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经验的逻辑安排主题活动还是以知识的逻辑安排主题活动反映了课程的出发点和立场的不同。本文围绕经验与知识探讨了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几个基本问题,即主题活动的起点在哪里,儿童与主题的关系,主题活动应遵循怎样的生成逻辑。主题活动不是让儿童的经验去适应或匹配知识,而是知识必须适应儿童的经验,因为知识来自于经验。儿童与主题之间存在一种居先关系,这种居先关系先于知识的获得,而主题的生成只有放在与儿童的关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与此同时,儿童与主题之间的秘密性居先关系决定了主题活动的生成逻辑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计划,而是由儿童与主题"周旋"产生的儿童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以"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量标准为目标,整合资源,体现儿童立场,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创新了"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让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儿童在小学阶段还没有足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空间,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既是儿童的品德课又是儿童的训练课,如何使广大儿童大胆发言、活跃思维、减轻学习负担并提升整体语文素养是国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活动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主题武活动化教学,是以小学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遵循课程性质的活动性,以课堂文本的目标与内容,灵活运用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创设具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儿童喜爱的活动进行教学.让儿童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专门针对小学生开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新课标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更接近生活,更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帮助儿童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老师,作者对这门课程提出教学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基于百年办学经验,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形势,提出"慧玩"主题的学习模式,通过设计"慧玩"主题,使儿童,教师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慧玩"主题学习实施后,可获得百年老校创新发展教学文化的范例、现代学校主题学习的实践样态、当下儿童积极成长方式的实例三方面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窦桂梅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育界乃至小学教育界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她的主题教育思想,以语文立人为导向,用主题统整课程资源,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作为重要载体,促进儿童思维和精神的发展,最终提升儿童语文素养,塑造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思想,指向儿童完整人的发展,在促进语言生长的同时,实现文化的积淀与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一、中度智障儿童适应课程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我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先后多次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编写了以"主题"为串连的中度智障儿童适应课程的教学指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主题教材的编写、主题教学以及教学指引的评估、反馈和修改等活动.我校中度适应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适应课的学习让中度智障儿童认识自己及与生活环境有关的事物;学会照顾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习惯和进行社会交往的正确态度,掌握适应社会生活必需的技能.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探索,认为适应课程应是当前培智教育的切入点,而生活化则应是适应课程的教育定位.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教师-学生评定量表〈T-CRS-C〉》2.1中文版与《家长参与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问卷》,考察了兰州市安宁区215名一年级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入学适应状况。研究表明,一年级流动儿童总体适应良好,但在行为控制与同辈社交能力方面适应较差。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在任务取向、自表能力、同辈社交能力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一年级流动儿童的入学适应与就读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家长较高的参与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担任班干部、就读Y小学与K小学积极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10月27日,聚焦当今小学科学教育的前沿教学热点,秉承"儿童立场"的理念,以"儿童与科学"为主题的2016全国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承办,北京市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培育儿童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规则意识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小学德育整个阶段.《道德与法治》是儿童规则意识培育的教科书,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村在规则意识教育编写理念和编写体例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村分析,发现教村中规则意识教育以安全意识教育、纪律意识教育、秩序意识教育、环保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为主题内容,依据学生生活为中心,以儿童学习活动为轴线,基于儿童视角,凸显童趣性,巧用留白等为特征,根据规则意识教育内容在教村中的主题呈现和特征,进而给出厘清教村内容、落实教村"班本化"、挖掘生活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教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鸿鹄 《福建教育》2023,(26):49-5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加强学段衔接”,要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展适应性教育。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提炼适合学生的项目式学习主题,立足课程标准统整教材内容,通过学科间融合式整合,设计与实施入学教育主题项目式学习,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对农村儿童入学适应的特殊意义儿童入学后,与幼儿阶段以游戏活动为主相比较,学习任务加重,需要具备相关的学习准备。1.方言区农村儿童入学适应的主要问题(1)用普通话交流能力差。方言区农村儿童交往语言以方言为主,儿童入学适应的第一关是学会用普通话进行口头交流、逐步过渡到规范书面语。在对海南农村小学调查中发现:儿童写作文时习惯先用方言构思、再将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再转为书面语。因此海南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不高,主要问题是语言不  相似文献   

14.
2012年4月26日至28日,"全国小学研究型文化名校联盟"2012 春季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暨校长峰会在南京举行。在校长峰会上,来自江苏、海南、广东、辽宁、重庆五所知名小学的校长围绕"研究——儿童的文化生长"这一命题,交流了各自学校以儿童文化为核心所进行的校本化变革行动。本期,我们以"儿童文化生长与学校变革"为主题,对他们的变革行动进行聚焦与展示,并约请彭钢先生进行了点评,希望能对其它学校产生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品德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相似文献   

16.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生活、制度、时间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异,儿童从以游戏为主导转向以正规课堂学习为主导,容易造成入学后的不适应。同时,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部《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提出了落实幼小科学衔接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学习适应”的第一个发展目标就是乐学好问。乐学好问,其具体表现是:“在观察、阅读、互动讨论等情境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好奇心,能够对不懂的现象进行追问和探究。”这就意味着,在入学适应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的主题数学活动到小学的数学系统学习的过渡,同时,要积极培养儿童发现和提出问题,进一步追问和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适应新的环境要有一个过程。在幼儿园他们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进入了小学就要以学习活动为主,这种转变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转折。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就要从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进行教育。因此,在一年级字词教学中贯彻教改精神采用愉快教学,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字词效果是好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被视为儿童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为了帮助儿童更好适应适应学校学习生活新环境,寻找一种能贯通幼儿园与儿童今后学习生活的共性活动作为桥梁。分享阅读活动可以在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大学乃至一生中进行的连续性活动,从幼儿园开始组织开展分享阅读活动,以此连续性的活动促进儿童语文素养的养成,为其今后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应该顺应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巧妙设计英语游戏式主题教学活动。在游戏式的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小学英语教学游戏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应遵循小学英语教学原则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儿童在游戏活动情境中学习语言,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