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迁 《传媒》2021,(17):41-42
省级党报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方媒体的领头羊.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省级党报纷纷创新报道方式.本文以《湖北日报》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以2015年至2020年两会期间的优秀报道为基础,介绍了《湖北日报》在探索省级党报跨省联动以及两会报道的经验做法,并总结其在"跨省联动"报道上的创新模式,以期为省级党报两会报道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8全国"两会"已落下帷幕。作为一家省级电视媒体,浙江卫视再次"创新出彩"超越自我,在做精做透做活本台报道的同时,上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从3月2日开始,由近50名采编播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浙江卫视"两会"报道北京直播室,在长达17天的时间里,每天通过卫星连线对"两会"盛况进行全程报道,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3,(8):38-42
<正>每年三月前后,新闻界会显得格外忙碌,各大媒体的"开年大戏"——"两会"报道拉开帷幕。今年春季,全国甚至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次换届两会上,各方媒体也掀起了一场"新闻大战",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报道。2013年的两会报道中,可以看到媒体在不少方面的创新,而其中十分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对信息图表的使用。在对两会的报道中,最受欢迎的传播思  相似文献   

4.
张雷刚 《出版广角》2021,(11):75-77
省级党报在两会报道中不仅具有上通下达的特殊作用,而且凭借传统媒体时代积累的优势,在融合报道中具有极大的创新空间.文章以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省级党报的融合报道为例,分析融媒体时代省级党报的融合创新路径,及其对做好两会报道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与呈现方式是省级党报融合创新的三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曾祥敏  董小染 《传媒》2016,(6):32-35
在媒体融合的变革转型期,当前国内许多媒体已经在生产机制、组织、渠道、产品、用户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度改革,尤其是在生产机制和产品形态上不断创新,重新探索与用户连接的关系。诸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新华社的“全媒体报道平台”等所进行的平台、产品的实验与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具体做法。而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每年的全国“两会”不仅受关注度高、信息量大,成为众多媒体抢新闻的重地,而且也成为近几年来媒体争相试验新的报道技术、新的报道方法与手段、新的产品形态的信息场。尤其是从2015年全国“两会”开始,基于技术基础上的可视化产品不断创新突破,成为中国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亮点,正是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016年3月2日至16日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4家中央级媒体及腾讯、网易2变革创新中的具体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6.
20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汲取以往全国"两会"报道的成功经验,通过大数据报道与媒体融合,积极与央视对接,走出甘肃看甘肃,为受众传播了"两会"期间的内容信息。技术突破与全媒体的运用,成为2015年"两会"期间省级卫视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7.
陈丽丽 《新闻界》2013,(14):51-54
"两会"的召开是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两会"的报道,既是中国媒体体现其社会价值的一大特色领域,也是媒体在传播方式及效果创新上的一个重要阵地。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与成都电视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两会"报道中的特殊差异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其基本特色及规律,力求为以后地方电视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8.
今年"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今年的"两会"报道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笔者通过对今年"两会"报道变化的分析,解读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王丹 《传媒》2014,(11):48-50
正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各家媒体机构的开年重头戏,考验着媒体人的智慧和能力,尤其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力显得更为重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大战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样态,新旧媒体展开了一场新的公开角力。笔者通过跟踪和比较的方式,观察今年全国"两会"各家媒体的创新和探索,其中不乏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新变化:新媒体唱主角新闻报道贵在常变常新,要打破传统"两会"报道的窠臼,实属不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介入,使历年严肃规范的全国"两会"会议新闻报道与政策宣传正逐渐被激活,技术创新弥补了传统媒体信息平面化的不足,其带来的全新的传播理念也促使各家媒体更加关注信息传播效率与受众互动。"看度"客户端作为成都市新媒体融合的产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中策划创新,打造覆盖全国立足本地的"两会"报道新阵地,其在全国"两会"报道中的实践也折射出地方媒体客户端在争夺"两会盛宴"的道路上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两会"国内外关注度高,政治意义重大。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利用电视特有的传播优势,不断探索和努力,今年的"两会"报道在以往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做到了手段上规模、灵活兼顾;内容上高端、民生共话;效果上传播、反馈并重。规模、灵活兼顾今年中央电视台的"两会"报道不仅实现了报道的规模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之声2010年全国两会宣传呈现出报道角度新、品牌栏目多、内涵挖掘深、媒体合作广等亮点,充分发挥国家电台在正面报道时的积极作用,深刻彰显广播媒体在重大活动中的报道优势。中国之声今年两会报道上了一个台阶,在新闻界两会报道上实现多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地方两会,是地方上重要的政治活动,因为地域性、贴近性等特点,深受地方读者关注。两会年年开,报道年年做,如何拉近政治性会议与读者的距离,如何让报道更为读者所接受,许多媒体都在积极探索。2008年1月4日至10日,大连市召开两会。相比各家参会媒体,半岛晨报精心策划的《两会全景》特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杭州日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以"本色定位"与"有效融合"为赛点,以"纸媒+网络+移动终端"为载体,首次通过三合一融媒体平台全方位报道,取得良好成效.找准"赛点"助推报道在网络媒体走强和全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地方纸媒在全国两会报道上的劣势已显露无遗.其无法与中央和省级媒体在资源上抗衡等"先天缺陷"无可回避.  相似文献   

15.
围绕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大主题报道,各省级党报主动设置议题,拓展媒体“朋友圈”,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联动破题到携手“出圈”,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优质全媒体产品,有效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2022全国两会是主流媒体创新报道理念,应用前沿技术,革新报道样态,竞相展现媒体融合成果的重要平台。本课题组连续8年观察全国两会融媒体产品,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四家中央主流媒体及政务新媒体中国政府网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客户端发布的两会融媒体产品作为研究样本,综合参考全国各层级主流媒体、政务媒体以及商业平台的典型报道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对8年来全国两会融媒体产品的发展变化进行特征和创新趋势总结。研究发现,2022年两会融媒体报道呈现技术“X”变量持续赋能、对话式报道加强、液态化融合、媒体跨平台协同合作等特征,为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我国时政报道和政治传播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今年解放军报社的两会报道,特刊重拳出击,融媒体全面跟进,突出了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为媒体融合改革当了"探路先锋"。记者报道两会,是将创新精神贯穿实践的过程。作为前方报道团队的一员,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但溪流汇成江河,每个人前进一点,整体就可能前进一大步。以下是我有关内容创新和内容创"深"的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王莹  覃垚  戴冰 《传媒》2021,(9):17-19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2021年全国两会确定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蓝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守正创新,高质量完成两会报道,通过产品创新体现了总台特色. 内容频上"热搜",掀起舆论热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台报道紧扣两会议题,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强化融合传播,"央视新闻"等账号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引发的数十个话题登上热搜榜,引起网民热议,表现出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和议程设置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田美 《传媒》2021,(4):28-30
在公共卫生安全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之下,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首个区块链新闻编辑部诞生了.该新闻编辑部集结了全国十余家省级主流媒体,极大地实现了各家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技术互通,为受众带来不同于以往的两会特别报道.本文结合该编辑部的策划报道实例,探析融媒体时代"云上"新媒体两会报道发力点,寻求媒体融合大势下的主流媒体合作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做好"两会"报道是各大媒体的重头戏。综观今年媒体的"两会"报道,有个特征就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与媒体之间良好的互动。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热情,更能促使媒体有效反思自身报道方式,以期充分发挥新闻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