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了,自己上过公开课,也听过不少其他教师上的公开课。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不少教师常常在课的最后说上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我们下课以后再讨论。”或者是“还有什么话下课以后再讲给老师听”。但真正实践诺言的教师有多少呢?真正能珍惜与学生课外交流的教师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2.
尚华燕 《考试周刊》2009,(10):153-154
一节好的公开课,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追求。我曾经上过几节公开课,也听过很多公开课,受益匪浅。下面根据我上过的两节公开课来分析历史公开课教学艺术。一、预见艺术长久以来,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我教了什么”,“我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极少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的反映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3.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了,自己上过公开课,也听过不少其他教师上的公开课。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不少教师常常在课的最后说上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我们下课以后再讨  相似文献   

4.
名师,即非常有名气的教师,他们无疑是教育实践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何以能那么有名气?首先是因为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受学生的欢迎,受同行的认可。在全国各地,他们上过许多的公开课。在很多地方,听说名师要来上课,大家都想一睹名师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老教师,笔上过为数不少的。公开课”,更听过不计其数的“公开课”。说实在话,所谓“公开课”就应该是“家常课”的翻版;说句更实在的话,大量的“公开课”与“家常课”确实又有着很太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所谓公开课,即指在公众的场合,一人执教,让听课的教师“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教学之目的的课。常见的公开课类型大致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实验课”“竞赛课”等几种。“竞赛课”算作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7.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意上公开课,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他所执教的一次公开课《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在写给他的信中却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相反,他所执教的另一次公开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被评课者质疑:“不像语文课”“这堂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何在”;学生则感觉“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8.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9.
试论公开课     
作为一个已不年轻的年轻教师,我听过许多公开课,也上过许多公开课。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有触悟,有反省,有改进,在省市和全国观摩教学中,得到过称赞并获得较高名次。曾因此而亢奋,而自以为是。然而,平静下来,内心总有一种茫然和疑惑,由此生发出来一些思考。趁编辑约稿的机会,将这些并不成熟的东西写出来,也算是一次讨教吧。一、公开课的作用是“示范”“、引领”吗对于公开课本身,时下议论很多,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的作用。笔者却认为过度强调这个作用就陷入了“误区”。因为示范是制定规格并提…  相似文献   

10.
<正>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唉,公开课上过之后,还得再补上一课。"我很纳闷,费尽心思、精心设计的一堂公开课,为什么让我们许多教师不喜欢?怎么样的课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深得学生的喜欢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着的问题。于是,我常常在平行班中进行不断尝试,觉得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很有意义。我执教了好多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每一次我都会有一种新鲜的感觉。由于学生、地点不同,课堂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公开课对于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而对于教师的情感态度方面影响不是很大。没有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与上过三次及以上公开课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开课对于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材分析能力、日常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以及促进教师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于初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公开课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陈学超 《教育文汇》2009,(11):41-41
教师听别人的课,被别人听课,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些年,我上过不少公开课,可有一节课却让我难以忘记,因为在这节课上,学生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挑出了我的“毛病”,让我看到了藏在自己“皮袍下”的“小”。  相似文献   

13.
我从2007年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金牛区历史赛课开始,之后陆续参加了“成都市十万教师大比武…‘四川省初中历史赛课”,到2012年参加“全国优质课展示”,收获良多,感悟良多。新课程理念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上得到了贯彻、发展与创新,我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着自己的教学水平。上过很多课,也听过很多课,成都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课例、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一提起公开课,大家就会把它与“标准课”“竞赛课”“表演课”“任务课”“豪华课”,甚至“作假课”联系起来。在教师们的心目中,公开课的名声有每况愈下之势。公开课到底怎么了?难道我们坚持推行了这么多年的一种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就是这个样子吗?显然不是。  相似文献   

15.
近来,笔者拜读了《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3期徐为章老师《感悟历史新课堂》、第6期孙振江老师《盼望真实的公开课》和第8期潘金传老师《到何时才有真实的公开课?》三篇文章。几位老师都认为很多公开课“不是真实的课堂”,只是公开课老师的“精彩表演”,是一种“作秀”过程,并且呼吁公开课要呈现真实的课堂。笔者也曾上过市级公开课,参加过优质课竞赛,想现身说法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家常课相比.公开课可能更多地脱离了“教学体系”.转而强调个体的“研究性”.是一种以教师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研究活动.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公开课既是教师基本素养、审美情趣的展示,也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体现。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在多次执教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公开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一些课例,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多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经验大多也被教师内化在自身的教学经验系统之中。特别是一些经典课例,很多名师上过公开课,可供参考的经验就更多。只不过,也正是有了这些经验,会使得教师不再去深入思考、研究学生现实的思维状况和相关学情,而是基于经验设计并实施教学。由此就会造成课堂中师生之间常常达不成预想的默契,出现“学生所说不是教师所要,教师所讲不是学生所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作为交流课的一种形式,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开展。但是在公开课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隐患:教育歧视、虚假现象、功利问题、“教学至上”取向等等。因此,我们要提升公开课的内在价值:明确看待公开课目的、消除教育歧视、呈现活动中的原生状态、规范公开课的评价标准、体现“儿童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教10年来,听过许多公开课,也上过不少公开课。公开课说到底是一种展示:展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展示教者独特的教学个性。因为是展示,所以在立足点上,许多执教者很容易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期望通过这一堂课,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完美地展示在听课教师面前,要的是无懈可击、好评如潮的效果。下面的一幕幕,上过或听过公开课的您,一定不会陌生。“完美”的内容选择——接到公开课执教任务的第一件事,便是选定教学内容。按理是不应该有此一说  相似文献   

20.
肖中 《现代教学》2007,(1):76-76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信给他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被评课者质疑“不像语文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何在”,然而学生则感觉“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