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新媒体语境是以互动性为本质特征的传播语境,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网络自制的新闻评论节目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对受众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实现节目的精准定位和传播.《今日喷喷喷》作为全网首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利用在线直播、弹幕评论及"灌水"规则,体现出强互动性的节目特征.其话题选取兼顾"新鲜度"和"热度",且形成了完成一次制作,多平台协同发力的新媒体传播矩阵,节目嘉宾的选取和语言风格的转向也为传统新闻评论节目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胡翼 《中国广播》2017,(9):70-72
本文认为做好对港澳广播评论工作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坚持以港澳视角做评论,打造"有港澳特色的央媒广播";坚持评论的权威性,依托评论节目建设"港澳问题智库";坚持按新闻规律做节目,把握评论"时效与时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社教节目在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发展契机.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广播社教节目这种精神上的生活也应该有所提升,变得丰富多彩.把新媒体与广播社教节目有效融合,探索全新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为大众展示一个科学的、健康的、人性化的广播社教节目.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合作,新媒体可以对广播社教节目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广播社教节目可以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并且与新媒体有效地合作,为寻找到立足根本做出努力.本文围绕"广播社教节目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发展"这个话题,分层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新媒体数字化时代的普及,使传统媒体面临多方冲击,当广播在信息的快速化传递中逐渐失去领先者的位置时,作为受挤压的弱势媒体——传统的广播业只能在信息洪流的冲击下努力求生,企望重新找出一条发展之路。未来广播的发展优势究竟在哪里?这是值得广播人深入探讨并急需快速反应的沉重话题。FM91.2太原新闻综合广播推出刚满周岁的——评论类节目《山羊来了》,以其快速上升的收听率及众多网友粉丝的追捧,再次向我们诠释了广播独有的"说"与新媒体"广"的融合,将是未来节目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思辨的力量——全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研讨会”7月10日至11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等全国14家省级电台新闻评论节目负责人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专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杂志负责人就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与多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6.
记者型节目主持人对新闻的驾驭能力要求非常高,想要当好一名有深度、有内容的主持人必须先从记者做起。首先,我们对记者型节目主持人进行界定,它是由"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两个关键词组成,具有记者和主持人双重的身份。要做好记者型节目主持人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新闻素质,又要全面、客观、真实地发现新闻、反映事实,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然后用自己的主持风格去串联节目、传达思想、吸引受众。本文试与大家探讨记者型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评论,是电台的喉舌和体现电台性质的有力表征。它是新闻评论适应广播特性的产物,近几年来,它由最初的主要沿用报纸的社论而有了进一步地开拓与创新,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并从其它新闻节目日益分化出来,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由中央到地方,各电台的评论节目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笔者斗胆将它们称为“释性评论节目”和“议性评论节目”。所谓“释性评论节目”,是指那些以解释、阐述客观规律的来龙去脉,从而揭示事物的实质及意义为主的评论节目。这类节目一般都着眼于当前的时势,抓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期利用网络广播对部分城市电台的新闻评论节目进行了收听,在充分感受到该类节目带来的高信息量和充分及时的新闻事件背景解读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当前城市电台新闻评论类节目普遍存在"两多两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构成节目的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叙述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电视新闻评论相对报纸新闻评论更具有优势条件,它可以运用更形象的符号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主体是主持人和嘉宾,而最佳的传播渠道就是通过谈话来表达观点。为了克服以往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严肃、呆板和生硬的节目形式,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采取聊天和谈话的形式来进行,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核心就是通过共同探讨和讨论问题,来营造出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场",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笔者通过对《锵锵三人行》这一档时事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案例分析,并结合人际传播的理论,来探究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以及谈话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9):23-27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发展困境,也促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革新。央视《新闻1+1》的系列专题节目从结构、语态和传播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平行逻辑"引入到节目内容的结构中,形成了多元的、融合新媒体属性的"碎片化"内容单元,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视听性元素,以人性化的视角和个人化评论,在满足观众收视期待的同时,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围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冲击着传统信息传播的发展,渗入到传统广播电视媒介之中。电视新闻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接触信息的重要途径,改变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新闻评论类节目在现代电视节目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日常新闻节目中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探讨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途径,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使电视新闻节目能够在时代发展中满足受众的需求,提升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水平,发挥更多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冲击了传统媒体行业,尤其是广播媒体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危机,如何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挖掘广播媒体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本文先就新媒体时代对广播媒体的冲击作简要的分析,而后分析论述新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发展优势,最后提出新媒体时代广播市场化节目的探索与实践策略,包括落实大数据营销、打造融媒体平台、广播的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节目创优,既是地方广播电视台增强竞争软实力,赢得当地受众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行广播电视节目本土化,打造地方台节目品牌的战略性抉择。纵览各地地方广播电视台,无论是提倡"新闻立台",还是"经营兴台",其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会归结到提高节目质量,打造节目品牌,扩大受众市场这个基本点上,因此以节目创优带动整体节目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品牌打造作为节目创优  相似文献   

14.
