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前段时间,我校有两位老师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他们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练习七.这是一节练习课,之前学生刚刚学完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且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练习七第3题的.(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在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们有幸欣赏了特级教师朱乐平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真正感受到大师的人格魅力及高超的教学艺术,被大师的精彩演绎而折服.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3.
<正>练习课在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同时,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练习课?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上学期有幸聆听了张冬梅老师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让人眼前豁然开朗,不觉感叹:"原来练习课也可以上得这么精彩,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5.
<正>在一次赛课活动中,我听取了多位老师演绎的同一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同课异构最利于比较,对比之中最易于感悟。在实际听课中,老师们的过程设计都较为精妙,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练习设计却有不同的味道,有的老师基于学生,立于教材,开放设计,巧妙沟联,这样的练习让人流连忘返;有的老师则就题论题,做完即对,毫无深度,不做延伸,这样的练习便觉索然无味。徐长青老师倡导的简约教学理念之一——"三不讲"原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要通过开放的设计,有效的练习,让数学变得简单、好玩。下面,就这节课练习的几种不同设计谈谈自己的所见所思。文本教材掠影教材的想想做做(练习)共安排了7题。第1题为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口算方法。第2题是四组进位对比题,每组中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个位数相同。第3题则让孩子解决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第4题以旧带新、方法类同的口算题。第5题先估后算、估算结合。第6题是学生运用估算和口算来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5页例1,课堂活动和练习十五1、2题。[教学目标]1.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探索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价值。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个位不够减"的处理。[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自主学习1.复习。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徐州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观摩课",收获颇丰.其中,浙江省杭州市著名小学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异常精彩,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大师的风范.特别是他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犹如一场春雨,浸润着大家的心灵,悄无声息地引领学生经历一次又一次别开生面的思维之旅,既吸引了学生,也打动了老师.现摘录课上的两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一、一节数学课的课堂实录及其分析 教学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2·5相似变换(第一课时) 教学班级:初一(3)班43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女生20人) 教学程序:引课==>新知识讲解==>例题讲解==>练习=>课堂作业 时间分配:引课3分钟,新知识讲解10分,例题讲解5分,练习+课堂作业22分钟 问题解决:教师共提出问题43个,其中简单问题40个,需要学生思考或看书后能回答的问题3个.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在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们有幸欣赏了特级教师朱乐平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真正感受到大师的人格魅力及高超的教学艺术。被大师的精彩演绎而折服。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后,我按照惯例引导学生复习。课始,我先出示26+9、15+9、18+8、26+8、17+7、26+7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生1:26+9,先算6+9=15,再算15+20=35。生2:15+9,先算5+9=14,再算10+14=24。……(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依次板书各题的答案)26+9=35 15+9=24 18+8=26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Flash软件图文并茂及编程技术的优势,设计开发了界面友好、便于操作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习题课件,使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材第66页例1)是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打好基础。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包括3篇课文(<诚实和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一个练习.<诚实和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碰碎这起小事故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告诉人们"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九色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调达背信弃义,结果受到惩罚的故事."单元练习"设计了"读读小故事"--<两兄弟卖酒>;积累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等.综观本组教材,就会发现编者的意图是围绕"诚信"这一主题的.如何用好这一组教材的人文教育资源,让学生真正接受"诚信"的教育呢?教学完3篇课文后,结合"单元练习"的相关内容,我们安排了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教科书第二册第40—41页(六年制第46—47页),《课堂练习》第43页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加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 重点难点: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和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小黑板,投影仪,小棒,口算卡片。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教科书第二册第40—41页,《课堂练习》第43页练习二十第1、2题(注: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46—47页)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加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重点难点: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和竖式的写法。教具学具:①小黑板,投影仪;师生准备演示的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我们长大了>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十五单元语文天地中的一项口语交际练习.本项练习是在第十五单元的主题"长大"的基础上设立的.这项练习重在让学生回忆、总结自己的进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变得"懂事"了,即能够体谅人、关心人.综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可定为: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今天,我和孩子们要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精心预设一切,就看孩子们的表现了。上午第一节课,是一(3)班的。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主题图,让他们充分把握主题图的意思。然后启发孩子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指着孩子们列出来的算式32-19,我直截了当地问道:"孩子们,这道题你会算吗?怎么算的呢?"  相似文献   

18.
<正>在讲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一节课上,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和算法的多样化让我十分惊讶,不由得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现记录如下。师:会算27+39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师:谁来和大家交流自己的算法。生1:先算20+30=50,7+9=16,再算50+16=66,和我算法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请和我交流。(大约一半的学生都举了手)生2:我认为你的方法是可以的,但我的方法和你的有  相似文献   

19.
<正>《三位数乘两位数》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整数乘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大量的课前调查表明,几乎95%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基于学情的考察,本课的教学不能匍匐在计算技能的机械训练上,应当透过学生"会  相似文献   

20.
万兆荣 《广西教育》2013,(9):70-70,82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笔者以《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建构数学模型。一、数形结合,展露"1"【片段一】师:你能猜出"34%+%16"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