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队报指南针     
开始写作叫“动笔”:自己写成的文字叫“亲笔”;自己口授托人写成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人或数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写作中断或停止叫“搁笔”。平时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体现文章韵味风格的叫“文笔”;文章写得引人入胜叫“妙笔”;反之,字句不好的叫“败笔”;对生活有感而写叫“随笔”;文章超群的描绘刻画叫“神笔”。  相似文献   

2.
红星 《现代语文》2004,(6):43-43
提笔撰文叫“命笔”;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写作中断叫“辍笔”;别人口授写成的文字叫“代笔”;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体现文章笔法、写作技巧的叫“文笔”;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赘笔”;作品中写得不好的地方叫“败笔”;无拘无束地写作叫“信笔”,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正文结束后的补…  相似文献   

3.
1.自己写的成文字叫亲笔。 2.口授别人写的文字叫嘱笔。 3.替别人写成的文字叫代笔。 4.集体讨论后,由一人或数人动笔撰文叫执笔。 5.写作绘画因故而停止劳作叫辍笔。 6.写作绘画因故而临时中断叫搁笔。 7.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 8.文章的开头为起笔。 9.文章的结尾为收笔。  相似文献   

4.
开笔发笔旧时在新年元旦这天写字或写文章,叫“开笔”或“发笔”。命笔写诗文或绘画,叫“命笔”。涉笔用笔写作或动笔写作,叫“涉笔”。亲笔手笔亲自动手作的文、写的字或画的画叫“亲笔”或“手笔”。代笔替别人写文章、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执笔用笔写文章,特指动笔拟定集体名义的文稿,叫“执笔”。文笔文章用词造句的风格,叫“文笔”。伏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伏笔”。漫笔随笔写来,没有一定形式的文章,叫“漫笔”。多用于作为文章的题目。随笔心里想到哪儿,随即记录下来,叫“随笔”。常作为书名或文章…  相似文献   

5.
<正>笔是文房四宝之一,许多文化行为的名称都和笔相关。提笔撰文、写诗、作画叫"命笔""涉笔";文章的开头叫"起笔";自己写成的文字叫"亲笔";受人之托写的文字叫"嘱笔";集体讨论,由一人或数人动手写的叫"执笔";写作时中断或停止叫"辍笔";文章的韵味和风格叫"文笔";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尝试性的写作叫"试笔";模仿别人的字画叫"仿笔";特别精彩的文字叫"神笔""妙笔";杰出的写作叫  相似文献   

6.
易错现象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  相似文献   

7.
“我的第一个朋友”是一个很平实的题目,没有什么比喻、象征和引申的意思,可来稿中符合题意的佳作却很少。这个题目既可写人,也可写小动物,但征文提示上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写成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可是,许多来稿仍然写成了“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写人的,如写爸爸或妈妈,爷爷或奶奶的,大多写成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爷爷(奶奶)”;写小动物的则写成了“我家的小狗(小猫)”。那么,“我的第一个朋友”这一征文题目与上述两类题目究竟有何区别呢?为什么“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要不得呢?“…  相似文献   

8.
<正>一、提笔撰文,叫"命笔"。二、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三、写作中断,叫"辍笔"。四、替别人将口授的内容写成文字,叫"代笔"。五、集体讨论,一人或几人起草的文字,叫"执笔"。六、练习性的写作,叫"练笔"。七、特别精采的文字,叫"妙笔"。八、文章体现的笔法、技巧或风格,叫"文笔"。九、文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文字,叫"伏笔"。十、寓意含蓄不做直叙的文字,叫"曲笔"。  相似文献   

9.
开始写作文叫“试笔”。不假思索、随手写出的文字叫“信笔”。有如神助、写得特别好的文字叫“神笔”。文字有改动的地方叫“改笔”。受人之托写的文章叫“属笔”。谦称自己的文字叫“拙笔”。旧社会称写公文、诉状叫“刀笔”。模仿别人的字画叫“仿笔”。文章的开头或写字的开头一笔叫“起笔”,结尾叫“收  相似文献   

10.
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 ,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和体会 ,把它写成文章就叫读后感。就体裁而言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 ,因为文章所议论的问题是由“读”的内容所引发的。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可以促进学生总结读书成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 ?笔者认为有下面四法可供参考。扣“读”写“感” ,“感”要集中。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引发出来的 ,所以写“感”时 ,必须紧扣“读” ,要在读上下功夫 ,力求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要领。不同的文体在“读”时 ,把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如读记叙文 ,是必须…  相似文献   

