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食礼也因之延续,历经各时代的承传而特显存在的价值,在当代仍显其活力,并以民间风俗、礼仪礼节等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规范行为、传承文化的作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和谐为境的人生仪礼;注重人伦、追求和睦的节庆食礼;中庸谦和、有序推进的交往之礼.以此所实现的是"食"与"礼"的互动,"食"与"文化"的互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其所以如此,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显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道异彩。在酒文化的“礼”与“情”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胜飞 《科教文汇》2009,(31):73-73
礼源于古代文化,也是一种礼仪文化。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礼文化一直备受重视,在当前发展的中国“礼”依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社会功能。“礼”在现在的教育中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在当代小学教育中,“礼”能加强小学生自身修养,对素质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呦呦鹿鸣     
早在3000年前,鹿就已经进入到华夏先民的视野中了:《诗经》中有《鹿鸣》诗,诗以“呦呦鹿鸣”起兴,吟诵群朋宴乐之事;几乎同一历史时段,又有王公显贵营造“鹿囿”、“鹿苑”的历史记述。这表明了先民“与麇鹿相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文化亲和。在其后的历史延续中,人们依凭于鹿的自然属性,极尽文化想象之能事,在鹿身上叠加了诸多的文化认知:灵异之兽,寿达两千载;以鹿兆禄,企求富贵;“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在建筑、雕塑、绘画、民间物什等诸方面尽仿鹿形,寄寓美好。  相似文献   

5.
试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探讨“礼”的本义;结合历代用“礼”的实例分析、梳理“礼”的词义引申演变过程;并适当解释“礼”词义派生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龚云云 《科教文汇》2008,(6):187-187
通过对“礼”的理解,阐述“礼”对明代的文化和艺术方面的重要影响。从明式家具的结构形态入手.具体分析“礼”对明式家具的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启新 《百科知识》2007,(1X):54-55
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其所以如此,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显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道异彩。在酒文化的“礼”与“情”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过,古代的酒杯名称很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其质地有铜、金、银、玉、牙、角、陶瓷之分.秀陋不一,用途则一致。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许多思想家高举“复礼”旗帜,使得礼学在孔子、孟子、荀子的大力发展下正式确立了地位。此后,礼学渗透到整个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渗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礼对汉族文化的形成有过巨大的影响并且礼在现代还有它存在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孔子有关礼的阐述来分析先秦的礼学。  相似文献   

9.
传统行政文化中关于“为官之道”的优秀的行政管理思想对新时期的行政领导仍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吸收利用其营养成分是明智之举。 本文从传统行政文化中提取“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礼为本”、“诚信观”三个方面结合现代行政管理实践的需要,强调了行政领导者的“民本位”、 “个人权力”和“诚信为民”,对新时期的行政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传统行政文化中关于“为官之道”的优秀的行政管理思想对新时期的行政领导仍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吸收利用其营养成分是明智之举。本文从传统行政文化中提取“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礼为本”、“诚信观”三个方面结合现代行政管理实践的需要,强调了行政领导者的“民本位”、“个人权力”和“诚信为民”,对新时期的行政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蝙蝠,又名“仙鼠”,也名“飞鼠”,北地俗称“夜摸虎”。由于其既禽又兽的生物特征、游走于明暗之间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若即若离的依存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中,蝙蝠被国人赋予了庄谐皆有的形像与内涵。言其“庄”者,取其“庄重、神秘”之义,诸如岁及千岁,食之可仙,能通天地二界,引领钟馗捉鬼;称其“谐”者,则寓其“谐趣、滑稽”之相,诸如又禽又兽的骑墙之喻,问有阴险狡猾的意味。随着历史的更迭,诸多寓义最终聚焦于蝙蝠兆福的文化指向上,人们仿其形、谐其音、寓其义,演化出蝙蝠处处皆兆福的民俗景象。蝙蝠俨然脱胎成了中国福文化的代言物,也成了中国文化中寓福、兆福的最重要的民俗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礼”是一个重要的范畴。礼具有规范性,以义务为本位,不完全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礼还具有从属性、等级性、单极性、模糊性等特征。礼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以孝道、仁义、等级为支撑的礼,对法律起到了解的作用。由此原因,我认为,在中国古代,以礼为基础是很难建立起法治的。  相似文献   

13.
田湘红 《科教文汇》2012,(28):200-201
“正名”是孔子阐发其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孔子从“正名”的功能性层面阐述了其涵义.即“正名”是为社会成员立规以实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和良性运转。为实现“正名”,孔子提出了两种路径:一为根本性的路径,即礼;一为辅助性的路径,即政、刑。  相似文献   

14.
“礼”的性质和作用及现实意义杨森,连珩中国以“礼义之邦”闻名世界,国人以讲礼貌懂礼节为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既富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更是调整人们行为的总规范。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  相似文献   

15.
麻勇 《金秋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16.
麻勇 《今日科苑》2010,(16):221-221
孔子不仅当“仁”不让,而且当“礼”不让。此文拟在分析论述了“礼”在孔子心目中的诸德的地位以及“礼”是“仁”的价值表现形式,也是实现“仁”的重要载体,并且进而阐明了孔子在诸多方面当“礼”不让。  相似文献   

17.
盥洗礼作为周代传统礼仪,核心为除尘迎新之意。盥洗礼广泛运用于昏礼、丧礼、冠礼之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各不相同。而先秦礼书中对盥洗礼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且并未形成系统。通过整理和研究相关典籍,其主要内容包括:进盥、沃盥、盥卒受巾。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进行考察,当周人在行盥洗礼时,昏礼中展示的是男女的辞旧迎新和长幼尊卑之别,丧礼中表达的是对逝者敬意及对亡灵的古朴崇拜,冠礼中突出了成年及人生阶段的变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礼“是一个重要的范畴.礼具有规范性,以义务为本位,不完全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礼还具有从属性、等级性、单极性、模糊性等特征.礼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以孝道、仁义、等级为支撑的礼,对法律起到了解的作用.由此原因,我认为,在中国古代,以礼为基础是很难建立起法治的.  相似文献   

19.
段红 《情报探索》2008,(12):16-17
文章认为,构建和谐图书馆,必须推行“仁政”,广施“仁爱”,“仁”与“礼”互补为和谐图书馆之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丹若 《百科知识》2024,(4):4-12
<正>作为华夏文明的图腾,龙是主宰着风云雨雪的神奇祥瑞之物。我们会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几乎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人心中,龙年是很独特的,龙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具有神性的动物。民以食为天,在龙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开启与龙有关的美食文化之旅,用“龙”食为您的农历甲辰新年送上如意吉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