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铁华 《考试周刊》2010,(42):57-58
一 我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高一第一学期的“战争与和平”这一个专题。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看投影出来的关于战争带来的惨象的一些图片,教师让学生想象战争的场景并问学生,假如你处于这样的场景之中,你的心灵感受如何。  相似文献   

2.
“自主言论角”是本刊推出的一个新版块。它的宗旨是搜求新锐观点。容纳不同声音。本期奉献给您的主要内容有:①商榷频道,刊登了一名普通教师对一位教育专家的质疑文章——《难以实现的“共享”》,体现了他可贵的学术勇气和教学追求;②另类新说,近期我们在网上发现了一篇个性十足的“奇文”——《我不写教案》,读后觉得与众不同、有些启发,所以摘录出来供大家欣赏;③你说我说,“公开课”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我们需不需要公开课,公开课如何上,公开课如何听。公开课如何评?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主张;④言论会所,本刊2004年第10期曾经刊发过“关于好课标准的大讨论”的一组文章,反响很好,之后陆陆续续又收到一些老师的讨论文章,限于版面,只好摘其要点以飨读者了。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对外公开展示的课,它包括示范课,竞赛课,交流课,观摩课等。而公开课中与老师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是竞赛课。竞赛课一般来讲为了具有可比性。上级领导往往都会让每一位教师上相同的内容,大多也都以教唱歌曲为主要内容。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多的评委,让每一个评委都对你的课非常满意的确不容易,但也千万别让他对你的课产生强烈的排斥心。  相似文献   

4.
《福建教育》2005,(11A):8-9
有位前辈告诉我:“要想做教学上的专家,首先要先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而后要上公开课,每次公开课都是对你教学的一种挑战。在多次挑战之后,你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自主言论角”是本刊推出的一个新版块。它的宗旨是搜求新锐观点,容纳不同声音。本期奉献给您的主要内容有:①商榷频道,刊登了一名普通教师对一位教育专家的质疑文章———《难以实现的“共享”》,体现了他可贵的学术勇气和教学追求;②另类新说,近期我们在网上发现了一篇个性十足的“奇文”———《我不写教案》,读后觉得与众不同、有些启发,所以摘录出来供大家欣赏;③你说我说,“公开课”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我们需不需要公开课,公开课如何上,公开课如何听,公开课如何评?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主张;④言论会所,本刊2004年第10期曾经刊发过“关于好课标准的大讨论”的一组文章,反响很好,之后陆陆续续又收到一些老师的讨论文章,限于版面,只好摘其要点以飨读者了。  相似文献   

6.
一路爱相伴     
邢冬云 《学周刊C版》2014,(3):215-215
冰心老人说过: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有一种关怀,它常使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精神抖擞。这种关怀,从你我的眼里轻轻释放;这种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动。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就铭记着来自我启蒙教师的关爱。她把无私的爱给了我这个调皮、倔强的孩子。那时,我就立志当一名像她那样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学会倾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在讲解时,所有学生的电脑屏幕上都呈现了“请你注意倾听”的字样,然而,整堂课下来,教师却几乎没有给学生任何表达见解和情感的机会,“请你注意倾听”沦为单向的、被动的倾听。在点评时,一位评委反过来问这位教师:“你注意倾听了吗?”我想,这一反问,不仅是对这位教师的质疑,更是对广大教师课堂行为的一种警醒。  相似文献   

8.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喜欢听公开课。因为公开课是集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学科智慧的课。与一般老师不同的是,我喜欢关注公开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琢磨公开课上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关注多了,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对公开课上大多数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9.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0.
一位将要上一节公开课的高中英语教师困惑地说,“按照教材的教学建议,我应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可我担心这样课堂上会显得‘冷场’,学生阅读时我没什么事,这会被认为是一节好课吗?”这位教师的担心是有代表性的,它反映了在看待师生角色关系上的一种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一路爱相伴     
正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有一种关怀,它常使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精神抖擞。这种关怀,从你我的眼里轻轻释放;这种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动。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就铭记着来自我启蒙教师的关爱。她把无私的爱给了我这个调皮、倔强的孩子。那时,我就立志当一名像她那样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人民教师。我怀着美好的憧憬,带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凭着一腔热血,站在了梦想的讲台上。我觉得自己时时刻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包围着。与孩子们  相似文献   