11.
筆趣     
笔是文房四宝之一。它与文化人有不解之缘。与“笔”字联成的词不但有特定的含义,而且十分生动、有趣: 写作伊始——动笔。 写第一笔划——起笔。 笔锋转动——运笔。 写字过程中用力收住笔划——顿笔。 自己写成的文字——亲笔。 口授别人写成的文字——代笔。 集体讨论并由一人或数人起稿的文字——执笔。 练习性的写作——练笔。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但有时又十分有趣。仅以“笔”字为例,它就有许多趣称。我认为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了解一下“笔”的趣称是大有裨益的。现介绍如下: 有感而发的短文叫“随笔”;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笔”,精雕细刻的文字叫“工笔”;为后段埋伏线索叫“伏笔”,引人入胜的文字叫“妙笔”;特别精彩的文字叫“神笔”,遣词造句的风格叫“文笔”;集体拟定一人写叫“执笔”,字句笔画不好叫“败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旧时诉讼的…  相似文献   

13.
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章“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多是经过反复修改的。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章呢?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修改方法。搁置冷却法文章写成后,因为写时自己已经尽力而为,即使想修改,有时也觉得无从下笔。这时可以把写成的文章放进抽屉里进行“冷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写错别字,如把“威胁”写“危胁”或“危协”,把“统治”写成“统制”,把“袁世凯”写成“袁土墩”,把“片面”写成“偏面”,把“资政新篇”写成“资政新编”,把“黄宗羲”、“王羲之”写成“黄宗曦”、“王曦之”,把“辛亥革命”写成“新亥革命”,把“洪仁歼”写成“洪仁轩”,把“镇压”写成“振压”,把“导致”写成“导制”或“导至”,把“遵义”写成“尊义”、“尊议”,把耦犁、曲辕犁、伊犁的“犁”写成“梨”,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不怕先说“不怕”。有的人学习写稿子,拿起笔来就害怕了。他以为写稿子一向是文人的事,所以写起来必须多转文,多耍笔调;要是光写大白话,一定叫人家看不起。本来要写“今天天气很好”,却怕不够味儿,想来想去,写成了“满心兴奋的我,觉得今天天气是伟大无比的”,反倒不像话了。沉住气,不要怕,写大白话就好。大白话是咱们嘴里的活语言啊!学习别人的作品是有好处的,但不要专从别人的文章里去搜集漂亮的字眼,硬来装饰自己的文字。一不留神,反倒弄得词不达意了。  相似文献   

16.
汉字形体复杂,书写难度大,因而容易出错。出错包括两种情况:错字和别字。错字指把字写得不成字,如把“含”写成“含”、“丧”写成“丧”、“染”写成“染”等。对初中学生来说,书写中真正写错字的情况也有,但不太多,常见的倒是写别字。写别字是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欣赏”写成“欣尝”、“眨眼”写成“贬眼”、“脉搏”写成“脉博”等等。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常见的别字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别字的原因非常复杂,这里我们只能就大致情况,作粗线条的分类:形近致误;音近致误;义近致误;音形义相近致误。  相似文献   

17.
以“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但不得写成诗歌。  相似文献   

18.
所谓系列作文,就是用一个作文题目写一组文章.这组文章在内容上既互有联系,又各自独立,这种联系表现为多侧面、多角度、多体裁地写同一个题目.比如:“写在黄昏后“这一文题,可以写成夕阳西下后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也可以写成某件事发生在黄昏后的记叙文,或由黄昏景色产生联想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抒情诗.……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看了一些学生作业本,发现教师的批改,在写字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写繁体字。这种情况多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师,他们习惯按小时写的繁体字写,如“讲”写成“講”、“听”写成“聽”“读”写成“讀”等,可是给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0.
裤子作文     
毛老师是我们班主任,也教我们语文。他非常有趣,说自己是一个两面派。什么两面派呢?就是叫我们,如果写交给老师看的作文,写考试的作文,那么要按照老师上课教的要求写;如果是自己写作文,写了不交的,那么就按照自己的愿望写,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他问我们明白这个意思了吗?我们都说明白了。不过汪小中举手了,“那么我们自己写的不要交的作文可以交给你看吗?”毛老师说:“如果你愿意交给我看,那么当然可以交给我看。”汪小中仍旧有问题,“那么你是说我写得好,还是说我写得不好呢?”我们被弄糊涂了,他写的作文毛老师还没有看见,那么毛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