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文96储气库是利用中原油田文96枯竭砂岩油藏改建而成,由于油藏投入开发时间早,储层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动用,实施了各类增产措施,使得井况恶化,套管腐蚀严重、套管变形、错断的井较多,给储气库修井封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保证文96储气库的密封性和安全生产,针对套变及复杂落物情况,研究高效复合铣锥,既能磨铣套管,又能磨铣所卡落物,是储气库修封井切实可行的修井工艺。  相似文献   

2.
套管扩径整形复合装置是为治理套管缩径、弯曲变形而研制的一种修井工具。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高能气体爆炸扩径和可退胀形器整形复合作用,对套损井段进行扩径整形。通过现场使用,修套效果显著,在套损井治理工作中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含壁厚不均和壁厚减薄缺陷储气井的疲劳寿命,利用nCode软件计算了12种壁厚不均缺陷和13种壁厚减薄量缺陷下储气井井筒的疲劳寿命,得到了壁厚不均差值δ和不同壁厚减薄量e改变对储气井井筒高、中、低压组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含壁厚不均缺陷井筒的疲劳寿命最低点出现在套管与管箍连接部分第一个螺纹的根部,且疲劳寿命随δ的增加而减小。储气井井筒高、中、低压组满足行业标准的δ临界值为2.0、1.95 mm和1.9 mm。(2)当e≤2.5 mm时,含缺陷的储气井井筒的最低疲劳寿命点出现在套管与管箍连接部分第一个螺纹的根部,壁厚减薄对储气井的疲劳寿命没有影响。当e≥2.5 mm,含缺陷的储气井井筒的最低疲劳寿命点出现减薄区域的套管内壁。储气井高、中、低压组井筒满足行业标准的e临界值为4.05、3.95 mm和3.85 mm。  相似文献   

4.
入井套管的完整性是影响井筒完整性的关键因素,而东海的开发井大多为气井,这就在钻井作业中对套管的安全入井提出了更高要求,下套管作业是控制套管完整性的重要过程。本文结合目前东海开发井套管的防腐材质和特殊扣型,逐渐探索出一套针对东海实际的气密扣套管下入方法,随着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入井套管试压全部合格,套管的完整性得到了有力解决。  相似文献   

5.
OSHAN#3井是土库曼斯坦东南地区奥斯曼油田的一口高压、高产、高含硫气井,钻至4577m时井漏,后发生井喷并失控着火.井口损毁严重,加之风向多变,火焰四射.利用压火清障、切割等工艺技术,完成吊装新井口套管头及BOP工作,成功实施压井施工.  相似文献   

