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上了小学,家长们在平日的忙碌之外,又多了一项任务: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名,或在课本上写下“已读三遍”“已背”等字样。为孩子检查作业成了家长的“家庭作业”。家长们怎样完成这份“作业”是大有讲究的。如何检查、指导孩子的家庭作业,以怎样的方式为孩子签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有一位家长的做法很独特,在第一次为孩子签名的时候,他就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自己应该负起责任。签名是老师让家长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学校阶段性练习刚刚结束,就忙坏了孩子家长。不管孩子成绩怎样,都得在孩子练习卷上签个名。其实,这种让家长在孩子作业、练习和试卷上签名的现象随处可见。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家长得检查并签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家长得监督并签字;学习阶段性练习,家长得写意见并签名……签名就如学校、老师、家长的一件法宝,牢牢地把孩子套住。学校、老师认为,家长签名了,学生便再也无法偷懒了;家长们认为,学校这样的做法,孩子学习的自觉性高一点。于是,在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家长签名就这样一天一天开展下来。而笔者认为,如此方法有着一些不妥,应慎用。…  相似文献   

3.
家长们辅导孩子学习的方式方法一般情况下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信任与肯定孩子的智力与能力,家长主要是督促检查孩子学习,而不宜采用“陪读”的方式。 二是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其善于提出疑问和不理解之处,家长不必辅导过细,不宜包  相似文献   

4.
当我想起试卷叫家长签名这件事,我就觉得很后悔。那是在上学期的中段考试后,数学试卷发下来,一看,简直就是“糟糕透了”。老师把试卷评讲完后,要求把试卷拿给家长签名。一听要家长签名,我就害怕了,怕给妈妈骂。回家了,我本来想给妈妈签名,但又想到这次考得那么差,等下次考好了,再给家长签名。于是,我就决定自己做一回“家长”,模仿妈妈的字迹,在试卷上签上妈妈的大名。第二天,把试卷交给了老师。过了几天,老师都没有提起签名的事。我还以为自己做得巧妙,竟然能瞒天过海。正当我得意洋洋的时候,妈妈突然提起签名的事。原来老师早就看穿了我的“诡计”,已经把成绩告诉妈妈了。妈妈对我说:“孩子,考不好妈妈不怪你,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听了妈妈的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导老师徐均宴)“诡计”告破$深圳市龙岗区坪地镇第二小学@邱升生  相似文献   

5.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6.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都有一种矛盾心理 ,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 ,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 ,以至犯傻 ,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1 不必为孩子的“傻气”过分担心。“傻人有傻福”不是没有道理的 ,“傻”中蕴涵着人类更智慧和道德的生存法则 ,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2 要重视的是孩子“犯傻气”的过程。要尊重孩子 ,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多多体察孩子的感受 ,不要随便代替孩子决定或“讨公道” ,打抱不平。一些家长帮孩子避免了“犯傻”“吃亏” ,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高兴起…  相似文献   

7.
现在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一定要家长检查后签名.我常在孩子的书本上写明:“已念五遍、家长×××,已会背,家长×××”;在考卷上写明:“考卷已阅,家长×××”.老师认为,给学生布置的作业,  相似文献   

8.
现在各科老师都有叫孩子签名的习惯,家长签名确实促使了一些家长在检查、督促、指导孩子的学习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沟通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但据我观察和亲身体验,发现不讲实际,一刀切的家长签名也存在着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9.
卫如 《江西教育》2006,(9):17-18
在当代家庭中,最牵动家长心的问题便是“如何教育好子女”。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家长就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教孩子背故事、学算术;孩子再大一些,家长就把孩子送进经过慎重选择的学前班,让孩子学舞蹈、弹钢琴;上学后,更是为了把孩子送进好一点的学校,托付给好一点的老师而煞费苦心,更不必说把送孩子进各类课外辅导班,不惜重金给孩子增加营养,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了……用家长的话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成才!”“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成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正确与否。人在成长历程的各阶段,心理特征也不同,如何…  相似文献   