12.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一、新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  相似文献   

13.
如今的“公开课”,代表着新课程,传播着新理念,追求“新、奇、异、美”。但公开课流露的各种怪现象,也让一线教师深感不安。 怪相一:课堂必须是“活动”的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公开课最为抢眼的特点之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围坐在一起,或争论,或私语,教师穿梭其中,学生可以自由发问,随时举手,随时根据需要下位、讨论,课堂气氛变得极为活跃。  相似文献   

14.
初一语文公开课,一年轻老师教《我的老师》一课后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一学生举手小声问:“老师,我没有父亲,怎么写?”“那就写你母亲吧。”老师说。那学生为难地说:“我不认识母亲,听爷爷说,我很小,父亲就死了,母亲随后改嫁了。”老师愕然:“那……那就写你爷爷吧。”从这段对话看出,教师定死作文题确实让个别学生难于写作。如果那教师把作文题定为《我的———》(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位亲人),就不会出现上面那种别扭的场面。平时作文课训练学生写作,命题范围要有一定的空间弹性,让学生在写作题材上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15.
荣文燕 《小学生》2012,(8):88-88
当前的公开课教学,可谓“花开满堂”。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更是“群芳吐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觉得:应该让公开课少一些热闹,让其恢复原来的真实。多给常态课一些关注,让课堂真正为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一般把示范课、研讨课等统称为“公开课”。上公开课的意义在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教法、学法;为教师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指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纵观已实施四年多的新课程改革,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上的偏颇之处。一、合作学习“,闹”而无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有合作学习的环节,似乎不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改。有的课,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你喜欢哪段就读哪一段”、“用…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中,公开课是一种有效而常见的手段,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现在一些公开课从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都与我们的期待有一定差距,过于形式主义,收效甚微。“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不少教师的心声。公开课要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就应当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泛指: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特指: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因而有一定影响的。但凡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却收获颇丰!可以说,公开课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坚实台阶,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是教学名师成长不可缺少的磨炼。我国知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你最好的‘炼炉’。--你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久而久之,当你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你所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精彩的人生。”名师中肯的教导铭记内心,在公开课的教学中我勇敢的迈着步子,感受并认同着名师的感慨。  相似文献   

19.
陈宏 《四川教育》2003,(12):21-21
很多教师上过公开课,很多教师想上公开课。只要是教师,就离不开公开课。然而,我们调查发现,却很少有教师喜欢公开课。公开课,越走越远,品质美味不再,风光何用?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何时脱下空有其表的华美外衣,重现“本色”?公开课,曾经很精彩!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态,公开课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不同用途,公开课可细分为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指导课、研究课、竞赛课、汇报课等多种“课型”。公开课曾备受青睐,在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推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过积极显著的作用。上过无数公开课的特级教…  相似文献   

20.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3,(44):52-54
“在整整一生里都无法捉摸的幸福是什么/在不断刺探我那原来已成定局的命运是什么/在不断呼唤我那原来已经放弃的追寻是什么啊/透过那忽明忽暗的思绪在日与夜的交界处埋伏……”写下这些文字的人,不是专职作家也非诗人,而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她叫徐瑛。徐瑛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如今正在攻读研究生,选择的是近代文学方向。徐瑛的“师傅”、小语名师庄杏珍这样评价她:“你的整体素养适合往专业发展,你的悟性和对文字的敏感适合做语文教学,你的课真实淳朴,有感染力。”江苏省教研员李亮评价徐瑛:“徐老师在课堂上所展示出的气质、风度、素养,尤其是与学生问那种亲切自然,特别舒服的对话.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