刘玲 《新闻爱好者》2012,(16):75-76
广播媒体素以"新闻立台"作为自己的生存之道,由此可见广播新闻类节目在广播传媒的龙头地位与骨架作用,然而现如今,随着网络等媒介的兴起,以及综艺娱乐节目的不断冲击,广播新闻类节目的"老大"身份已岌岌可危,于是为了优化节目质量与提高收听率,各级广播媒体重启"评论强台"战略,借以挽回广播新闻类节目日渐下滑的态势,在广播新闻类节目中,有意识地强化评论,已然成为广播传媒振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创新,对促进广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对如何进行创新提出了相关意见,以期为促进我国广播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新闻节目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现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追求了。随着信息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标题党",根据新闻的标题,来选择是否有继续看下去的必要。所以说,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者所面临的挑战。当然,电视新闻节目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所进行的改革也必然是依据自身特点的。本文从目前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策略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林晓东 《东南传播》2022,(11):44-4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载体,其传播途径也发生着改变。电视、广播、报纸已经不再是新闻节目的主要传播途径,使得传统媒体新闻传播途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各种移动传播载体在人们生活中使用率越来越频繁,新媒体类平台的大幅兴起,对电视新闻造成了极大的压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视新闻关注度降低,受众减少,传统传播渠道受限等。为了提升电视新闻节目更好地跟新媒体平台有机融合,让传统媒体电视新闻节目走进新媒体平台,以更好的形式传播新闻,电视新闻节目融合转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旻  秦婧 《声屏世界》2017,(6):19-21
当前,城市广播电视台不仅面对来自央视、 卫视及省级地面频道的竞争压力,也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作为"立台之本"的新闻节目该如何以自身的"提质"来应对多重的"围攻"?本文作者以城市台的电视新闻节目作为考察对象,提出了城市台应借助自身与百姓最为贴近,与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最为贴近等优势,加强舆论引导力,通过把"硬"新闻"软着陆";重视"观众体验",满足受众信息与精神需求;重构生产流程,真正实现融媒体;创新载体,用技术创新引领电视发展等为路径的创优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我国传统电视媒体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受众的流失和收视率的下降导致电视台的收入在不断下降。在地方台的电视节目中,访谈类节目的收视率也在不断下降。本来,访谈类节目作为一种具有新闻深度的节目类型,能够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价值需求。但随着新媒体中各种网络节目的出现,受众的注意力被各种娱乐性、趣味性的节目吸引。为此,本文将分析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其现状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艺凡 《记者摇篮》2015,(1):47-4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信息传播途径的日益增多,媒体间的竞争已步入到"新闻解释权"之争,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异军突起,成为各电视媒体新闻节目改革的新突破,一批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也应运而生。他们在每一档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人或评论员既是讨论式、辩论式的引导者,也是谈话式、访谈式的挖掘者,还是主评式、述评式的思想者。这无疑对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的能力有一个很高的要求,那么新闻评论类节目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主持人,现今新闻评论类主持人容易步入哪些误区,本文对此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