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阅读郭教授的著作<教育走向生本>,我的感觉是惊喜,第一次去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华阳小学去听课,我的感觉是惊讶.我惊喜于生本教育对诸多教育问题的深刻认识让我茅塞顿开,我惊讶于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的轻松愉快、自信大方.惊喜与惊讶,是对生本教育真、善、美的直觉反应,而在随后近一年来的学习中,我真真切切认识到了生本教育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2.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 教育。研究生本教育的专家们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 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 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 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生本教育理念   郭思乐教授提出“我们需要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生本教育体系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理念,重视发挥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1]这种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为他们提供了一盏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4.
高雪  李鲁宁 《新疆教育》2012,(12):133-133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创生本教育模式日益成为当下教改的重点,而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是实施生本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和方法。笔者经过一年的尝试,发现有的导学案的编制只是为了教师好教而不是为了学生好学;有的导学案内容繁杂,与师本教育模式下的分析式教学没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了定义: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有三个基本理念是: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笔者在工作中结合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点浅显的探索。一、生本教育,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刘香 《中小学电教》2012,(12):105-105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由郭思乐教授创设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他认为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不是单纯的学生的成绩给予评定.在高中计算机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生本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教育理念。我国传统的教育设计以教师为中心,我们称这种教育模式为“师本教育”。而生本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主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9.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的定义: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与师本教育相比较,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三个基本理念: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这与当前我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0.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的定义: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与师本教育相比较,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三个基本理念: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这与当前我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1.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新理念,它切中我国现行教育“师本”观念的要害。近年来,伴随“师本”向“生本”的转变,把教学托付给学生成为当下我国教育改革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们需要真正把师本和生本分离出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了解在传统意义上,为教师的设计和为学生的设计两者是不同的,有着巨大的剪刀差。 初看起来,两者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为教育的设计就是为学生的设计。但情况比这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关于生本教育的文章,笔者通过对自己在计算机教学中实践生本教育理念的探讨,写了一些自己心得体会.传统的师本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被教;而生本教育强调是全面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自发学习.  相似文献   

14.
郭俊平 《现代教育》2012,(11):126-126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生本教育课堂,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设计分析   本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于以往较成功的活动:将音乐<动物狂欢节>终曲、社会生活经验“按摩“和影视作品欣赏活动结合创作的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  相似文献   

16.
一、人本课堂的基本内涵人本课堂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发展人、成就人的根本属性。人本课堂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师本课堂和生本课堂的扬弃,它克服和抛弃了师本教育和生本教育中片面和狭窄的教学主体观——要么以教师为主体,要么以学生为主体;又保留和继承了师本教育和生本教育中积极的一面,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强调课堂教学中所有的人——师生都是  相似文献   

17.
“师本”培养范式就是以教师为本位,一味强调教师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一切依靠教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和生命创造的培养范式。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新型的培养范式,传统师本培养范式愈来愈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因此陷入困境。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催生了“生本”培养范式。“生本”培养范式以学生为本位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宗旨,高度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它是人本思想的核心体现,是对师本培养范式的解构和合理超越。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按照笔者理解,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围绕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即学习目标)、怎样学以及如何实现有效学习而进行的策划。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究竟要不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当体现哪些特点?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一、新课程需要优质的教学设计有些教师由于没有把握新课程、新理念的内在品质和精神,以致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质疑,主要有以下几种:———“强调教学设计,会回到‘师本教育’的老路。”这话不对。不能把“生本教育”与淡化教学设计相关联,也不能把“师本教育”归因于教学设计。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施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提出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在教学中又将如何渗透,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进行探析,以期抛砖引玉。一、问题的提出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师本教育而言的,它与师本  相似文献   

20.
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相对立,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当前高校法学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沿袭"师本主义"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低下、主体意识发育不好等诸多问题,解决之道归结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而师本教育这种先进的理念正是高校法学教育所迫切需要和必须坚持的。高校法学真正实现生本教育,根本途径在于培养和不断提高法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