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影《复仇者联盟》1、2的大热,全球范围内又再次刮起超级英雄旋风。特吕弗曾说:“当一部影片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功,它便变成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事件。”电影是美国输出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超级英雄类电影更是其代表类型,一直以来层出不穷,兴盛不衰。作为近年来盛产超级英雄电影的代表,文中试图运用后殖民主义批评、消费主义批评以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美国漫威英雄电影进行解构,透过影片了解其输出的美国式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及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与世界接轨:80年代的中国电影批评理论 邹赞:您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译介国外电影理论,如《(搜索者)——一个美国的困境》《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表述》等,同时尝试以当代中国电影的实践去挑战西方理论,这些西方理论资源涉及符号学、叙事学、精神分析等,这期间您经历了一次“语言学转型”。您多次提到过当时开办的电影理论讲习班,一批大师级西方电影理论家到中国传经布道,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段经历?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和意识形态研究,有助于电影学批评的分析与质疑。本文试以电影业最发达的美国为例.考察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是如何在电影中体现的,以及电影如何运用这种理论潜在地表达了美国精神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西方电影批评便已经从电影制作的附庸进入了电影的本体论研究,在此之后,电影批评脱离了早先尴尬的位置,转变成独立的意指过程,并进而发展出电影符号学、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等诸多脉络。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电影批评“语言学转型”的需要,纷繁的电影理论被译介到中国,并被运用到各种表意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美国电影兴起并称霸世界的世纪,21世纪则是亚洲电影崛起并取代美国电影世界霸主地位的世纪。这一过程,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均可发现明显的症候。特别是,从电影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的变化来看,美国电影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从根本上被动摇了。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于美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是对美国精神、美国文化和美国形象的重创和损毁。在电影方面已有表现。种种迹象表明,华语电影正在成为并将继续充当亚洲电影崛起的先锋和领跑者角色。  相似文献   

6.
郭慧  曾超 《东南传播》2022,(6):24-26
电影《长津湖》通过典型人物刻画与双向融合叙事的艺术手法建构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集体记忆,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无畏美国霸权主义、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现实主义的影像特征催化了受众情感共鸣和集体共情,使电影散发出人文关怀的意义内蕴。浸润文化自觉的导演思维投影了“抗争美学”的影像风格,提升了受众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电影对长津湖战役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延续,将助推青少年受众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7.
1922年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实践产生后,开始出现了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的实践。因为儿童电影所具备的形象直观性,所以其所承担的教育性被凸显。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从"儿童本位"出发对电影和儿童的教育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影片"、"儿童教育的电影片"、"儿童电影的观众细分"等观点。此外,因受到苏联儿童电影创作和理论与批评的影响,中国儿童电影理论与批评界也学习和介绍了苏联的儿童电影创作体制保障、儿童电影创作内容所具备组织动员和教育鼓舞之作用、用儿童电影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等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在当时没能实现,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却得以付诸实践,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和理论与批评。  相似文献   

8.
电影批评,作为对电影作品的一种理性思考,与电影理论、电影史同样也是电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电影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主要对电影批评的一些方法流派作了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胡丹 《东南传播》2012,(11):141-142
何心冷,民国著名的副刊编辑,他一生为副刊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大公报》任职期间,何心冷创办了"电影"副刊,用以发表影评与影片讯息。在"电影"副刊中,何心冷对于20世纪初期我国电影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0.
美国电影产业化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时至21世纪,中国电影决策部门做出“中国电影须走产业化之路”的历史性决定。  相似文献   

11.
后疫情时代的各种新兴媒体形成了不同的公共文化场域,其背后有着诸多话语权力的汇合碰撞。自媒体电影批评在经历了BBS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弹幕视频网站等媒体平台的变迁后,其概念界定、表征内涵和外延探讨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电影批评新时代的到来。从媒介文化的研究视角来看,通过梳理新媒介时代下的自媒体电影批评生产传播现状,着重讨论自媒体电影批评的涵义、载体、表征进行身份确认;再探讨其背后话语融合的现状。对于厘清自媒体电影批评的概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进程对电影批评提出新的要求,面对商业利益的全面渗透,新时期的中国电影批评应重新调整自身结构,以功能为指向重新划分和定位电影批评的诸类型,限定各层次电影批评的有效范围和责任所在,防止不同类型电影批评之间出现界限模糊、越俎代庖、价值取向混乱、以票房为唯一评判标准等不良现象,重新树立电影批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电影观赏和电影创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廖会杰 《新闻世界》2012,(4):168-169
2011年,"粉丝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其大多质量低下,仅仅靠电影中明星的粉丝号召力来赚取票房,也受到各种质疑和批评。本文探究国产粉丝电影出现的原因以及遇到的问题,并与国外成功的粉丝电影类型比较,预测国产粉丝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电影批评的价值问题是电影批评学所要探讨的基本理论问题。然而,当下对电影批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对学院批评、媒体批评和网络批评的价值认定及其存在的合法性。如何正确认识与评价电影批评的启示价值、学术价值、宣传价值、自我表达与交流价值,是文章主要的探讨点。  相似文献   

15.
元电影(Meta-cinema)早在1975年便在《元电影的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其发展形态也贯穿了电影史的各个阶段。元电影自身“戏中戏、媒介间性与自我指涉”的三个特性使得其在文本对接中开拓了电影的多样化表达,但是其过于针对电影本体的特性也使其存在着受众危机。在电影创作中,对观众的心理结构、审美构成以及观影反馈的研究尤为重要。因此,对元电影来讲,将研究视线投向电影观众并强调受众在观影中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这对于它后续的创作及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遗产电影研究:从批评术语到普适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6,(20):40-43
遗产电影研究从最初的完全意识形态化、英国化,发展为多元视角、多种方法并存,跨地域、跨文化的批评维度,并推动"遗产电影"从特定政治时代的批评术语,发展为一种可借鉴的类型理念。开展中国遗产电影批评,推动中国遗产电影类型的语境生成,有助于提升国产片的民族性与文化性,形成历史文化传播的电影渠道。国内外一系列触及我国历史文化表现的先行作品,奠定了"中国遗产电影"发展的实践基础,也提示出中国遗产电影批评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电视自诞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抢占了美国电影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视与电影进行着争夺观众的疯狂竞争。在经历了漫长的马拉松长跑后,电影和电视逐渐开始联姻,产生了一种重要的电影题材类型,对美国电影市场甚至是世界电影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浪漫与毁灭青春电影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起,一直都是电影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电影类别,这也是针对电影广阔的受众市场中,以满足年轻人这一主体受众群而产生的一种电影题材类型。无论是与好莱坞商业模式完美结合的美式青春电影,还是中规中矩的中式青春电影、菊与刀文化下  相似文献   

19.
文化动态     
《中国新闻周刊》2001,(15):69-69
澳洲要封杀李安? 华语电影《卧虎藏龙》在澳洲上映,遭到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卡尔的大肆批评,该官员说,此片害他闷坐半天,说要立法禁止进口这种乏味的电影在当地上映,甚至建议不准导演李安到澳洲。 周润发大战角斗士 在美国特技类电影学院大奖——第27届土星奖日前公布的提名名单上,《卧  相似文献   

20.
尼尔森·乔治(Nelson George,1957-),美国资深的黑人记者、专栏作家、音乐与文化批评人、电影制片人。他长期居住在纽约的布鲁克斯——嘻哈文化的大熔炉,并于1982-1989年担任美国著名的流行音乐杂志——《公告牌》的音乐编辑。《嘻哈美国》写于199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