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将女子能否在教育中逐步觉醒并建构自我以成为自我的主体作为衡量女子教育成败的标尺,本文从手段、目的和结果三个角度出发,运用利与害的动机分析考察了近170年来的女子教育史.文章认为教会女学是“利他以害他”的产物,清末女学是“利他以利己的产物”,民国女学是“利他以利己”与“纯粹利他”相结合的产物,建国后前三十年的女子教育是“纯粹利他”的产物,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女子教育则有可能陷入“纯粹害他”的泥沼.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女学观是其维新改良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独树一帜。以作新民为第一急务,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兴学校为第一政事,办女学“为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女子是可以受教育的,女子需要受教育,要让女子接受新式教育。唯有通过新式女子教育,才能造就智开、平等、自立、宜家、善种的女“新民”,而“新民”的核心素质应该为“民德”、“民智”、“民力”。  相似文献   

3.
女子教科书随着清末民初女子正规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其选材涵盖面广,包括“新女德的涵养”、“树立优秀女性典范”、“倡导读书学习”、“培养生活和谋生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受日本女子教育的影响颇深,具有鲜明的“贤母良妻”的时代内涵,与传统的“贤妻良母”相互区别,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对当代女子教育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期,成人女子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表现为:开始形成新的成人女子教育观,即开始由“贤妻良母”观嬗变为更加重视女子自立自强的“养成完全之人格”和“超级贤母良妻”的教育观;成人女子职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受教育对象走向平民化;成人女子留学教育兴起并逐渐规范化;成人女子社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教育目标多元化,教育内容丰富化.与此同时,在成人女子教育中,还存在着在教育观上传统色彩较严重,在职业教育上发展不平衡,在留学教育上发展缓慢,在社会教育上内容仍不够丰富等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近代化历程,女子教育作为“救亡图存”和“妇女解放”的突破口,在近代思想文化领域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相夫教子”、“保种强国”、“独立自养”、“伸张女权”、“男女平等”等女子教育思想的提出,为女子教育的倡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创设女校、创立学会、创办报刊作为开启女智的主要途径,为女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徐特立早期在湖南从事教育工作时,积极参与女子教育,主张“妇女解放”,宣扬“效忠祖国”,坚信“女儿智力何曾弱”,提出“强迫入学”,并指出应“注意其特性”开展教学,有着比较丰富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实践。他曾在梨江高小设立女子班,担任周氏女塾教员,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以及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为湖南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成立于l996年,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公立、有寄宿的完全女子中学。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因性施教、优化个性”的办学理念,以“博学、博爱”为校训,以“求真向善,秀外慧中”为培养目标,尊重教育规律,探索成长规律,不断汲取世界女子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开发出一套提高女孩子人文素养的校本课程,探索了一套适合女孩子成长成才的教育模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女校特质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侯鸿鉴认为,女子教育首在养成健全人格,亦要培养“贤妻良母”,而给女子施以师范教育和适当的职业教育是达成其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其思想基础之上,他还不遗余力地开展了积极全面的女子教育实践,例如,创办和经营竞志女学、开设内容广泛的课程、采用新式教材教法等,为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示范.  相似文献   

9.
母女辨     
甲骨文“母、女”二字通用,历来皆以象形和跽跪来解释,并进一步论及女子的社会地位问题.本文认为“母、女”二字象跽跪之形,初文表现的是女子之常时之姿,为美恶羞耻之心的外在表现.“母”字为女子之美称,“女”字为女子之共名,这是“母、女”二字早期通用而产生区别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谢雪女士(1877-1942),字玉农,浙江嘉兴县人,受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深感“无才是德”之言,误尽古今多少巾帼,遂毅然以培养女性之自立能力为己任,为使女子有自谋生活之能力,进而求男女之平等,捐产办学投身于女子职业教育.1912年,在教育总长蔡元培以及黄炎培、郑晓沧、张季直、经亨颐等社会名流和浙江都督的赞助下,择定浙江杭州旧宁绍盐运使官署为校址,创立了浙江女子实业学校(杭州市开元商贸职校前身),由谢雪女士任校长,蔡元培、黄炎培、张謇、郑晓沧、经亨颐任校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女子教育的传承与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女子教育的传承与嬗变熊贤君关键词中国教育史,女子教育占中国人口一半的女子教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不道德、不人道;新文化运动后,伴随着“女子解放”、“男女平权”、“男女受教育机会均等”等口号深入人心,女子教育却出现了另一种偏颇,将...  相似文献   

12.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追求古希腊时期的“完全教育”,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人们开始讨论女子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而且,一些上层社会的女子有机会接受教育。当时以人们对女子接受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受到教育的妇女本身所处的矛盾状态而言,这个时期的妇女在受教育方面受到种种限制,女子教育的普及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2007,(9):48-48,F0003
五一路小学始建于1907年,由山西祁县举人孟步云先生创办私立光华女子中学,占地三十亩,即五一路小学前身。孟先生倡导“女子教育”为务,开女子学堂,以创建精神立校;兴文明教育,以崇尚善美做人。  相似文献   

14.
近代浙江女子教育是以基督教传教士所办女子学校为发端。教会女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在客观上传教士创办女学的实践,直接改变了清末浙江妇女的教育现状,并对近代浙江女子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前夕,正值清廷实行“新破”时期.辛亥志士和有识之士鼎力鼓吹女子教育,声言女子教育既有利子女子各项权利的获得,也有利于家庭生计,还有利于优生优育,善种强种,更有利于救亡图存.他们奔走呼号,社会人士终于逐渐觉醒,掀起了兴办女子学校的高潮,女子教育面貌出现前所未有的改观.女子接受了教育,产生了强烈的个人对于国家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意识,不仅积极宣传鼓动女子独立自主,结成团体争取自身权利,还积极参与社会革新,直接参与辛亥革命的各项活动,为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边地腾冲女子学校教育是社会变革和西学东渐的产物。在一群“走出国门的腾冲人”影响下,开创腾冲女子教育的先河,在边地腾冲建立了从女子幼儿教育,到女子小学教育到女子中学教育,再到女子师范教育系统。女子学校教育系统门类齐全,形式多样,为女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打开了一扇门。他们是腾冲女子教育的先行者,为腾冲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美国女子教育的多元性特征。美国女子教育一方面已趋向于较高层次的运作,如从课程和教法两个方面对性差教育给予特殊的关注,不断改善并丰富办学形式,不断提高女子教育的学历水平等;另一方面,低层次的救助性教育也仍然存在,并不断规范其操作程序。从总体趋势看,美国女子教育正以渐变的方式,冲破理论家们孤立地从女子性别的角度对美国妇女角色的框定,而更注重首先从“人”,然后才从“女人”“社会人”的角度推演女性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繁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女性撑着半边天.这“半边天”的素质如何,不仅决定女性自身价值的发挥,还关系着子孙后代的素质及国家的盛衰.所以,普及女子教育、提高女性素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作崇,女子教育的过去令人扼腕,女子教育的现状也并不尽如人意.如何立足现实,革除积弊,采取有效措施普及女子教育,从陶行知先生有关女子教育方面的精辟论述和开创性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9.
教坛巾帼     
杨炯珠,中学高级教师,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贵州省八届人大代表,贵阳市七届政协委员.“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女职工”.曾被评为贵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校级干部”、“为四化建设作出  相似文献   

20.
张丽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4):99-102
民国建立后,女学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尤其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女子教育更是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女子教育之所以蓬勃发展有三个方面的经济原因,即政府教育投入、社会资本的支持、家庭对女子教育承受能力的增强。其中政府的教育投入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为其主要的经济原因,而家庭承受能力的增强则为其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