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或母子同堂、或夫妻同学、或三代同窗……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在这里,他们无须用语言交流,一切都可以通过绘画传达。提笔墨香映容颜,且蘸胭脂画牡丹,在愉悦的艺术熏陶与体验中,创作出数千幅以国画牡丹、山水、书法等为题材的中国书画作品,落笔生花,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腔诚挚和热情。这就是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宁波开放大学红牡丹学院)。交流社采用以"国花为媒"、中国书画英文国际教学及交流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教授了来自17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位外籍人士,创造了让外籍人士两小时就可画出牡丹、爱上中国文化的"红牡丹模式"。本刊特邀该社创办人、社长姜红升为读者介绍他和他的外籍学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迄今没有法定意义上的国花,历史上却有一些传统说法和既定事实。唐宋以来,牡丹、梅花雄视群芳,深受人们推崇。明清时北京地区有些牡丹景点以"国花"命名,民国初年人们多视牡丹为国花。"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对牡丹的国花之称出于帝制时代、意在富贵荣华等多感不满,而主张选用富含精神品格象征意义的菊、梅等。北伐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内政、教育等部门拟议梅花为国花,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1929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通令全国以梅花为各种徽饰,客观上承认了梅花的国花地位,社会各界更是热情响应,造成梅花为国花的既定事实。深入审视上述国花有关历史,有这样几点经验和启迪值得注意:一、国花是重要的国家象征资源和民族文化符号,广大民众对此有着普遍的文化期待和知识需求,必须引起重视。二、国花是"国家大事",以国家层面的政治决议、法律法令最为权威,是解决国花问题最理想的方式。三、牡丹、梅花双峰并峙的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民国间对牡丹、梅花前后不同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两花象征意义的两极互补,两花并尊是我国国花的最佳选择。四、牡丹、梅花作为我国国花的历史值得全面尊重,牡丹、梅花是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国花,两花并尊是中华文化兼融并蓄、国家和平统一的美好象征。  相似文献   

3.
2003年4月18日到5月8日,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将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菏泽地理环境优越,是牡丹生长的理想之所。这里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始干宋、盛于明,很早就有“曹州牡丹甲于海内”之说。时至今日,牡丹种植面积8万亩,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100多个品种,菏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和观赏基地。  相似文献   

4.
2003年4月l8日到5月8日,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将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菏泽地理环境优越,是牡丹生长的理想之所。这里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宋、盛于明,很早就有“曹州牡丹甲于海内”之说。时至今日,牡丹种植面积8万亩,有9大色系、l0大花型、1100多个品种,菏泽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5.
杨宽 《文化交流》2016,(9):86-89
正2016年1月11日至2月20日,受英国诺丁汉大学湖边艺术中心邀请,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在英国开展为期40天的中国书画艺术国际教学与文化交流活动。这是"红牡丹"自创立以来首次走出国门,在海外传播中国艺术文化。"红牡丹"在英国40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掀起了英国民众学习中国书画的热潮,创造了百米牡丹长卷英伦绘画传奇。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中国文化以开放、自信、丰富多样的姿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更加紧密,当今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更加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倾听"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之需、世界之需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历史与现代共生的、丰富而鲜活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有哪一条人工河流,能滔滔不息、不舍昼夜地流淌了1400多个春秋、穿越长达1700多公里的土地?世界上又有哪一条人工河流,能负载与运输一个泱泱大国、数亿人口的生存资源与经济血脉以及整个民族的繁衍与发展?京杭大运河,这条地球上最早开凿又是最长的人工河流,与万里长城一样齐名环宇,它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古建筑的不朽杰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两大人工奇迹,它的时空广阔与历史悠久,令中外人士叹为观止。大运河,如同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北京、一头挑着杭州,挑起了难以估量的华夏财富和文明。她由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相似文献   

8.
正为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升国际舆论研究的理论化、科学化、专业化,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拟于2018年12月中下旬举办"当代中国与世界论坛——2018国际舆论中的中国"。论坛将邀请中央有关部委领导、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参会,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文。一、论坛主旨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同时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  相似文献   

