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用光散射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活性高分子聚合物浓度对孤岛地区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活性高分子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系数减小,平均粒径减小,出水层峰的厚度减小,说明乳状液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验研究了超声波照射对原油的降粘作用。比较了在不同含水率吓,经超声处理后原油粘度的变化情况。得出了当含水率为50%时,经超声处理后,原油可以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其粘度能大幅度降低,但乳状液不稳定。在原油中掺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增强,但其粘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3.
<正>渤海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由于储层强非均质性、笼统防砂、强注强采等因素导致注入水过早突进,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调剖调驱技术作为高含水油田治理的重要手段,在海上油田进行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但针对低温油藏(≤70℃),常规调剖调驱技术具有以下局限性:常规酚醛树脂类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性能好、封堵性强、稳定性好,但成胶温度在70℃以上,在低温(≤70℃)下成胶强度低甚至无法成胶;受长期注水开发影响,低温高含水油藏剩余油逐步向深部富集,油藏深部水窜通道发育程度高,因此亟需开发兼具更好深部运移能力与更高封堵能力的深部调驱体系;低温油藏地下原油黏度高,油水流度比高,原油启动难度大,亟待开发适应性更强的高效驱油体系,提高对低温油藏原油驱油效率,同时深入研究驱油剂作用机理,获得可形成较高强度W/O型乳状液的高效驱油剂,提高对高含油饱和度深部液流转向能力。  相似文献   

4.
乳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稳定性作为乳状液最重要的特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稳定的O/W乳状液为研究对象,以乳状液的析水率、电导率和微观结构作为评价指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系统地研究了乳化剂含量、油水比、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状液的稳定性随着乳化剂含量和乳化时间的增大先迅速增强,后缓慢减弱;油水比为1∶1时形成的乳状液最稳定,油相和水相体积比的增大都不利于乳状液的稳定;搅拌速度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转速越大,稳定性越强;乳状液的稳定性与温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上油田的进一步开发,油气水混输在长距离海底管道运输中得到广泛运用。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油水混合液受到机泵阀门等的高速剪切,形成原油乳状液;由于原油中通常含有沥青等界面活性物质,原油与水形成相对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状液。由于海底的低温条件以及事故或设备的计划检修造成的管道停输,管道内介质温度不断下降,甚至可能发生凝管等事故。因此被输送介质的凝点温度对管道安全输送问题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通过配置不同含水率的含蜡原油乳状液,实验测得凝点变化趋势,并分析凝点变化原因,对管道安全输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董敏 《金秋科苑》2009,(6):68-68
乳化原油是指以原油作分散介质或分散相的乳状液。以原油作分散介质的乳状液叫W/O型乳化原油;以原油作分散相的乳状液叫O/W型乳化原油本文介绍了破乳剂的国内外现状,破乳剂的类型及破乳机理,综述了破乳剂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树生 《今日科苑》2007,(16):101-101
乳化原油是指以原油作分散介质或分散相的乳状液。以原油作分散介质的乳状液叫W/O型乳化原油;以原油作分散相的乳状液叫O/W型乳化原油本文介绍了破乳剂的国内外现状,破乳剂的类型及破乳机理,综述了破乳剂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乳化原油是指以原油作分散介质或分散相的乳状液。以原油作分散介质的乳状液叫W/O型乳化原油;以原油作分散相的乳状液叫O/W型乳化原油本文介绍了破乳剂的国内外现状,破乳剂的类型及破乳机理,综述了破乳剂的发展趋势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三次采油技术是老油田原油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三次采油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其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和高产出,投入产出比较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三次采油技术应用当中,追求提高采收率值与追求经济效益是一对矛盾,很难取舍。本文提出了驱油剂效率的概念,根据概念采用驱油剂的投入产出比这个分析模式,分析了影响驱油剂效益的因素:原油价格、驱油剂价格、采出液处理价格、采出液含水率及注入采出液量等,思考了提高三次采油驱油剂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外界条件转变时,可逆乳状液可在油包水乳状液和水包油乳状液之间可逆转化,目前最广泛应用于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针对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对"纳米二氧化硅与表面活性剂复合材料稳定的乳状液"的性质有一定影响。在乳状液稳定方面,改性纳米颗粒稳定的可逆乳状液稳定性高于改性微米颗粒稳定的可逆乳状液;在乳状液可逆转相性能方面,"表面活性剂/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体系稳定的乳状液"与"表面活性剂/微米二氧化硅复合体系稳定的乳状液"均能表现出较好的可逆转相性能。  相似文献   

