青海省51个测站48h内间隔为3h的短时效气温精细化预报,以及1-10d每隔24h的长时效日最低、最高气温精细化预报。对西宁市2008年6月,2009年3月预报效果检验表明:当天气形势变化较平稳时,MOS方法制作的气温精细化预报结果稳定,当有特殊天气或转折性天气时,预报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3~5天逐日降水、气温滚动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青海省42个站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况资料,采用PP方法设计思路,以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制了青海省3~5d逐日降水、气温滚动预报方程,并在2003年7月~2004年12月进行了业务试运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8年4月19~22日青海省出现了一次全省性寒潮(降温、降水、大风)天气过程,本文在总结以往寒潮预报指标的基础卜,结合实况场及数值预报场,对这次过程做出了24~48h的准确预报。预报与实况相比较,总体预报比较成功,第一,准确预报了寒潮爆发的时间;第二,准确预报了寒潮降温的幅度及大风沙尘天气;第三,准确预报了降水的性质、强降水的落区。但也有一些失误:一是降水预报范围有偏差;二是降水量级预报偏小;三是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与实况相差较大。本文总结的预报思路及预报指标,为以后预报这类天气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4~2010年每年5~9月青海省自动气象站小时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青海省东北部短时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短时暴雨出现前地面逐时变压、变温变化特征以及短时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规律,研究了短时暴雨预报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2012年黑龙江省大范围的暴雪和和鹤岗市的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的不断补充、充足的水汽、阻高的存在、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以及地形的作用对这次大范围暴雪和特大暴雪天气的产生启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16年~2017年发生的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中雷达回波参数、环境参数进行统计归纳,建立了这两种强对流天气的相应的参数指标。可以得出:发生短时强降水天气时的大气环境中不稳定能量的储蓄时间较长,对于环境参数的要求相较于冰雹天气要更加严格;而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指标要比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更加精细;对于选取的预报指标进行的回报检验中,预报准确率达73%;针对2018年7月15日~16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指标检验,得出选取的预报指标能够应用于日常临近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8~9日西藏大风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500hPa及200hPa格点场及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2年2月8~9日西藏大范围出现的大风天气的天气形势和主要影响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大风形成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得出了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大风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减轻大风天气对社会和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20年8月28日~29日青海省东北部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站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模式预报资料等分析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强,暴雨降水落区集中,降水对流性质明显;(2)高低层配置有利于产生大到暴雨天气,500 hPa短波槽、700 hPa低涡、200 hPa高空急流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低层偏东南气流输送水汽,中层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西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于青海省东北部造成此次大到暴雨天气;(3)中小尺度地面辐合线持续东移,为降水提供了触发机制;(4)降水大值区位于山谷之中,地形辐合对降水增幅作用明显。分析结果对今后预报类似大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钟元龙  夏雨虹  买永瑞 《青海科技》2023,(1):120-124+132
针对2016年7月9日~11日发生在青海省海南州境内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天气图、EC数值预报产品、FY-2c/2d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各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是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新疆槽不断分裂冷空气在青海省东部交汇,散度、垂直速度的高低空合理配置及高能、高湿是此次强降雨出现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与大到暴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对青海省预报类似大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垂直螺旋度、Q矢量散度和假相当位温场资料,对2007年8月25~26日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出现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地区大到暴雨产生在高温、高湿和不稳定大气中;垂直螺旋度大值的中心位置与本次大到暴雨的落区相对应;垂直螺旋度、Q矢量及假相当位温的变化对青海高原天气系统的移动、发展及大到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3月29~30日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天气过程属于典型的蒙古横槽底部分裂短波槽携带冷空气下滑造成的暴雪类型,冷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以及500hPa高原短波槽是造成此次大到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由高原东部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甘肃南部-青海东部一支大尺度的低空急流带,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为降雪天气提供了主要的水汽输送。暴雪天气发生在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从500hPa温度平流分布来看,强冷空气通过西路和西北路经影响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低槽前部正涡度平流区,有利于低槽东移,近地面系统发展。过程前期,青海东部700hPa~300hPa均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区,满足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条件,有利于大到暴雪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EC细网格2m温度、天气在线、瑞万思和中央指导预报中的温度资料,对乌兰察布市2015年秋季全市发生的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温度预报释用,发现在暴雪天气下,EC细网格2m温度订正后的24h最高温度资料准确率较高;而瑞万思的24h最低温度资料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延吉机场气象台预报室在2020年春运保障专项学习时,把冬春降雪预报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回顾2007年3月4日04时到6日13时,延吉机场近几十年来出现的降水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大、降水相态变化较多的暴雪天气。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数值预报资料,从天气形势演变、影响系统发展、急流配置、能量条件、水汽条件和动力抬升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了解延吉地区的这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降雪天气过程是由高空南北槽合并与地面黄河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的结果,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是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的产生和维持。水汽来源是由700 hpa偏南低空急流携带东海和南海两个源地的充沛水汽抵达东北地区。强降水落区与850 h Pa正涡度和200 h Pa正散度大值区相一致。上冷下暖的热力结构有利于中尺度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西南区域中心所研发的SWC-WARMS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和西藏地区的地面实况资料,对SWCWARMS数值模式在西藏地区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SWC-WARMS数值模式在西藏地区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通过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SWC-WARMS模式降水产品对西藏夏季强降水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尤其是对25mm以下的降水落区较好,对超过25mm以上的强降水落区预报范围偏大。(2)SWC-WARMS模式降水产品对西藏冬季强降雪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较好,尤其是对西藏南部边缘地区的暴雪过程预报效果较好,对小到中雪的预报落区预报范围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