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前国内不少知名媒体报道了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现象,《三联生活周刊》甚至用“农村留守儿童正在塌陷式沉迷手机”作为报道标题。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夏柱智的课题组调研发现,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玩耍,学校及家长反映手机管理是普遍的难题;其中占用留守儿童最多时间的就是刷短视频和打游戏。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民手机的时代,智能手机已经不是稀罕物,即便是中国最偏远乡村的孩子对于手机也不再陌生,手机也正不断地成为越来越多乡村孩子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不久前,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夏柱智团队对外发布了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此份报告选取了河南、湖北、湖南、江西4省10县区上万个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李楠 《今日教育》2023,(6):22-24
<正>身为一名乡村教师,近几年我发现学生沉迷手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些忙于在外务工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留下一部手机。我也曾对沉迷手机的孩子进行过引导,但效果不佳。因为他们在家无人沟通,精神生活匮乏,只有手机才能给予他们陪伴和精神上的慰藉。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使手机之外还有另外一方精彩的世界吸引他们,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悄然成为时尚.手机因其随身、智能和小巧等特性被大学生广泛用于移动学习.适度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移动学习大有裨益.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双重弱小,当前校园里出现了严重的“手机沉迷”现象.手机沉迷不但影响到大学生移动学习的成效,令移动学习推动者因噎废食,影响移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手机沉迷还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必须对之采取有效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5.
智能手机日益下沉到乡村和未成年人群体,手机沉迷也成为乡村留守儿童突出的“时代病”。本文试图突破常见的魔弹论、第三人效果等框架,旨在探究智能手机使用对留守儿童的积极意义。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智能手机对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占领”是基于其精神虚空的乘“虚”而入,是其在现实压力下无奈的注意力转移途径。智能手机之于处于困境中的留守儿童群体有时扮演着“电子救生圈”的角色,能够弥补其在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生活资本,促其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救赎,在数字时代技术赋能下实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手机沉迷是当今社会一个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世界性难题。未成年人手机沉迷表现出手机游戏成瘾、手机视频迷恋、手机社交依赖和手机学习异化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长时间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发展,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过度化沉迷手机不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诱发心理疾病;捷径化使用手机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能力与积极学习体验,弱化学习力;无序性沉迷手机增加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与不良人群的机会,引发失范行为。为更好地防控未成年人手机沉迷,需要从严控未成年人手机“触网”的年龄、空间和时间红线入手,保障未成年人手机使用时长合理化,推进未成年人手机接收内容分类化,指导未成年人手机“触网”行为适度化。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干预,引导未成年人理性使用手机,防止未成年人成为“被手机耽误的一代”。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2014,(2):43-44
肌体乃至生命遭受危害 长期沉迷手机阅读,最直接的伤害就是降低学生的视力水平,导致近视的概率增大或者近视程度加剧;学生为躲避老师或家长视线而阅读,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由于乡村传统文化的衰落以及乡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陷入贫乏甚至沉迷于手机的困境,这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乡村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乡村学校作为乡村儿童精神成长中的主阵地,在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五育”并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促进乡村儿童精神健康成长,提高乡村儿童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搜热词:互联网的利与弊心理健康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日前发布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已达6.88亿,其中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超过1800万。盯着屏幕太久视力下降,不良信息诱导犯罪,沉迷网络性格孤僻……互联网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让不少家长为之焦虑。网络本身没有是非,它作为新技术甚至新兴文明的载体,早已嵌入  相似文献   

10.
新闻速递     
《海外英语》2013,(3):25-25
打游戏破世界纪录 你喜欢玩电脑游戏吗?漂亮的场景、精美的画面、刺激的体验。总有各种理由让人沉迷。有些游戏沉迷者竞困长久坐于屏幕前而打破世界纪录!不过还是提醒一下,沉迷于游戏可不是好现象哦!  相似文献   

11.
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大家并不反对使用,但作为移动网络终端,一旦迷恋,用非所用,则是有害的。因此,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非常必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小学生无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家长们担心孩子沉迷其中,影响学习、视力,而手机使用低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据《海南日报》报道,有的幼儿园的孩子甚至也有手机。中小学生因迷恋手机而导致学习精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甚至影响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事例绝非少见,由此引发的极端事件也时有报道。在手机已经普及、功能日益强大  相似文献   

12.
一、体质健康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儿童青少年的教育、营养及保健水平得到普遍提高。通过四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和每年我省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继续呈增长趋势,学生营养与卫生状况明显改善,贫血、沙眼、蛔虫等常见病下降。但学生在体能、视力及肥胖等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通过社会之美,大自然之美和文学艺术之美,使人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培养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为儿童服务并为儿童所喜爱的文学。它向儿童展示的是广阔充实的社会生活和丰富多采的自然知识,儿童们从中得到的是生活的真谛。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隔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改变了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及乡村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乡村学校教育在组织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与乡村社会形成隔离;乡村人口流动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导致乡村家庭文化传递功能削弱;现代电视媒体在乡村社会普及阻碍儿童对乡村生活的体验,这些因素导致乡村儿童与乡村社会逐渐呈现出一种隔离状态。这将不利于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人们对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同步作文之我有一个想法几条写作干货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需要改进的现象或行为,比如,随地乱扔垃圾、浪费食物、沉迷手机等。要选择你最关注的,并将这种现象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写清楚。2.想法要写得具体。提出的建议或解决措施要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在小学生中竟高达30%之多,初中生达到40%之多,等到大学毕业几乎达到100%了。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高度重视。近视率如此之高,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怎样来降低近视率呢?谈几点个人看法。一、儿童视力下降的现实原因影响视力之一:执笔写字方法不正确。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之多,孩子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之中,任性娇惯,我行我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随意性很强,导致  相似文献   

17.
<正>网络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互联网原住民”大军。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近2亿中小学生因上网课频繁接触手机和电脑,增加了接触网络的机会。青少年一旦沉迷网络难以自拔,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身心健康方面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网络沉迷问题应尤为引起重视。如何有效应对青少年网络沉迷,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守护者?本刊就此话题邀请专家、校长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2):13-14
现如今,乡村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很多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很多乡村儿童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来增加家庭的收入来源,使得很多乡村儿童逐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培养与爱护,在身体、心理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乡村儿童生活与教育现状进行具体的研究,通过对乡村儿童学习现状的具体分析,引导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关注乡村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共同努力来帮助乡村儿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为乡村儿童的成长与成才塑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推动农村孩子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9.
关注热点——手机引发的讨论热点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普及率不断上升,不少家长给孩子购买了手机。某中学辅导员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发动队员在进行调查和走访后,举办了一个星星火炬论坛,“我们拥有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主题激发了孩子们讨论的热情。有的队员认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手机是灵敏迅捷的信息传递工具,是高新科技带给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便,如果家长具备这个消费能力,给我们配备手机当然利大于弊。而另外一些队员则认为:如今,手机短信、铃声、图片等纷纷推陈出新,让很多中小学生沉迷其中。有的学生还利用短信功能在考试时作弊,这对学生的学习及品德塑  相似文献   

20.
除了遗传、电视、电脑等影响,专家认为营养过剩也可能是少年儿童近视的杀手。近期,某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眼科的工作人员对天津市区、郊县57所幼儿园10362名5至6岁儿童进行视力筛查,结果显示儿童视力下降严重,并且视力低下的儿童市区比郊县多。儿童保健中心眼科主任医师霍栎安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