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金晖 《新闻前哨》2012,(1):80-80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发展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博弈规则却不够透明、公正。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互联网正成为民众利益表达比较畅通、及时的渠道,这也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电视媒体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技术影响的传媒格局下,湖南媒体让普通民众成为媒介表达的主体。然而,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可引起信息"蝴蝶效应"和碎片化,同时,部分民众参与行为的非理性和情绪化,使利益表达的科学性、理智性大打折扣。一方面,政府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预判,同时,各利益群体要在法律准则之内来进行媒介表达。有意义的媒介表达要在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中不断调适其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转轨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特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特别是随着改革逐步向“深水区”挺进,利益分配的矛盾和冲突将更为激烈和复杂。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和利益冲突。都会反映到司法中来。过去。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主要依靠行政机关解决,现在越来越多地转向司法机关寻求解决。所以.司法机关面临的矛盾和压力越来越大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和谐社会的理念要落到实处必须从抽象原则层面转向建立适应我国社会结构性变化特点的利益协调机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不断完善法治社会,依法协调利益。  相似文献   

4.
秋风 《中国新闻周刊》2005,(33):26-28,30
税是民众与国家之间发生最直接、最广泛关系的领域。因此,征税活动恰恰需要最严格的民主控制,需要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以使民众的意愿能够真正地约束征税权,使税收不至于违背民众的意愿,而变成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消除不合理指标背后的结构性扭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这在很多时候意味着要根本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这有时需要更少而不是更多的政府介入  相似文献   

6.
“电视镜头要更多地对准群众”,这是温家宝同志在考察中央电视台时,语重心长的一句话。这不仅仅是对电视宣传的殷切希望,也是对媒体的希望和要求。就是说,电视镜头中要更多一些群众的身影,报纸版面上要更多报道一些群众的事情,广播里要更  相似文献   

7.
公益广告在媒体宣传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广告推介的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道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以维护社会利益为目的(“论电视公益广告《南方电视学刊》1998年第2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公益广告的水平,是这一城市,地区、国家民众道德水准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詹旭 《新闻世界》2004,(12):49-49
广播新闻要做到“三贴近”首先要在内容上“三贴近”,其关键是要做到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在增强广播新闻寅传的针对性、实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下功夫。处在转型期的社会,有许多社会矛盾显现,各方面利益需要重新调整,新闻宣传要及时把各方面的信息、发出的讯号进行交流.引起人们、尤其是决策层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谭湘玲  田维民 《图书与情报》2006,(5):98-101,105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传统著作权法律制度下的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所构建的利益平衡格局受到了冲击。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促进国家科学、文化、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在“利益平衡”理念的指导下,对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0.
王晓燕 《视听界》2007,(1):103-103
一.身份:媒体和特定群体的发言人 专业频道和节目面对的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这些受众有着特殊的利益需求。节目主持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观众的发言人。主持人对观众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受众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来实现。所以,“类型化”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突出体现的并不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对立,而是取向和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生共荣。“类型化”节目主持人将受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自身的传播目标,能够使媒介更好地完成对受众的有效引导,实现媒介满足受众需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电视文化业的发展,电视频道及节目逐渐朝着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推进,为满足民众需求,各级电视台先后成立了一些专业频道制作了一些专业节目,极大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当前我国县级对农电视节目存在问题众多,如何优化县级电视对农节目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帮助是当前县级对农电视节目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视公共频道的开设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在优化配置、整合资源上迈出艰难而坚实的一步。但在它的发展运行过程中,仍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为使公共频道充分发挥它所独具的政治性、公益性、公共性、服务性和创新性,为避免“公共地的悲剧”现象发生,让各利益主体都自觉自愿地来关心它、爱护它,建立健全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体育评论的特点电视传递手段是声画结合,以画面为主,观众坐在电视机前可以直观的,通过摄像机看到体育场上比赛的一切。此时,观众想听到的是他们看不到的,或看不清的……。那么什么是他们看不到的呢?那就是比赛双方技术战术发挥怎么样,心理状态及其它怎么样,为什么这段时间甲方会赢,乙方会输等等。这就给电视的体育评论员提出了要求,即评论员要讲,就要讲到点子上,要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到问题的实质,然后进行总结评论。所以,电视体育评论的特点,应该是“以评为主,评述结合”。二、以评为主,评述结合“以评为主,评述结…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2008,(11):17-17
为了让西方民众更多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一家由中外民间传媒企业发起并将运营的英文电视媒体“蓝海电视”有望于数月后在美国纽约开播。据介绍,这家名为“蓝海电视”的商业电视媒体将通过有线频道和开路电视的方式在纽约开播。“接下来的目标是逐步向美国其他城市扩大落地范围.从而形成全美联网,在美国落地成熟之后,还将逐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展,以期形成一个全球联网的国际媒体。  相似文献   

15.
怎样使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关键是搞好选题策划。作为一名编辑要策划好选题,首先自身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和编辑、出版的业务基础;要确切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善于与知识界人士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要活跃思路,能举一反三,不断想出新点子。在具体运作时,要抓住12个字,即“贯通上下,注视内外,瞻顾前后。”一.选题策划要贯通“上下”何谓“上下”?“上”是指中央的方针、政策、法令、号召。“下”是指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对这两头的信息要及时掌握,潜心分析,融会贯通。因为抓住了“上下”  相似文献   

16.
精品节目是指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具有强烈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节目。电视宣传要打造精品、创优节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抓落实。一是要在选题策划上立足高起点,坚持顺时应势,着眼需求,在规定中把握一致性,在自选中突出创造性,为打造精品、创优节目拓宽思路。选题策划反映思路,思路体现水平。选题策划坚持顺时应势,着眼需求,是打造精品、创优节目的重要前提。选题策划坚持顺时应势,首先要从全党工作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去考虑。要从是否有利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促进发…  相似文献   

17.
据《光明日报》1997年5月5日载,李鹏总理说:“现在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作为企业,要获得经济信息;作为个人,现在更多地参与经济生活;国家也需要通过电视宣传把方针政策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因此,要切实加强电视经济宣传的力度。”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可做的文章很多,如何把经济新闻写活,增强其可读性和感染力,以获得好的社会效果,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报纸和电视是办给广大受众看的,不是办给某一部门、某个行业或某一层次的受众看的。因此,报纸和电视上的经济新闻,就要尽可能地满足多部门、多…  相似文献   

18.
吴晓亮 《青年记者》2006,(12):74-75
“体育评论”首先是在平面媒体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引发了网络、报业在“体育评论”上的全面竞争,比方说:今天的比赛,几天前的网络、报纸已经开始预测,人们可以提前了解关于比赛的情况,这就给电视评论员增加了难度,怎么说?说什么?如果还是“旧信息”,那么就是信息的重复,这样  相似文献   

19.
张回春 《新闻前哨》2001,(11):28-2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求新”、“求异”,不断“变换口味”正是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需求的心理写照。这也就给广大的电视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电视栏目、节目的创新。 一、电视栏目创新。 我们的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是人民群众的知音溉要做到上为政府排忧,下为百姓解难,又要丰富电视荧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别出心裁,不断推出独特新奇的节目,将一道道精美…  相似文献   

20.
专题档案就是根据社会、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选题编制的档案材料,为使专题档案有较大的价值,一是要熟悉馆(室)藏,二是要了解社会需求,因此,在汇编专门档案信息时,要做一些必要的社会信息需求调查,每项课题都需要翻阅大量的档案资料,有的还要进行考订,作必要的社会调查,这样编制的专题档案奢具有系统性、集中性,且内容丰富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