6.
丛式井是一种特殊生产形式存在的气井生产井组,在苏14区块气井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中大部分气井在进入生产中后期阶段,地层成藏时期的滞留水和凝析水逐渐产出,井筒出现积液现象;在同一井场上的积液井,可以通过套压较高的邻井套管连通开展井间串接气举。本文通过对这一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尚跃强  栾智勇  王志敏 《内江科技》2011,32(9):121+127-121,127
本文首先分析了注蒸汽热采井套管在完井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变形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注汽热采过程中的套管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套管温度升高,热应力急剧增加,导致套管发生变形伸长;另一方面,套管自重、套管外壁的泥浆、水泥(仅指水泥破坏段)等的摩擦作用将会对变形产生阻尼作用,导致井口可视变形复杂化。本文在分析了管柱的综合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井口可视变形计算公式。通过该公式计算的可视变形与现场测量值较吻合,对确定注蒸汽井井口补偿距离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5,(7):41-42
本文通过对盐池采油厂套漏井套漏位置的分析,指出套管外腐蚀是导致套漏的主要原因,水泥环能有效的减缓套管外的腐蚀。在治理套漏方面,主要应用了水泥挤堵、封隔器卡封等工艺,水泥挤堵取得了一定效果,封隔器卡封工艺成功率较低,对套漏井的治理首选水泥挤堵工艺。为提高套漏井的治理效果,本文从作业施工、工艺管柱结构方面入手,对水泥挤堵、找漏、卡封工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气井修井过程中,对大修打捞、活动解卡、倒扣、套铣、磨铣等参数的优选,完善了气井修井工艺。对修井打捞工具公锥、母锥、捞矛、高效磨鞋、高效套铣筒、连续套铣筒、母锥头套铣筒、自制和改制工具等进行优选,提高了大修打捞成功率。辅助修井工具多级沉淀槽、管具松扣防弯装置、套管头保护器等的加工使用,避免了沉沙卡钻,保护了油管、钻杆和套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文96储气库投入运行后,为了加强注采井管柱腐蚀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对注采过程中气井管柱腐蚀机理、腐蚀介质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切合文96储气库的理论模型,结合投运以来的生产数据,模拟气井在注采过程中的运行状态,分析腐蚀的机理、类型、位置、形态等主要因素,以及冲蚀与气体的流速比之间的关系,预防腐蚀对注采管柱的加剧损伤,来达到延长气井管柱的使用年限,保障文96储气库安全平稳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冯新生  刘鑫 《今日科苑》2007,(22):61-62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随着地层应力的改变、套管的长期腐蚀等,套损套变日益严重。利用40臂井径再配以流量测井,可以取得井径、井温、微差井温、伽玛、流量、磁定位等多种参数,利用多参数的优势互补,可以正确判断套管的腐蚀、破损、以及丝扣漏失等。本文将结合测井实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赵晶 《内江科技》2013,34(1):103+174
随着临盘采油厂多年的开发生产,受开发过程中的出砂、腐蚀、偏磨和高压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套管损坏逐渐加剧,下小套管的井逐年增多。本文对小套管开采工艺现状、小套管开采及配套工艺以及小套管在我厂推广及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证明了小套管工艺是一条解决套损井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大港南部油田(第三采油厂)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油水井套管腐蚀、破损日趋严重,制约了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玻璃钢小套管技术是目前国内治理套损井一种新工艺技术,本文介绍了玻璃钢小套管治理套损技术工艺原理及优点、选井标准原则和主要施工工序,以及在官XX井试验应用情况,先导试验井的成功经验对类似套损井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注水井套管的工作环境不断恶化,所受的负载不断增加,造成套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此通过套管缩径变形及套管漏失损害等机理分析,找出预防治理泥岩层套管变形和防止上部套管腐蚀漏失的方法,防止或减少高压注水井的套管损坏,为低渗透油田正常的注水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天然气开发脚步的加快,气井环空带压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环空带压的原因有多种,文章对环空带压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环空带压成因主要有套管和油管密封失效、固井封固质量差、固井后封固系统完整性遭到破坏三个方面。同时,通过调研国内外研究情况,对环空带压主要形成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套管和油管密封失效的形式有丝扣密封失效和管柱损坏;引起固井封固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是水泥浆设计不合理、钻井液及泥饼清除不良、固井顶替效率低;固井封固系统完整性破坏由井内温度、压力变化造成的界面封固失效和压裂、射孔等作业造成的水泥环破坏引起。分析气井环空带压原因可为后续环空带压预防及治理措施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八面河油田注水井油、套管腐蚀特点,室内有针对性地配制了高效防腐剂,现场应用平均杀菌率大于90%,平均缓蚀率大于80%。同时,针对合注井在实施环空防腐保护(下称环空保护)时,由于注入水的稀释,防腐剂容易失效的问题,适用于合注井的防腐保护液与注入水隔离。该工艺技术具有施工简单、隔离性能好、有效期长和可用于套管变形井等特点,文中对软密封的原理、配方、性能试验和现场应用进行了介绍,在八面河油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结合微观腐蚀形貌分析,通过组合套管在高矿化度地层水中的腐蚀试验,研究了组合套管电偶学腐蚀规律及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偶腐蚀对套管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影响较小,为钻采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含有膏盐层的井,在固井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膏盐层一旦不能有效被封固,盐层蠕动对套管产生不均衡负荷,造成套管变形、挤毁及错断等复杂情况,会给后续工作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及缩短油井寿命。目前塔河油田膏盐层固井存在下面几种难点:一、上部白垩系、侏罗系地层有700~800m的砂岩层,属于低压层,在泥浆密度1.65~1.66g/cm的情况下套管易发生压差式粘卡;二、膏盐层埋深达到一定时具有塑性蠕动的特性,蠕动速率0.75~1.5mm/h;三、泥浆密度为1.65~1.66g/cm,流变性能差,难被有效顶替;四、膏盐层中含有碱金属对水泥石的腐蚀严重,水泥浆要求具有抗盐性;五、上部为低压力系统,易发生井漏。本文就以上问题对塔河两岸膏盐层固井技术难点进行分析。33  相似文献   

19.
井径仪是一种机械式的井下测井仪器,它能够检测套管的射孔、变形、孔眼、内壁腐蚀等情况。利用该仪器的检测功能,可以直观的反映射孔状况,并对射孔位置是否准确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小集油田注水开发的逐步深入,套损现象日趋严重,影响小集油田注水开发水平提高。本文分别从套损基本特征及套损的分布规律出发,对注水压力影响岩石抗剪强度、岩石内摩擦角等方面进行套损机理研究,得出注水引起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是注水诱发泥岩水化引起套管变形,研究新发现腐蚀引起套管损坏变形是小集油田另一个重要原因,并为小集油田今后的开发提出预防对策,这对油田今后的套管治理与保护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