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祥 《青年记者》2009,(13):59-60
6月16日,备受媒体和广大网民瞩目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终于“谢幕”:湖北巴东县法院当庭宣判,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并当庭释放。判决的结果基本符合公众的期待,司法程序就此完结。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12-12
由于“刺死官员”而引起轰动的邓玉娇一案6月16日在湖北巴东县法院一审宣判。邓玉娇被免于处罚,当庭释放。 法院认为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予处罚。  相似文献   

3.
轰动一时的邓玉娇事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5月末<时代周报>对邓玉娇的回访报道,让该事件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许多评论的矛头指向了媒体,认为媒体侵犯了邓玉娇的隐私,打搅了她平静的生活. 如东方网一篇题为<何必再扰"邓玉娇">的评论认为,包括媒体在内,都不应该再去从邓玉娇身上揭开那以前的伤疤,再一次将她曝光在媒体的聚光灯下.红网一篇题为<重访邓玉娇折射出媒体责任感的丧失>的评论认为,媒体重访邓玉娇,目的很明显,希望借曾经轰动一时的"邓玉娇案"再次制造关注点,提高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邓玉娇案件具有某种偶然性,但从其发展的轨迹看,又蕴藏着一定的必然性.从舆论学视角看邓玉娇案件,它只不过是社会舆论风暴的一个触发点和承载体,成为早已孕育成熟的社会舆论宣泄的一个意外出口.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公众不断的质疑下,国家权力机关最终采取了顺应民意的积极行动.因此,邓玉娇免刑将成为我国舆论生态优化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月前关于邓玉娇案的媒体争议中,有一场笔墨官司是由一篇评论中的这样一段叙事成分引起的: "洗浴场所的女工邓玉娇在工作期间,与当地官员发生肢体冲突,愤而刺死、刺伤官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南方都市报>关于邓玉娇案的报道文本为例,经过分析后指出,影响平衡性的主要因素一般表现在事实选择不对称,导致主要新闻源缺失;价值判断出现偏向,客易激化矛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引人注目的邓玉娇案在经过最初的迟滞之后,最近提速并已正式进入司法程序:5月31日,媒体报道称,由湖北省恩施州公安机关组织侦办的“邓玉娇案”已侦查终结,于当天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6月5日下午,邓玉娇的两住来自湖北的辩护律师收到巴东县法院依法送达的起诉书,巴东县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将邓玉娇起诉至巴东县法院,检察机关也认定,邓玉娇具有防卫过当、自首等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  相似文献   

8.
刘福利 《青年记者》2010,(17):63-63
轰动一时的邓玉娇事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5月末《时代周报》对邓玉娇的回访报道,让该事件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许多评论的矛头指向了媒体,认为媒体侵犯了邓玉娇的隐私,打搅了她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崔丽 《青年记者》2010,(1):58-59
近一两年来,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接踵而至: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贵州瓮安事件、重庆等地出租车罢运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杭州飙车案、邓玉娇刺死官员案……事件的发生愈发频密,事态严重性质逐步升级,呈现出群体化倾向,而且其中相当多的突发公其事件属于涉法类案件.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京华时报年轻的女记者采访湖北省省长李鸿忠时说:"请问省长您对去年发生的邓玉娇事件怎么看?"省长很不高兴,就斥责这位女记者,认为女记者"这样的提问不对",并问女记者是哪家媒体的.声称"我要找你们的社长",并拿走女记者的录音笔,看看录音笔里究竟是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11.
龙志 《新闻天地》2009,(6):46-47
2009年5月10日晚,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在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消费时,与女员工邓玉娇发生争执。邓玉娇用一把水果刀将对方两人刺伤,其中一人被刺中喉部,不治身亡。随后邓玉娇拨打110自首……  相似文献   

12.
记者、律师与法官各有其活动领域及恪守的专业主义,然而在中国,这三个行业的从业者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联性,其社会角色常常错位.如新闻记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充当了法官或者律师的角色,造成了人们常说的"媒介审判"或"舆论审判".更复杂的是,对这种角色错位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得视情况而定.简单地说"舆论审判影响司法独立"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得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媒体的"舆论审判"很多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如邓玉娇事件,如果没有媒体和律师们的深度介入,邓玉娇是难以重获自由的,这似乎构成了一种"正向的舆论审判",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部分司法不公.谁能说舆论审判没有造成正面的社会后果,甚至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复杂之处.这种复杂性也表现在记者(媒体)、律师与法官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3.
档案学的学科性质是档案学自身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属于档案学"元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10日,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一个镇上,民女邓玉娇将镇上官员邓贵大刺死,顿时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被称为"邓玉娇案".该案件审理自始至终在媒体的高度关注下进行,媒体跟踪报道铺天盖地,网络言论急剧释放.法院在案发37天后即宣告结案,邓玉娇"故意伤害罪成立,免于刑事处罚",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近来,"网络审判①"一词的显现频率日见上升.特别是前段时间,以深圳机场清洁工是拾捡遗物还是盗窃②、邓玉娇是否涉及故意伤害罪案等,引起网络舆论的持续关注,最为突出.而目前的特点是,这种舆论甚至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得警方认为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办案.  相似文献   

16.
"谣盐"属于同类流言的再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年3月16~17日在我国发生的抢购碘盐事件,属于同一类流言的循环再现.就具体的抢盐事件来说,是谣言,但流言≠谣言.英文原词"rumor"翻译为中文"谣言"不准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20日成都某报报道,近日,某社交网站出现名为玉娇的博客,以邓玉娇本人口吻称目前在恩施电视台工作,负责技术性的维护工作。恩施某健身教练证实,曾在健身房见过邓玉娇,其所持健身卡署名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档案界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和传播较为热衷,而对于"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则颇为冷落."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档案生命周期理论"是分属于两个相邻学科的理论,但两者具有极为紧密的关联.从生命周期的长短来看,"档案生命周期"要远远超过"文件生命周期";从"生命周期理论"的本意出发,研究只能前移而无法后伸.  相似文献   

19.
“邓玉娇刺死官员案”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反观各方对事件过程的传播,其中有几大颇为耐人寻味的疑点:1.邓玉娇是否真有精神病?2.律师是否真散布了不实信息?3.网络民意是否真能代表法治精神?由“邓玉娇案”我们很容易想起“罗生门”的怪圈,进而感到传播中真相的困惑。本文认为新闻媒体人的使命就是捍卫传播的真实性;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应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20.
央视"春晚"是人类文化在传媒时代绽放的一朵奇葩,它不是人任意创作的结果,而有属于其自身的规律性.本文尝试从传播符号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剖析,挖掘潜藏在其中的符号学规律,进而发现这一文化事件的深层结构,最终对什么是"春晚",怎样才是成功的"春晚"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