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德诗歌创作是一种处于边缘语境下的游牧式承德诗写状态。探讨其衍生之路可以发现,承德诗歌创作是历史边缘下的游牧诗写。探讨其不在场的在场,承德诗歌恰好处于河北省行政区域边缘下的游牧诗写。在当下网络传媒时代,承德诗歌创作正一觉醒来,成为网络冲击波下的游牧诗写。  相似文献   

2.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文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文学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或非决定性的影响,也对于认识一个真实而非神化的苏轼,都是大有裨益的。南行诗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主要发萌,苏诗的题材特点、情志内容、艺术表现风格等在其南行诗中都可以找到灵蕴的发轫。  相似文献   

3.
诗谶作为诗歌阐释方式之一,注重对诗歌作品的创作根源、诗旨内涵以及诗人的背景资料、创作心态进行描述和探询,因此,它对诗人具体的诗歌创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宋代诗谶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可以藉以发现其与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可对宋诗特色的形成有一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云南昭通80后青年诗人王单单以其自然、凌厉、赤诚的诗歌创作风格,在近几年来成功跻身中国诗坛备受瞩目的新生代诗人之列。王单单的诗对乡村历史进行了沉重追忆,对逝去亲人表达了亲切缅怀,同时也给予了底层人民以细腻的体察与真挚的同情。王单单的诗歌创作观念饱含着浓郁的乡土情结,这来源于其童年生活经验,成为他最初的创作动因,并成为他整个诗歌创作的追求,其诗歌创作可以视为一种精神还乡之旅。  相似文献   

5.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学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或非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也对于认识一个真实而非神化的苏轼,都是大有裨益的.南行诗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主要发萌,苏诗的题材特点、情志内容、艺术表现风格等在其南行诗中都可以找到灵蕴的发轫.  相似文献   

6.
"怨诗"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诗歌形式。从孔子从诗歌功能的角度出于政教目的提出"诗可以怨"开始,到屈原第一次在诗歌创作中无限制地抒发自己的"怨"情,再到钟嵘《诗品》第一次对"怨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大大提高了"怨诗"的地位,古代诗歌理论实现了从政治附属物到纯文学的转变,诗歌创作中的"个人之情"不断加强,对后世"怨诗"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电教》2003,(10):41-41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数学运算,在诗歌创作中也时有反映。这种数学诗语言优美、活泼、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它不仅可以打开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诗歌创作方面不仅在同时代诗人中算得巨臂,而且可以和唐代各大家比肩,而他的诗歌风格各异。正如《说诗粹语》所指出的:苏轼诗如天马脱  相似文献   

9.
想象的魅力     
丁锐 《小学生导读》2014,(11):18-19
正"没有翅膀,就没有鸟;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没有美丽的想象,诗就飞翔不起来。"诗人圣野用诗的语言,道破了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意义。诗人借助想象,可以看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从诗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想象的特殊魅力。最近,读了一所小学诗社的作品,被小诗人们那新奇、大胆的想象所折服。他们好似都在心里长了第三只眼睛,看见了许多奇妙的事物。他们描绘出藏在心中的那些意想不到的图景,令人惊讶、感叹、拍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对新诗进行了执着而艰难的探索,诗歌创作的同时大量翻译英、法、西班牙等诗歌,翻译促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基础上选择性地吸收英法等诗的长处。译诗从形式、意境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戴望舒同时期的诗歌创作,他在不断地借鉴与创新中形成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也推动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运算的影子,即便在诗歌创作中也不例外。这种数学诗语言优美、活泼、形式新颖。它不仅可以开阔我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数学知识。印度学者婆什迦罗的著作中,有这样一道数学诗“:素馨花开香扑鼻,诱得蜜蜂来采蜜。熙熙攘攘不知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向来号称“诗国”,中国文化又以倡“经世致用”的儒家学说为主流。所以诗歌创作和赏评向来被融入了厚重的政治伦理内容。创作不必说,即以解诗而言,汉儒将《诗三百》奉为经典,一首爱情诗《关雎》却能生发出言“后妃之德也”的伦理教化之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诗言志,借诗载道,把诗歌看作“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乃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和鉴赏的主流。 然而诗歌毕竟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有着鲜明的愉悦性情的特征。在深谙诗道的封建文人心目中,诗歌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称誉的诗人。崇尚心性空灵的禅宗境界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有些诗臻于“字字人禅”的境地。也正是这样一位“诗佛”,他内心的虚静使他将自性、物性、佛性、诗性都融入到澄明静美的大自然本真体验中,从而获得“自然”的圆满、和谐。可以说这恰恰触摸到了中国山水诗的本真性,是大乘佛教的圆融与中国本有的“天人谐和”理念的巧妙化合,在山水诗歌的艺境创构上的诗性体现。本文试从王维的人生哲学、诗歌创作、审美体验三方面来论述他的山水田园诗的本真性——和谐。  相似文献   

14.
苏轼在《送参寥诗》中提出观点“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可以说,苏轼以禅论诗,就空静二字演成妙谛,对诗歌创作提出了自己精僻的意见,对后世影响也极深远。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诗歌史上创作成就突出的诗人,其诗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在近代的一声洪亮的回响。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鲜明的贯彻与落实。而其明晰的诗歌创作思想及独特的生活经历也给他的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取向以重要影响,成为其诗歌创作现实主义特色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歌创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诗歌欣赏也由来已久。吴季札观乐,即结合赏诗,孔子、孟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可以“知人论世”等,也与欣赏有关。魏晋以来,人们欣赏诗往往别有神会。梁代钟蝾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从文论的角度,探讨过诗歌欣赏问题。赏鉴诗歌已成为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但要正确、深入地欣赏诗歌,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8.
咏春复字诗     
众所周知,诗歌是一种精炼的语言艺术。因此,人们在诗歌创作中一般都要力避同一个字反复出现,以除词汇不丰之讥、单调乏味之弊。但也有人故意反其道行之,在同一首诗甚至是在同一句诗中反复嵌入一个相同的字。人们习惯上把这类诗称为“复字诗”。这种复字诗往往可以起到突出强调某种事物的效果,读来别有一番趣味。在为数众多的咏春诗中就不乏这样的复字诗佳作。  相似文献   

19.
苏轼诗中的序文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已摆脱单一的诗附注的地位,与诗构成了一个诗、序一体的创作新模式。这一模式呈现出与传统文体不同的艺术特质。由此观之,我们可以对宋代诗歌创作的重要特点"以文为诗"作一番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约翰·济慈是 19世纪与雪菜和拜伦齐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创作成就显著,诗歌创作理论也颇有见地.从济慈对诗及诗与自然、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把握其诗论内核,并体味诗人的审美追求及人生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