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它需要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想、敢问、会问。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是以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之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知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猜想、发现、要解放学的大脑,让他们联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  相似文献   

3.
马艳萍 《成才之路》2014,(17):32-33
正问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一个人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既能展示出个体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能说明思维的独立性。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即使发明的事物有千千万万,但都是起于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问的重要性,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养成教育,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一、创设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敢问我们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不提问,问及什么原因,说不敢。那么为什么学生不敢问,如何才能让学生敢问,让  相似文献   

4.
一、让学生敢问。要让学生敢问,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质疑问难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是学生的权利。早在古代,提问就是学生求教的主要途径。学生有疑惑时,必须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则应从其职责出发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仍未引起重视,教学方式由原先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于是出现了“十万个为什么”似的满堂问,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连独立思考和读书的时间都被挤掉了,当然也不可能向老师提问了。还有一些教师虽然也知道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就是不敢让学生提问。究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5.
创新思维是以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之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知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猜想、发现、要解放学的大脑,让他们联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生新课标的要求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的义务教育中对小学生提出了"善问"、"会问"的要求。要求从单方面的教、授变为现在的自由自主学习,要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不熟知的现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最大程度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从"不敢问"到"勇于问",让他们敢于、善于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7.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敢问、爱问和善问的学习行为。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有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将新的课程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自由地提问题,坦率地回答问题,心情舒畅地展开辩论。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学生不敢问问题,怕提出的问题有错误,怕老师和同学们笑话;还有一部分同学不会问,心里明白,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达;  相似文献   

9.
呼唤风格     
风格即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简”。——人文教育的本质是精神之学,教育者首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教师是思想者,才具备教育者的素质,教师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语文教育。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
钟滨 《江西教育》2002,(12):19-20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启引质疑,共同释疑”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一、引导质疑首先,教师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敢问”。要学生敢问,不是十分困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支持他们的这种热情,哪怕在无意中,也不要给他们泼凉水。对肯于动脑,积极问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地、善意地对待。要知道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着差异,因而提问的水准也参差不齐。其次,教师要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善问”。“敢问”不难,“善问”却是不容易的,这与学生理解教材的深浅、知…  相似文献   

11.
学习的过程是同学们不断地“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有疑问是主动探究的体现。我们要变不敢问为敢问,变不会问为会问,从而养成善于思维、勇于质疑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教师们要努力搭建学生提出问题的平台,鼓励学生"敢问",引导学生"会问",培养学生"善问".使他们常有思考、常有发现、常有创新,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得以放射状的发展,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郭丽伟 《考试周刊》2013,(42):60-60
<正>目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无疑可问,或者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没有机会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一﹑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敢问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在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作适当评价,多用激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反应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因此,在语文课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真正教聪明,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落实思维训练首先要转变观念如今,有不少教师时常埋怨学生不愿动脑,更不善于动脑。我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不是别人,正是教师自己。多年来,盛行不衰的满堂问的教学风气无情地扼杀了学生好奇好问的天性,占据了学生自主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也滋长了学生的惰性。教师应该把属于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15.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必须要有适应这种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并加强教学民主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途径。1.善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好问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创造。因此,课堂教学创设质疑问难情境,倡导教师善于问难,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索,大胆发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创设质疑问题情境的导演,不要自己说了算,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学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论是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还是学习中遇到难题,他们都习惯于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自己却不愿意动脑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低下,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新课程要求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接收、储存的应用过程.更是思维的训练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必须积极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在传授知识时,要善于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多方设疑,激发和诱导学生思维,通过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动脑、  相似文献   

17.
学问、学问 ,顾名思义 ,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光学不问 ,构不成完整的“学问”。问是学的手段 ,学是问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发“问” ,是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 ,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鼓励学生“敢问”。现实中 ,有的学生怕出丑 ,不好意思问 ;有的学生胆小 ,不敢大胆问 ;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 ,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对问题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问 ,敢于大胆思考 ,敢想敢说敢问 ,敢提出异议 ,努力为学生发问创造宽松的条件。二要鼓…  相似文献   

18.
谢忠余 《小学生》2012,(11):55-55
在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沉默寡言,既不主动提问题,又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要想让学生能开"金口",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问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问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去想,让同学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一、在教会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质疑.并善于独立思考。 学者须疑.疑而则思.思而获知。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提出质疑.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然后老师再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俞如东 《考试周刊》2009,(37):194-195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怎么教自己就怎么记,根本不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对学习总是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被禁锢,他们习惯于回答“是什么”,而不善于问“为什么”.在问题面前更不会主动去说“如果……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