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的功能、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和课程的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观点,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系统而深远的根本变革.新课程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同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其核心直指中国教育现实的焦点问题——考试.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将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和学校的发展.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业考试应该成为评价学生全面数学素养、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一面镜子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当前的教育现状看,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状况还比较突出,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升学考试考什么,学生记什么,“考、教、学、记”成了学生学习的主线;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了书本知识、教师知识的克隆;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接受性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其它学习方式被打入冷宫。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寻找新的理论支持,变革…  相似文献   

3.
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简称"绿色指标")为切入口,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全社会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建立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对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保持上海基础教育"先一步、高一层"的地位有着重大的作用。目前,课程改革的主要压力来自学生学业评价。考试,是目前学业评价最常用的手段,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学校的发展。"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似乎成为越来越多教师课堂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和建设者的,它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石,其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不可否认,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但是,我们同样地不能忽视这么一个事实:我国基础教育中所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在我国广大地区的中小学校,决定课程实施的不是教育大纲,而是考纲,“考什么,学什么”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的共识;学校只抓与升学有关的重点科目,而所谓的“副科”常得不到重视甚至被挤兑:教师只教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同时还常常为争考试复习时间加快教学进度;以呆读死记和机械训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占领课堂;各种复习资料,节假日补课无限度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大中城市,家教、补习班已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手段和职业。在“应试教育”中,考试主导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考试这个教育的子系统完全成了凌驾于学校教育系统上的指挥系统,它完全控制了学校教育包括课程的内容结构、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学校教学管理等,也控制家庭教育,毫无疑问,这样的教育既偏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5.
评价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它已经成为制约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具体到生物学科来说,新课程实施者们常常关注的问题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如何落实到评价过程中?怎样进行考试?考什么?  相似文献   

6.
眼下,不少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抱着等待观望的消极态度。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考试尤其是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形成了“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循环。尽管这一“指挥棒”受到种种谴责和限制,然而它的“指挥”功能却依然故我。不过,目前正如火如荼进行的课程改革也正在加速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变,尤其是高考的改革,如考试的科目、内容、招生方式等。高考已不再单单具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观念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学校不再是“教育工厂”,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陈旧课程(教材)的“传声筒”,而是“反思性实践”,特别是在推行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学校课程和倡导研究性学习及选修课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因此,教师需要重新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挑战传统,  相似文献   

8.
中考,即初中毕业时的升学考试,通常是指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考试,它既是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选拔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估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中考测试无疑具有甄别和选拔两重功能,历来被看作是初中教学的"晴雨表",多少年来一直左右着初中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考什么,怎样考,用什么样的题型考,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策略和方向,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和试金石.在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如何使中考这根"指挥棒"发挥正面效应,真正贯彻执行国家"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决定,纠正英语教学中"教、考两张皮"的现象,将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考,即初中毕业时的升学考试,通常是指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考试,它既是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的选拔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估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中考测试无疑具有甄别和选拔两重功能,历来被看作是初中教学的“晴雨表”,多少年来一直左右着初中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考什么,怎样考,用什么样的题型考,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策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弊端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很多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科书的要求组织教学,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考就怎样教。由此造成了很多语文教师缺乏课程意识,对语文课程意识非常淡漠。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忽视新课程的意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出现毫无生机,犹如死水一滩,语文课堂失去生命力、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压力:现状、成因与疏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影响课程实施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本次课改已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意义,但实践中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层面上教师“应该怎样”,而对这场教育变革中教师的现实压力问题,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来自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现实压力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课改的实施。因此,探究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压力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解,在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压力:一个亟待关注的领域教师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层面上教师“应该怎样”,而对这场教育变革中教师的现实压力问题,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来自学校这一新课程改革实施“现场”的调查表明:96%的教师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是有压力的,其中,67.8%的教师认为很有压力或极其有压力感,只有不到28%的教师认为稍有压力或有些压力感。虽然教师压力源的探究不一而足,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方面做适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说,考试如何改革, 能否准确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深刻反思考试制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大“考什么”、“怎样考”和“怎样处理考试结果”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机制,让考试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让考试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新西兰教育部颁布的《新西兰课程》将核心素养作为一个与学习领域并列的新维度列入学校课程,强调依托各学习领域发展具体素养和核心素养.自实施以来,新西兰课程变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课程变革本身的复杂性、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教师适应变革所需的时间和对课程实施的信心不足以及缺少更为精细、持续的指导等因素,使课程实施面临极大挑战,国家教育成就结业考试已经成为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是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考试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随处可见.学校考试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还在学校管理、学生辅导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考试本身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教育作用.但是,现在仍有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不够端正,把考试看得至高无上,使考试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一切为了考试的不良现象.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专长,往往陷入“题海”和书本的死记硬背之中,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害了学生身心健康.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策.其中谈论较多的是要减少考试,更有甚者提出要取消考试.  相似文献   

16.
“三新”“双减”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具体到课堂教学,需要思考如下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如何用新教材实施教学、教什么?学生应学什么、学习目标与要求如何定位?学段考试、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怎么考、如何评价?基于上述疑惑,该文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考试评价三方面,探讨培育阅读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走进数学新课程 ,一股清新的改革春风扑面而来 ,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 ,使人们充分感觉到了数学教育的新希望 .数学课程改革 ,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也会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 ,最当务之急的是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 .1 注重教学与课程的整合 ,创立新的课程观课程观决定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中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 ,它限定学校“教什么”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 ,它规定学校“怎么教” .在这种状态下 ,课程是主动的一方 ,教学是被动的一方 .教师被视为课程的操作者、执行者 ,只能按照规…  相似文献   

18.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考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和建设者的,它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石,其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不可否认,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但是,我们同样地不能忽视这么一个事实:我国基础教育中所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在我国广大地区的中小学校,决定课程实施的不是教育大纲,而是考纲,“考什么,学什么”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的共识;学校只抓与升学有关的重点科目,而所谓的“副科”常得不到重视甚至被挤兑;教师只教与考试有关的…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而我国现行的中学物理教育的现状是:教的方法根据考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考试怎么考就怎么教,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有序地推进,新课程正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基础教育是科技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课程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怎样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目标融入学校的日常工作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行为,怎样使“课程文件”的种种规范和成果变为“学校文化”和教师的操作指南,作为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学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