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对于诊断和鉴定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职业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举措。现有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脱离了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内在本质,导致评价失“能”现象发生,主要表现为评价的标准化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差异化、评价的功利化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长期化、评价的封闭化制约学生能力发展的全面化。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增值评价系统构建过程中,要注重个体能力增值的适切性、过程性和全域性。具体来说,需要树立将个体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长期目标的核心理念、以评价标准引领能力增值过程进行体系建构、通过数据赋能建构全面获取学生技能状态的支持平台、建构“标准+增能”结合的多主体效用反馈机制实现效用适配,使增值评价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过程性、发展性优势,助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育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素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结合CIPP的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维度评价模式,探究高职学生主体的方法、社会、个人维度的职业行动能力增值发展,展开基于认知发展的个性化的多元学习评价,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增值评价体系,为教育理念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为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3.
档案袋评价作为质性评价方法之一,具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评价结构内容多元、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等优势,因此将其引入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实行双证书制度的高职教育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伟 《中国培训》2007,(4):53-53,52
一、对学生新型职业能力的认识学生职业能力是由就业生存的基本能力、持续就业的支撑能力、职业发展的增长能力构成的。培养学生具备持续就业的支撑能力和职业发展的增长能力,这不仅是学校之间在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差异化的根本表现,更重要的是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今后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是技工学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更高目标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采用AHP法计算各评价主体和各指标权重,构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层次分析评价模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定量研究,从而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存在测评内容不合理、测评指标和权重确定随意和测评标准模糊化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制订和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模型,一要使学校全面、科学、准确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做出评价:二要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三要有助于企业提高劳动人事管理效益。职业能力的测评体系可设计为以通用能力测评为主要项目进行开发,同时也建立对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测评的项目:建立量化的专业技能指标和通用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应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确立各项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三方面的评估标准以及分值比例关系;测评体系的主体要多元化,采取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钱艳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198-199
提高高职学生基于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是目前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而相关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是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提出了基于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运用Delphi构建模型,期望能够为高职学生相关能力评价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职学生基于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是目前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而相关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是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提出了基于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运用Delphi构建模型,期望能够为高职学生相关能力评价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9.
建立能力模型是开展能力评价的第一个关键性任务.本文针对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问题,总结了国内外职业能力建模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构建了高职学生三维职业能力模型,详细阐述了职业能力模型的内容维度、要求维度和行动维度,为进一步的职业能力评价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从普专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变的办学转型发展阶段,应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发展学生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从目前就业市场大环境和学校办学小环境分析,要在职业性、技术性、社会性三个方面来理清办学思路,着重考虑在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师资建设、评价机制等环节的转型,在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上体现职业化理念,积极主动地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办学转型学校的办学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关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确保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不一、主体不完整、方法不合理等问题,构建新的合理的高职学生评价体系,以期给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带来一些思考和借鉴,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职业能力是胜任某一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之和,通常包括核心能力、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智慧校园建立的大数据平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认证考试、阅读、实习实践、德育活动等相关信息,为评估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和预测发展趋势提供了数据支持。本研究从职业能力的表征入手,设计了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大数据体系结构的基本框架,从网络资源课程平台、学习管理系统、实习实践管理系统、德育管理系统、职业能力评价与导航系统五个方面提出了运用大数据平台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的今天,仍有大量高职毕业生因为职业能力薄弱而就业困难,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考核评价重智力而轻技能,缺乏健全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改革评价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构建科学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能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迅速、精准的判断,同时能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其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因而班主任自身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也非常重要。结合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需求,学校管理层人员也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班主任综合素养、职业能力发展问题的关注,引导班主任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如此班主任也能从新时代背景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学习成长问题的关注,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本文就乡村初中班主任职业能力提升的意义以及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档案袋评价作为质性评价方法之一,具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评价结构内容多元、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等优势。因此,将其引入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实行"双证书"制度的高职教育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6.
贾新征 《考试周刊》2011,(8):214-216
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直是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与要求。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在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部分中职学校的实践探索,从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建设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和提高其职业素养,但对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却非常困难。在国际合作项目"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COMET)的框架内,对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大规模测评和诊断(large-scale-diagnostic)研究,以期为职业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实证基础,并对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视域下,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背景下,剖析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提出围绕职教特点,重构教学目标、结合职业导向,更新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组织协作学习、依托定期培训,完善师资队伍、实施多元评价,夯实职业能力等改革对策,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度,它是由社会来评价的。因此,学校要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就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职业能力是各种心理成分的集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职业能力的层次结构分为纵向和横向两部分,不同知识形态对应着职业能力的不同阶段。比较新手和实践专家职业能力之间的实然差距发现,实践专家具有特殊的行为特征和动作特征。职业院校要从生涯观、知识观、训练观、反思实践观角度审视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并关注和研究在校生初始职业能力生成的内在逻辑规律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