10.
误区一:孩子小不懂事,不必管教太严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错误现象就是管教孩子宽严颠倒:当子女幼小的时候,做错任何事情,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等长大了自然就不会做错了,所谓“树大自然直”嘛,因而一味放纵;等孩子上学之后,甚至长大成人之后,家长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和不良的习惯严加管教,此时尽管声色俱厉但却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1.
在与孩子的日常接触中,家长朋友们经常遇到一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撒谎事件”。有的家长把这种事情看得很严重,会感到十分失望,认为这是品行恶劣的表现,开始担心孩子的未来;有的家长则认为是小事一桩,不必大惊小怪。在笔者看来,撒谎自然不是什么好事,如若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会  相似文献   

12.
季晨 《小火炬》2012,(6):25-26
“家长签名”是一项令我头疼的“苦差事”,你瞧,又来了。今天上午的第三节课,一张红单子发下来,一张要家长签名的告家长书。拿在手上.我忍不住叹气。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签一张告家长书吗。有啥难的?大家有所不知哪。因为我是寄读在老师家,只有周末才回家,今天是周二。根本无法给老爸、老妈签名!  相似文献   

13.
听某教育专家讲过这样一件趣事:一位小学生回家问家长,什么叫“含情脉脉”,家长一时语塞,不知作何解释,便去请教教育专家。专家告诉他不必解释,等孩子会含情脉脉时,自然懂得含情脉脉的意思。这件事,让我们领略了模糊教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孩子能担任学生干部,固然不错,但这毕竟是少数,只要孩子在集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都可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作为家长,不必过分关注孩子担任什么“职务”,首先要关心的是孩子能否融入集体,是否感到快乐。  相似文献   

15.
学生“租家长”的警示据媒体披露,曾有学生到劳务市场上去花钱“雇”人冒名顶替家长到校参加家长会。据说在一些学生中,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且事发时,孩子们有的还互相“掩护”。对此荒诞现象家长不必大惊失色,也用不着勃然大怒,更不能对孩子老拳相加。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下,孩子用这种方式撒谎,自己有没有责任,有多少责任?如何对孩子进行责罚,如何帮助孩子改正?首先,“雇家长”为什么能得逞?这说明老师不认识真正的家长,换言之,家长和老师平时根本不沟通或者很少沟通。可见,这样怎么能形成合力来共同教育孩子呢?其次,这种荒唐的…  相似文献   

16.
第九期测试题1. 家庭经济富裕就不必讲勤俭了吗?2. 双休日孩子的活动应以何为主?3. 互联网对青少年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4. 促进孩子“道德成长”,父母有哪三件“宝贝”?5. 什么是“人际智力”?家长读刊知识测试题  相似文献   

17.
《师道》2010,(4):62-62
女儿上了初中以后,每天作业几乎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后来,听说教育部门的“减负令”中有一条,家长只需在作业本上签名,学生就可不完成作业。从那以后,我主动给女儿“减负”,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选择部分给女儿做,不必全部完成。女儿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而且成绩也没有因此下降,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8.
乐善耀 《家庭教育》2006,(4S):28-29
在学校,孩子能担任学生干部,固然不错,但这毕竟是少数,只要孩子在集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都可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作为家长,不必过分关注孩子担任什么“职务”,首先要关心的是孩子能否融入集体,是否感到快乐。[编按]  相似文献   

19.
老舍教子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儿童教育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的一些见解,虽然是他对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说的,但对其他家长和孩子来说,同样也是很有启迪的: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相似文献   

20.
考试不是学习的惟一目的按照新课改精神,一些学校的考试成绩开始实行“模糊”制,不再实行百分制,而代之以“优秀”、“良好”、“及格”。这样,家长不必再细抠孩子考试到底考了几分,再为几分之差恼火了,学生也不用因为几分之差而没法对家长交代了。考试实行模糊制,其目的只是为了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转到孩子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运用是否灵活等能力培养方面。但考试毕竟是检验、衡量孩子掌握知识程度的“刻度尺”,无论家长还是学生,仍应该认真对待考试,尤其是在目前仍然要通过考试进高校学习的情况下,考试对学生来说仍十分重要。这也是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