9.
正6月16日,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吉诺·赫尔玛尼研究所、巴基斯坦巴中学会、法国桥智库举行在线签约仪式,成立三家"当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并启动"当代中国与世界知识分享计划"。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出席活动并致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分别与三家国外智库代表签署合作备忘录,中国外文局国际合作部主任姜永刚出席活动,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主持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下进行大国传播、与世界对话的关键话语之一。"中国梦"提出的大背景是中国崛起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型,但近些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经济实力的增长并未给中国形象带来大的改观。正如学者赵汀阳指出的:"如果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的知识体系的建构,那么,即使有了巨大的经济规模,即使是个物质生产大国,还将仍然是个小国。"因此,"中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支持,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的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颁奖典礼暨2021"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应对百年未有变局的形势所需,也是国际传播机构、社会各行各业的使命任务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当今的中国几欲被视为与美国一争高下的重要实体,整个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关注中国。然而,一直以来在以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世界里,中华文化长期处于弱势的边缘状态。如何准确、深入、有效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成为时代的当务之急。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人",优秀跨文化传播人才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力量。当今,我国文化传播领域的优秀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满足世界了解中国的巨大需求与强烈渴望。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如何有效地在中华文化本土培养高质量的跨文化传播人才成为时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过。中国崛起是21世纪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对全球的影响力正快速增加,中国经济的增长红利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低迷,以及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了曲折和困扰,"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等不断在西方社会和国际舆论场兴风作浪。如何帮助海  相似文献   

14.
<正>"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多次提到的命题。当今中国,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需要主动塑造与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正面国家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自己;世界渴望了解中国,希望通过了解和研究中国的"何来""何去""何从"来借鉴成功经验、破除疑惑与误解。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意义  相似文献   

15.
鉴于当前中国逐渐走近国际舞台中心的现实,基于中国国内政治社会发展逻辑的视角上看待中外交流沟通的现实,也从此逻辑出发看待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五年。2021年是中国的"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未来五年中,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成熟的心态,应对自身的问题与挑战,在一个充分自觉自醒、坚定自信的基础上,建构起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绿牡丹》是明代喜剧家吴炳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现代人成功地改编了《绿牡丹》,恰到好处地继承并改进了该剧的戏剧冲突。该剧两生、两旦、两丑的独特人物体系构成了丰富的戏剧冲突,一波三折的戏剧冲突不但加强了喜剧效果,还推动了剧情的突转,使喜剧发生了"团圆其表,悲剧其里"的变化。在生与丑、旦与丑、旦与生的互相冲突中,喜剧氛围中安然的梦幻被彻底撕碎。  相似文献   

17.
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中国外文局,在成立70周年之际,收到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祝贺,肩负起习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人民的殷殷期待。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是习总书记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出给外文局人的考卷。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同志要求我们认真思考"世界一流""强大综合实力""国际传播机构"这些关键词的内涵。"世界一流"的外文局,或者说外文局所追求的"世界一流",具有特殊语境和独特意义——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是国际传播领域的"世界一流",而且这"世界一流"还包括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文明之光,中国走向  相似文献   

18.
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造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思路,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则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不仅可以以此为契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思想体系与价值观,建立大国形象,同时还可以加强与世界沟通,打破偏见,赢得认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中国家是我们重要的团结对象,他们对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传播的理解与反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性"自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在20世纪初叶传入中国伊始,学术界就将其应用到中国文学全球发展的论述中。其时,中国正在经历从朝代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日益觉醒,中国的"中国文学"、"世界文学"观念因此得以创生。郑振铎是中国最早系统论述世界文学的学者,他于1922年发表的《文学的统一观》一文,认为人类文学虽有地域、民族、时代、派别的差异,但基于普遍的人性,文学具有了世界统一性,这就是世界文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为之赞叹。中国,在短短40年是如何实现的?前一个谜团尚未完全解开,新的"谜题"再次涌现:阔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借助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契机,在强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寻找破解"中国谜题论"的钥匙,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新时代的命题,向世界阐释新时代中国的积极意义,以及中国为世界发展注入的正能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中国媒体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