11.
反相乳化井降粘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华 《内江科技》2007,28(7):125-125
稠油热采中出现W/O型稠油,使得稠油的粘度增大,开采变得更加困难.利用化学荆来改变乳状液的类型,使W/O的稠油转变为O/W的乳状液,是降低稠油粘度的重要方法.通过降粘剂在稠油中的分散、乳化等作用,与稠油发生乳化,将w/o型乳状液转变为o/w型乳状液,达到乳化反转降粘的目的,可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延长蒸汽吞吐周期,提高稠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陈家庄油田陈25北原油粘度高的特点,开展了聚合物+地障碍低张力活性剂+降粘驱油剂的降粘复合驱油配方体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降粘增效聚合物驱油体系在陈25油藏条件下体系粘度35.3 mPa·s,动态降粘率90%。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了方案优化,确定了(0.22%聚合物+0.4%降粘驱油剂)和(0.22%聚合物+0.3%低张力活性剂)交替注入的最优注入方案,预计比水驱可提高采收率10.4%,增加可采储量68.3×10~4t。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的提高原油计量的准确度,就要注意计量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误差因素。分析原油动态交接计量中各种误差的来源,主要对原油的粘度、压力损失、温度、流量计检定以及人为误操作等因素对误差进行分析,论证如何采取具体措施消除或减小各种误差,使原油计量的精度得到有效地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API标准来分析和探讨原油储罐的抗震及抗风稳定性。API标准,比较接受地震载荷下原油储罐的运动与破坏的真实情况,如果原油储罐的容量比较大,则采用API标准来计算原油储罐的抗震性可以满足相关要求;如果原油储罐的容量比较小,采用API标准来计算原油储罐的抗震性则显得要求过于严格,同时,利用该标准计算风载作用下的抗风稳定性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原油脱硫化氢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油中硫化氢的脱除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了安全易行的载气法,利用氮气吹脱除去原油中的硫化氢气体,优化了工艺条件,找出载气的最佳流速为0.15~0.25L/min。与传统真空法相比,含硫化氢量较高的原油中硫化氢的脱除效率明显提高。在碘量法测定硫含量的实验中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减小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油藏开采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和堵塞的问题,采用ST公司生产的固体沉淀测试系统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压力、温度和流体流动速度对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低流速下,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受压力因素影响不敏感;高流速下,随压力的增加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变化幅度较明显,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温度越高、流速越低时,形成的沥青质沉淀颗粒就越小,并且温度越高沥青质颗粒尺寸随着压力变化的幅度也越小;(3)随温度的增加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4)沥青质沉淀颗粒尺寸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亚微米β-胡萝卜素乳剂是利用发酵法生产的天然β-胡萝卜素制成的O/W型乳状液,其粒径细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亚微米β-胡萝卜素乳状液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可用于饮料、果冻、焙烤食品、肉制品、冰淇淋等各类食品中。  相似文献   

18.
浮顶罐内原油温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磊  白宇恒  黄维秋 《科技通报》2010,26(1):159-164
目前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工程已陆续启动和建成。浮顶罐内原油的凝结问题是制约储备库安全经济储油的瓶颈之一。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各种浮顶罐内原油温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计算方法体系,为了方便工程应用,还编制了原油温降计算软件,在已知气象数据、原油物性参数和储罐技术参数的前提下,可计算原油的温度变化。实际算例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值较接近,能够反映原油随储存时间等因素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输油温度对土壤温度场影响的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计算埋地管道周围的非稳态温度场,大多是在简化条件下得到的,如采用线热源法、当量环法、克拉索维茨基所得到的解析式。由于这几种方法都假设输油管道在常输过程中的传热为稳定过程,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计算结果与实际有较大误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对不同原油温度情况下径向温度场进行了精确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原油温度对散热损失的影响较大:65℃时比45℃时散热量大60%左右,为以后预测土壤传热规律,制定合理输油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小油气输送难度和避免原油固化,海洋石油工程高温高压海底管道的应用越发普遍,但管道高温稳定性问题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本文以渤海某管道为例研究具有初始缺陷的高温埋设管道的垂向屈曲规律,得到屈曲安全温差范围,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