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政权体制问题开展了讨论。有的认为它是“虚君制”,有的认为它是“君主专制”,笔者认为它是农民阶级的分封制。一、太平天国分封制的建立太平天国的政体是分封制。这种分封制是在洪秀全的一神教“天命观”指导下,关于建立人间天国总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洪秀全描述他的人间天国时说:”天国是总天上地下而言,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他认为这个人间天国来自“皇上帝一元之气”,无比宏大,总归为一本,分则为万国,但不分此疆彼界,是一个公正的大同世界。人们历来把天国和人间绝对对立起来,憎恶人间的黑暗和痛苦,向往光明幸福的天国。洪秀全把基督教虚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铸造的铜钱是太平天国最主要的一种流通货币。太平天国铜钱称“圣宝”,钱币的正面有“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天国太平”等字样。钱币的背面有“圣宝”、“天国”等字样,也有光背的。铜钱式样较多,除小钱外还有大钱。大钱背面不记值。太平天国的铜钱大钱较少,大钱中有一种大花钱更为稀少,仅在罗尔纲著的《太平天国文物图释》一书中见到残片拓本二块。据此虽已知太平天国铸过大花钱,但大花钱的完整式样仍不清楚。近年来我们见到一枚完整的大花钱拓本,现把这枚大花钱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的总纲,它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所固有的平等思想和太平天国富有特色的基督教精神,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农民追求平均和获取土地的愿望,表现了对“人间天国”的向往。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终究与以往旧式农民革命不同,这首先在于洪秀全引进了西方的上帝,把中国农民的传统的平等思想和基督教中的平等博爱结合起来。把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具有中近代的色彩。洪秀全组织“拜上帝会”,宣布只有“上帝”是真神,其他一切人们所崇礼的偶像都是妖魔。人人都有拜上帝的权利。一切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皆是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占领苏南地区以后,设立收租局,颁发田凭,“照旧收租”。作者认为,这一政策是太平天国“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延续,它标志着大平天国政权封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宗教与传统宗教结有不解之缘,其核心内容仍属于儒家界定的伦理范畴,其礼仪活动则曲折地反映出佛、道的面目;基于独尊皇上帝的信条,太平天国始终横扫庙宇寺观,而对孔儒却日趋于“合流”;太平天国宗教在起义之初曾显示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但到了后期,它的“麻醉功能”葬送了天国的前途。  相似文献   

6.
虽然玉平天国是严禁娼妓行为的,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太平天国统治区还存在大量私娼,在太平天国政权和军队中也残留有封建社会的家妓和官妓遗风,因此,太平天国娼妓“完全禁绝”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更不能将禁娼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一大论据来使用。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烟、酒、赌、娼的禁令,对天国的兴起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在太平天国控制区,社会风习有明显改观;但天国领袖们无法战胜由于自身腐化和外部抗拒势力对诸项禁令的腐蚀,在天国控制区域内,社会黑暗现象远没有禁绝。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十四年间,玺文变更多次。现在只能看到两方玉玺原件和几方盖在诏旨上的玺文,其他玺文都看不到了。玺文内容从“奉天诛妖,斩邪留正”到强调“天父天兄天王幼主”“同坐天国”的变化,反映着太平天国史的一个侧面,也反映着太平天国特别是洪秀全政权思想的变化。它充分说明了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及其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现辑录出来,供历史研究和科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答:关于太平天国的国号,一般人只知道有“太平天国”一个,其实太平天国先后共有四个国号。它们分别是“太平兴国”、“太平天国”、“上帝天国”和“天父天兄太平天国”。下面分别解释说明。 (一)、金田团营时的国号太平兴国。据《咄咄录》记载:道光三十年“庚戌六月,太白经天铸星入南斗,光芒甚巨。洪逆以三百人自白沙至,大集党羽,僭号太平兴国。”清钦差大臣李星沅也称,洪秀全等私结尚弟会,擅贴伪号伪示,招集游匪万余肆行不法,又说“桂平金田一股,结会僭号,聚众万余”。这些记载,  相似文献   

