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0):I0008-I0009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小学,建于1975年。它与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仅一墙之隔。借天坛之灵韵,校园古朴典雅、绿树成荫。学校自1992年起,以写字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不断发掘学生在习字练字过程中的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等诸多功能,逐步确立以"书法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1994年,陶西平同志来校视察,亲笔为学校题词"书法育人”;1996年,学校被区教委认定为“办学特色校”,同年被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认定为“全国书法教育实验校”。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为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在2005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办学思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导向,以书法艺术教育为载体,创建可持续发展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培育注重规矩、讲究情趣、崇尚和谐的一代新人;在教育管理、课程构建、学生发展、学校文化、教师成长等多个领域,逐步形成学校育人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书香气孕育高尚人”。  相似文献   

3.
正我校是一所普通学校,学生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些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实验校,从2001年开始,把"写字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为目标。在深化办学的基础上,学校逐步探索发展以"书法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为特色的办学目标。学校沿着"翰墨修身、书道育人、构建书香校园"的传统文化育人办学思路,秉承"用心写字,踏实做人"的理念,探索着"一脉书香培正气,千载文心育华魂"的书法文化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代同心同向。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港头小学在开展品格教育的长期实践中,以“品润心灵”为内涵的学校文化润育而生,即学校“品”文化。学校充分发挥“品”文化的育人功能,走出了立德树人视域下文化育人的价值育人、环境育人、和谐育人、隐性育人的四条路径,精心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润心灵”学校文化品牌,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李卉 《甘肃教育》2021,(4):64-65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教育要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陇西县渭州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致力于“课堂育人”“生活育人”“协作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路径,符合时代要求,切合学校实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从整体上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校长》2024,(2):2-3
<正>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全面优质、追求“五育”共美的高品质现代化高中,现有57个班级、在校学生2286人、在编教职工290人。学校坚持“奠基人生,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实施“文化育人,特色发展”的办学方略,明确了“培养具有艺术气质、强健体魄和专长技能的多样化人才”的育人目标,追求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在传承和发扬学校艺体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实施多样化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富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办学特色反映了学校的比较优势,蕴涵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表现为校长对学校文化的传承。真正优质的学校一定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办学风格、鲜明的育人特色的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长郡的办学特色,打造长郡的教育品牌,我们在2009年申报了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朴实沉毅:百年长郡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作为“特色高中研究专项”批准立项(课题编号:GHA093041)。  相似文献   

8.
启工二校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名校。学校以“打造文化团队,拓展特色内涵,优化名校品质,做幸福启二人”为办学目标,提出了“继承,延续传统文化;运筹,盘活艺术教育优势资源;发展,增值特色办学品牌”的办学思路,确立了“以艺修身,以书立人”两线并行的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课程和活动,有效地推进书法教育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确立了书画特色发展思路,通过强化学校书法特色建设,构建强有力的书法文化磁场,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书法特色活动,形成了书法文化厚实、书法气息浓郁、书法生态优良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墨香氤氲的江苏省如皋高新区实验小学,坐落于如皋母亲河——龙游河畔,学校占地37200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70名教师。学校以书法为特色,为师生提供了无限发展与创造的空间,办学特色日趋显著。如皋高新区实验小学以"把人字写正"为办学愿景,处处彰显"字正人正"的育人氛围。学校精心设计了独具一格的书法文化背景墙,从书法起源到书体变迁再到名家大  相似文献   

11.
陈伟 《江苏教育》2014,(1):51-53
近年来,我们江苏省宜兴市新庄小学选择了书法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提出了“培养有中华文化根基的现代人”这一育人目标。我们这样阐释学校特色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学校高品质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发扬地方文化优势、凸显学校文化特色,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体系,为学校办学提质增效,从而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简称“南小”)为例,学校以“乐渡教育”为办学特色,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建设学校高品质课程项目,开发了主题为“乡土与世界”的儿童乐渡课程。课程以“乡土”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始终,构建“新乡土”“新世界”“新融通”的课程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淄博女子职业中专是淄博市惟一一所独具女性教育特色的省级示范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坚持“按市场规律办学,照教育规律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帮助每一位师生获得成功”为核心理念,推行成功文化,倾力打造女性特色,精心培养淑雅女性,通过实施全面育人工程,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女性成才铺设了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墨润清莲     
正安徽省合肥市莲花小学建于2001年,被评为合肥市书法特色学校和安徽省书法教育实验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立品"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雅正之人"为育人目标,构建以"莲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着力打造书法特色。学校全面普及书法教育,将每班每周一节毛笔字课纳入课表,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配备了两间专用的特色书法教室——"砚语书屋"和"残砚斋"供师生上课及日常练字使用。学校的"墨荷"  相似文献   

15.
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和文化方面。菏泽郓城县陈坡乡希望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创办质量+特色学校;培育优秀+特长人才”的教育目标,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为突破口,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符合新课改理念、独具希望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深化教学改革,普及艺体教育.秉承传统文化,实行人文化科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丰都县融智学校是一所涵盖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的全日制公办学校。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力践“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育真谛,聚焦“为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社会铸魂启智”办学理念,以“党建引校、德育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艺体活校、安稳护校”为治校策略,提出了“本真教育”主张,明确了“构建本真课程,塑造本真课堂,开展本真评价,推行本真管理”的路径,着力从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四个方面构建“本真教育”育人体系,转变育人理念,变革育人方式,助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教师自主而又幸福地发展、学校优质而有特色地办学。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12,(2):F0002-F0002
天津市河西区东海里小学以“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学校文化建设原则,以“开放办学,合力育人”为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小学自1992年起,以写字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不断发掘学生在习字练字过程中的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等诸多功能,逐步确立以"书法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1994年,陶西平同志来校视察,亲笔为学校题词"书法育人"。1996年,学校被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认定为全国书法教育实验校。2007年,学校确立了"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办学理念,明确提出塑造"字品人品俱佳"师生形象,构建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这一办  相似文献   

19.
《小学青年教师》2011,(1):F0004-F0004
常州市武进区花园小学,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教育成果显著的特色办学学校。学校在“优质教育平民化的理念”指导下,恪守“臻善惟美”的校风,形成了“厚德载道,爱润无疆,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勤学有志,兼爱进取,学而不厌”的学风,逐步形成了“书法、羽毛球”办学特色,成为“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和“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羽毛球)”。  相似文献   

20.
<正>对新时代的民办中小学来说,要走得更远,做得更强,构建品质文化是关键。邵阳市湘郡铭志学校自2016年办学以来,努力打造以“铭志十三项积极品质”为内核的学校文化,持之以恒抓好“铭志十三项积极品质”教育,不断提升文化育人品质,探索出了具有铭志特色的文化育人好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