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作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写作,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尽管写作的自由度大多了,但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中,搜集和处理,运用材料仍是非常重要的功课。对于农村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阅历浅,生活经验贫乏,  相似文献   

2.
创建"写作共同体"是对学生写作生活深切关注的一种尝试。通过创建写作共同体让学生在"伙伴文化"的熏陶下自主获得写作能力的发展;通过写作共同体的多维度建构,附以相应的、多样的写作训练,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王培 《吉林教育》2008,(5):40-40
初中生不乏写作的热情,然而由于生活基础不扎实,往往感到写作是一桩极其劳累的事情,所以作文很难有新意、有深度。一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写作底子没有生活基石。二是教师的作文教学大多是闭门造空中楼阁。因此,让学生必须深入到生活中,汲取营养,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4.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师生都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从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写作素材。可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又往往很难找到生活与写作的切入口,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也就是缺少一种从生活中寻觅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设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认为对初一学生来说,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提高写作能力。现以人教版语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谈谈自己的操作情况,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5.
吴爱珍 《学苑教育》2012,(19):28-29
在习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在情趣盎然的环境中写作,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能写,让学生要学会读写结合,让习作训练回到生活中去,从而使学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引进叶圣陶先生“写作生活化”理念,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能开拓学生的取材范围和途径,在不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围绕统编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怎样选材”专题,从关联生活和品味生活角度,对初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分析和解读,创建“写作生活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写作素材。“小学作教学与学生生活沟通”是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它的基本途径是:开放语课程,构建生活课堂;培养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改革作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新写作。课程的改革带来了写作教学的巨大变革。首先是写作观念的变革,提倡写真生活进行真表达,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其次是写作内容的变革.变应试作文为生活作文;再次,关注写作过程:搜集资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都有明确要求。相信新世纪的写作教学与新理念的指导下一定会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有几点体会:①从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②学生参与生活,亲自实践;③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践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学生自身生活积累语言的产物。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善于用眼睛挖掘写作素材;要持之以恒地勤记勤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生活中寻找“新鲜”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观察感悟生活,二是读书看报。但无论哪种途径,究其本质而言,源头仍然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术。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蓄积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作文课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本文就“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林 《教育论坛》2007,(3):52-53
一、勤写日记 日记是一种很好的练笔形式,课堂上学到的各种写作方法,如材料的取舍、主题的提炼、语言的精简、结构的安排等,都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因此,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将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中选择一些典型素材,指导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分析事理,培养和训练学生写作的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积累,就是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和写作素材。积累的方式,大多是通过日记或作随笔进行的。作文想要创新,让学生学会积累,就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积累,从跟前来说,是为了作文创新的需要。从长远来看,学生从小养成积累的习惯,建立自己的资料系统,对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学生写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要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素材,把生活素材融入写作中,使自己的写作清新而密切联系实际。本文主要探究了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以及倾听生活等方式来获取写作素材,确保自己的写作朴实而新颖,使读者久久不忘。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圈子狭小,每天就是学校、家庭,活动空间有限。到校就是上课、作业,生活内容单调,除了学习似乎无事可做。学生的写作之源近乎枯竭,繁杂沉重的作业让他们失去了写作的冲动与灵感。这是当下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为老师的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精彩,挖掘生活的内涵,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不竭的写作源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课业任务重,接触社会机会少,他们的作文大多以描写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主,这些视野狭窄、角度单一的作文,往往使教师在批改时产生不适感而引起审美疲劳,进而造成评价偏差,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教师应重新反思自己评改学生作文的方式和方法,改变以往高估学生写作水平的常态,适当降低评改尺度,蹲下身子品味学生的习作,用赏识的评语引领学生释放心灵、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