10.
考察传统的农民政权,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主要是反封建;有平均主义倾向;有封建影响。太平天国政权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三个基本特征,它是较典型的农民政权。此外,它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即受资本主义影响。上述特征及太平天国的失败表明,中国人民传统的古典式斗争,随着天国的覆亡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1.
百余年的太平天国史研究,成果丰硕,成就斐然。但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仍然不少。关于太平天国战争的性质,即为其中之一。20世纪40年代前后,有关太平天国战争的性质,众说纷纭。举其要者,有“反满革命”说(孙中山)、“民族革命”说(萧一山)、“革命或变乱”说(郭廷以)、“太平天国运动”说(蒋廷黻)、“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的农民革命”说(张宵鸣)、“市民性的农民革命一农民性的市民革命”说(李群杰)以及“宗教与民族革命”说(简又文)等等。  相似文献   

12.
建都天京是太平天国的理想与现实选择,也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转折点。它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地理格局,造成了清朝统治的严重危机,为农民领袖们实践其革命理想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政治空间。但建都天京在给太平天国带来辉煌胜利的同时,也为天国事业预设了陷阱。建都天京改变了太平军的战略发展方向,使本该用于北伐的兵力不得不用于经营天京上游和保卫天京,还销蚀和瓦解了天国将士的意志与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士绅阶层流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占领江南后,江南士绅群体迅速分化,并根据各自所处的环境,开始寻觅新的政治生活空间,其主要流向为:一是重拾经世法宝,举旗卫道,二是亡命上海等地,策划“借师助剿”;三是组织团练抗拒太平军;四是进入天国政权系统。在太平天国政权中,因心态各异,士人又可分为献身型,温饱型,逍遥型,隐士型,谋私型,破坏型等,表现出与天国互动的程度性差异,并进而对太平天国的生存产生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天国政权不能笼统地定为“农民政权”或“封建政权”。1853年定都南京前,太平天国颁布了反映农民阶级愿望的纲领性文件,并把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作为惟一的斗争目标,此时它属于农民政权。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将对清的矛头转向内部,为巩固与争夺最高领导权而相互残杀,个人与宗族利益至上,它转变为洪秀全家族的封建政权。  相似文献   

15.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部分附有一份“田凭”插图,图下注明“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许多学生据此认为田凭只是发给农民的土地证,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推进村民自治,落实“四个民主”对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发挥村民自治对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载体作用,可有效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7.
岳志 《历史学习》2001,(3):20-20
高中历史课本《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太平天国运动”部分附有一份“田凭”插图,图下注明“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许多学生据此认为田凭只是发给农民的土地证,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8.
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太平军从金田武装起义到攻克永安州的全过程,就是革命农民紧握枪杆子,大张旗鼓地向封建地主阶级实行武装夺权,进而创建农民自己的革命政权的战斗过程.太平军进驻永安州以后,城南永定门的谯(音瞧,qiáo)楼上,高悬着一副“黄纸硃书”、光耀夺目的对联,上面写着:诛灭胡虏开天国,斩尽妖魔定太平.这副对联;提出“太平天国”这个伟大、光辉的名字,反映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决心以革命的暴力,推翻清王朝,消灭反动派,建立一个代表农民利益的革命政权,开创“太平一统”的新“天朝”的革命主张,而且决心在永安州把它付诸实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太平天国的人们广泛地使用哥、兄、弟、兄弟等语汇。比如“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九月初九哥降节,靠哥脱罪记当初。”等等。 据此,不少研究者把太平天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种新型平等的社会关系。甚至有人认为:“洪秀全是借用宗教语言提出了男女平等、人权平等、国家之间平等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最高领导层的内讧,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石达开的出走,主要责任在于洪秀全。他不救天京一是因为兵力不足;二是面对现实,他有自己挽救“天国”的更为深谋远虑的战略设想。“分裂主义者”的罪名是不能由石达开来承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