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传媒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联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提升了大众传媒的文化品位早在 19世纪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就期望奥运会成为全球最盛大的节日。如今 ,他的这一愿望已经实现 ,奥运会已成为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活动之一 ,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全球性文化。在这方面 ,大众传媒对奥林匹克运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普及和推广作用。从 196 4年东京奥运会首次实现全球卫星电视现场直播开始 ,奥运会乃至世界体育进入了新的时代 ,借助大众传媒 ,奥林匹克运动得以在全世界传播普及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体育的发展 ,使奥运会成为当代人类体育的最高形式与现代人类文明的旗…  相似文献   
2.
真善美作为人类的基本价值原则,对我们一切文明建设都有指导意义。作为植根于人,以普法、监督执法和促进立法为宗旨的电视法制节目,亦应将真善美原则贯穿始终。笔者通过对近些年,尤其是1999年全年和2000年第一季度中央电视台的《社会经纬》、《新闻调查》和《今日说法》以及其他地方电视台的各类电视法制节目的观摩和研究,尝试对此问题做一探讨。 一、电视法制节目“真”的原则 “真”的基本含义是真实,而真实又可以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现象的真实,二是本质的真实。所谓“现象的真实”,是指事物表面的、个别的、形式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将审美活动置入人类活动整体以揭示审美活动在其中的地位,以及与人类其它活动的关系;接着从生命活动的本源性角度考察审美活动的本性;进而阐释了由以上分析得出的审美活动四大特征对人生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德—~→席勒—~→马克思,是一条美学发展线索,并实现了美学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本文基于这一基本理解,通过对席勒主要美学著作《美育书简》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奠基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对比分析,从时代背景、哲学基础和马克思对席勒美学思想的批判继承几个方面探讨了席勒美学思想的启发和贡献,以及马克思对其进行的改造。从而完成粗线条疏理上述美学发展线索之一个侧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有感于通行美学原理对审美活动的抽象、直观理解和对审美意义的片面认识,本文力图从人类活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审美活动及其意义。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态,它遵循人们活动的一般原则,即克服人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同时,它又是对实践活动的有限性的超越和对理论活动就人的目的性的漠视的修正。因而,审美的职能就在于:一方面,它是对人与现实矛盾的否定和克服,另一方面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补偿,对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庄子美学中最富启发性的是其审美心胸理论。它是理解和把握庄子美学的关键。1、审美心胸理论是庄子美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庄子生活在早期奴隶制正在崩溃的社会大转变时期,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带来剥削掠夺的日益加剧,人们日益被自己所创造的财富、权势、野心所统治。面对这种异化现实,庄子要抗议,要消除物对人的统治,亦即,他要重新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要支配“物”,使“物”与人相协调。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就构成了《庄子》一书所讨论的中心。最为典型的,即“坐忘”。“坐忘”是庄子抬出来以超越儒家的“礼乐”、“仁义”的更高的心灵境界和人格理想。其要义在于:超脱人世一切内在外在的欲望、利害,不受任何内在外在的好恶、是非、美丑以及形体、声色的限制、规范。这样,也就使精神如身体一  相似文献   
7.
审美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感于通行美学原理对审美活动的抽象、直观理解和对审美意义的片面认识,本文力图从人类活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审美活动及其意义。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态,它遵循人的活动的一般原则,即克服人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同时,它又是对实践活动的有限性的超越和理论活动对人的目的性的悬置的修正。因而,审美的职能就在于:一方面,它是对现实矛盾的否定和克服;另方面,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动,对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电视三思     
本文对电视传媒作了思想、理论、审美视角的反思 ,分三个部分 :一、通过媒介的交流 ;二、失去内核的审美 ;三、被遮蔽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中国电影存在着美学上的困顿,第四代和第五代电影的反思和寻根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社会意识的层面上展开的;"后第五代"的影片则注重对自我感觉和情感的发掘,缺失普遍意义和美学品格。这两种倾向的共同缺陷在于他们的价值理念完全依附在现世人生的浅表层面上,匮乏一以贯之、不受时尚风流左右的精神信仰,没有深入到本体论、生存论意义上的真理层面,无法为自己的电影存在确立一个终极性的超越维度,从而陷入美学困顿。因此,重申电影的美学精神,让电影关注人的生存和生命,建立电影与人的心灵的联系,是当下中国电影的命运所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批评的现状难尽人意,理论层面上的批评本性和批评功能的缺失,现实层面的批评对象的空泛,以及批评家自身文化使命感和批判意识的阙如,导致当下的中国电影批评渐渐失去了其应该承担的总结电影历史、剖析电影现象、指导电影创作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电影批评已经不具有一切真正的艺术批评都应具有的根本品质:给理想以冲破现实藩篱的梦幻空间,让有限的艺术形象焕发出无限的光芒,给艺术的受众以永恒和超越性的慰藉。因此,重提电影批评家的职责,让中国电影批评发挥应有的作用,实乃中国电影理论领域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