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锡宝 《教书育人》2004,(10):58-58
我是一块煤,一块被深埋于地下千百年的煤。我宁静地藏于地下,生活得很安适,很轻松。遥远的地震与岩层的流动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我为我能拥有这样的生活而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2.
习惯     
农村的生活是清苦的;从农村走向城镇念书的孩子,自然也是清苦的。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是山的儿子,我习惯于这种生活,它陶冶了我。若干年前,正值文革,伴着一个婴儿所特有的声音,我来到这个世界。家中吃饭,是艰难,父母黄白色的脸。告诉”我:“牛奶与我无缘。”于是,我开始适应,习惯于生活的艰难。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长期的平民化生活使他特别敏感于生活的细节。他总是睁着一双睿智的眼睛,来看待并关注生活的冷冷暖暖。这些冷冷暖暖都给他带来过无尽的感慨与忧伤。他的作品无不忠实于现世生活,就像他对我说过的:没有生活的启发,我就写不出。  相似文献   

4.
常觉得,身为90后,我与这个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群体有些脱节。当大人们都在为我的生活着急、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明天苦闷时,我却总喜欢沉浸于一些过去的大事小情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5.
悦之 《高中生》2011,(9):1-1
我常与一位朋友品茶,于浮躁的生活中求得一丝宁静与安逸。一H.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整个成长时代,即是从童年一直到大学毕业的这个时期,我生活在"世界"内部。我从未清晰地想象过把自己与社会、与体制、与强大的、压倒性的现实世界相分离,像一个外在的眼睛一样审视它和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我根本未想象过一个人与一个世界之间竟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系。那时候,我是一个世界之中不自觉的渺小个  相似文献   

7.
雪梅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我的烦恼越来越多,有来自于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与父母的,与同学的。请问雪梅姐姐,我该如何消除烦恼呢?叶落  相似文献   

8.
作文课堂     
一十多年了,自从踏上讲台那天起,面对学生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作文,我的内心一直充满了疑惑与焦虑。失望与痛楚啃啮着我的心脏,我十年如一日沉沦于这些作文后面荒漠一样的心灵与生活而滋长的忧伤与同情,惶恐与害怕。我因此而无力自拔。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当前夫于几年前病逝后,我于1997年4月与王某登记再婚。当时,我女儿刚上初中,又不愿意离开重点校,因而没有与我们共同生活,寄住在亲戚家,只在放假时与我们同住。她的生活和学习费用都是由我和她继父共同负担。我丈夫对我的女儿很关心,女儿对继父也很亲近。  相似文献   

10.
尹静 《考试周刊》2015,(1):25-26
弗洛伊德创立的人格结构理论不仅适用于心理学领域,而且可以视作文学作品分析的切入点窥探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雪夜林边》这首精致的小诗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深陷于矛盾的沉思中,徘徊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最终主人公在矛盾中寻找到面对现实生活的动力源泉,实现人格中本我、超我与自我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4月11日晴你陪伴我6年,见证我的喜怒哀乐。你是我的挚友——素描,见证我的成长。当我因小成功得意洋洋时,画上几笔,冲淡心中名与利;当我悲哀伤感郁结于心时,临摹佳作,笔笔勾勒舒缓怅惘无奈。我的生活因你充满期待和活力,我的生活因你而精彩。小时常听人说,素描是一件再枯燥不过的事,一坐几小时,只有灰与黑,单调得无聊。  相似文献   

12.
“生活即教育”,我想课改的核心问题应该是“生活如何为教育教学服务;教育教学又如何满足于生活”的问题。因此,我努力通过教学  相似文献   

13.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形成的意象较为清晰,与之相关的活动,更能够使其有亲近感,也更容易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音乐源于生活,而又表现于生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联系学  相似文献   

14.
伟大母爱     
是谁— 在我学习与生活中失去信心时,给予我鼓励与支持; 是谁— 在我学习与生活中取得成绩时,在一旁为我喝彩并不忘提醒; 是谁—在我失去父爱的关怀时,给予我一个爱的呵护; 是谁— 千辛万苦地工作并一心想着我,呵护着我,一心想为我创造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却没一句怨言; 那就是她—亲爱的母亲 她给予我伟大的母爱!于伟大母爱@张小凤$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  相似文献   

15.
【写作感言】生活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捡闪光的放在文字之中。在写作中,我走进了自然,微风里,片片树叶摇曳如耳坠;天空中,点点星光闪耀如钻石,我明白如何用爱心去倾听自然。在写作中,我走进了生活,我懂得了如何去关心他人,关爱世界,用爱心去拥抱生活。我让痛苦与忧愁的交织,泪水与汗水的倾泻,欢乐与喜悦的融合毫不掩饰尽情地挥洒在文章之中。我让涉书海,观世界,度风雨的感悟流泻于笔尖下。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热爱文学的心,我一定会振翅高飞。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87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北辰区少年宫和实验小学任教.十几年来,我将自己的青春与全部心血都倾注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之中,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如歌声般甜美醉人.  相似文献   

17.
校长寄语     
生活,创作的源泉。写作不是生活的忠实记录,更不能像照镜子般复制生活,没了灵感,没了创造,那下笔又怎会"有神",笔底何能"开鲜花"?我倒想与文学少年说,"与其忠实于生活而写作,不如忠实于生活而创作",不怕写不好,就怕不好好写。"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能坚持走下去,总会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周小微 《成才之路》2014,(26):92-92
创新,来源于教师对语文和对生活的热爱,它是教师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元素的巧妙应用,是生命激情的一种表达,来自于一种信念:我要把我的语文课上得与众不同,上得充满瑰丽的想象与青春的激情,助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丰子恺先生在《我与弘一法师》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人的生活可分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信仰格局。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是令敏的读者。她已经出版的几本散文集.我都细细地读过。那是为母亲为女人的细密坚实的脚印。我惊诧于她文字之中散发出来的混杂着泥土与杂草的芬芳.更惊诧于她自琐碎生活中汲取营养和诗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